程登月
綜合性護理在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效果
程登月
目的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需內科治療患者12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予以綜合性護理干預,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比較2組護理后潰瘍和出血臨床療效、治療指標和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出血和潰瘍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率、呼吸次數少于對照組,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非常滿意率和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性護理在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臨床效果較好,止血快,住院時間短,滿意度高,適合臨床廣泛推廣。
綜合性護理干預;常規護理;胃潰瘍;上消化道出血
胃潰瘍屬于消化內科常見慢性疾病,多由飲食、生活不規律和病菌侵襲等原因而致病,病變后若長期得不到有效合理治療,大量肉芽在壞死組織中逐漸形成,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幾率較高[1-3]。該病起病較快、出血量大,甚至導致失血性休克,如延誤治療或治療不合理,威脅生命,或嚴重影響預后。治療過程中除了科學合理的用藥治療外,護理工作同樣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好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效果,縮短止血和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緩和醫患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需內科治療患者12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患者予以綜合性護理干預,男40例,女23例,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46±19)歲,病程4個月~10年,平均病程(5.0±4.0)年,出血量120~1000mL,平均出血量(600±350)mL;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男45例,女18例,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5±18)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病程(6.0±3.7)年,出血量150~1200mL,平均出血量(700±400)mL。所有患者均有明確胃潰瘍病史或48~72h后經胃鏡檢查確診有明顯反復發作的胃潰瘍,且有明顯臨床表現,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本人及家屬同意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對照組遵醫囑予以常規護理,常規予以止血藥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綜合性護理,在入院后叮囑患者和家屬保持絕對臥床,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72h內禁食水,根據治療情況逐漸轉為半流食,再到普通飲食;建立靜脈通道,及時補液、輸血等抗休克治療;制定責任護理制度;登記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社會生活環境,增加心理護理和健康知識普及,始終保持熱情、真誠的服務態度,多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交流,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屬提出的疑問,對不確定問題咨詢上級護師或主管醫師后及時予以答復,定期進行相關醫療知識普及,增強家庭護理觀念,鼓勵患者和家屬積極面對疾病,建立信心;針對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人性化護理方案;對下胃管患者進行嚴密觀察,避免胃管折疊、堵塞、受壓等情況發生,有利于定期抽取胃液進行動態觀察;予以用藥指導,包括藥物作用、用法和副作用等,叮囑患者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嚴格遵醫囑服藥。
1.3 療效評價標準 出血臨床療效[4]:出血徹底止住為痊愈,出血明顯減少,病情得到控制為有效,出血未得到控制或出血持續加重為無效;潰瘍臨床療效[5]:胃鏡下潰瘍面徹底消失,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為痊愈,胃鏡下潰瘍面一定程度縮小,超過50%,臨床癥狀、體征有所緩解,病情繼續好轉為有效,潰瘍面縮小不明顯,不足50%,或無縮小,病情無好轉或持續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有效)/每組例數×100%。治療指標包括心率、呼吸、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護理后潰瘍和出血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出血和潰瘍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護理后治療指標和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心率、呼吸次數少于對照組,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非常滿意率和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護理后潰瘍和出血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2組護理后治療指標和滿意度情況比較
胃潰瘍是消化內科常見慢性疾病,長期反復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容易導致患者產生消極治療情緒,不利于預后。上消化道出血是胃潰瘍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臨床護理工作需以患者為主體對象,讓護理過程由機械化向人性化、系統化發展,保證患者住院期間身心舒適,護理人員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盡早發現出血先兆,合理予以飲食、心理等護理,促進疾病治愈,改善病人預后[6-8]。從上述結果可見,觀察組出血和潰瘍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心率、呼吸次數少于對照組,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非常滿意率和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各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綜合性護理在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臨床效果較好,止血快,住院時間短,滿意度高,適合臨床廣泛推廣。
[1] 宋桂芳,遲星云.65例胃潰瘍合并出血的觀察與護理干預[J].當代醫學,2014,28:128-129.
[2] 陶楠.55例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4,12(28):2619-2620.
[3] 周小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6):37-38.
[4] 陳金鳳.對胃潰瘍合并大出血患者進行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8):131-132.
[5] 劉艷榮.護理干預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 2013,11(14):709-710.
[6] 鄒花平.胃潰瘍合并出血內科治療的臨床護理分析[J].吉林醫學, 2014,35(16):3613-3614.
[7] 李靜.上消化道出血胃鏡診療中舒適護理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25(12):89-90.
[8] 牛瑞云.胃潰瘍合并大出血的觀察與護理,中國實用醫藥,2013,8(22):218-219.
遼寧 110002 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程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