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偉
血常規和全血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
苗偉
目的 探索血常規和全血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80例細菌感染性疾病患兒臨床資料,患兒均接受血常規和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采用單純血常規檢驗患者結果設為對照組,采用血常規聯合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患者結果設為研究組,對比2組細菌性感染性疾檢出情況。結果 參照病原菌抗原、血清抗體及細菌病原學的檢查結果(金標準),研究組檢測準確度、敏感度與特異度均超過80.0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研究組肺炎、腸炎、腦膜炎等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總檢出率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67.50%(P<0.05)。結論 血常規聯合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診斷價值。
血常規;全血C反應蛋白;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診斷
兒童因年齡偏小,無較強的衛生意識,加之機體免疫力較弱,容易受空氣、灰塵中的細菌感染,患細菌感染性疾病[1]。細菌感染性疾病是兒科臨床常見疾病,既往臨床對于細菌和非細菌感染一般采用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在全血中的比例進行診斷,但是WBC容易受藥物、情緒、溫度等各種因素影響,明確診斷率不高[2]。人體全血C反應蛋白(CRP)屬于一種急性蛋白,如果機體組織受損壞或感染細菌、病毒,其水平呈急劇上升趨勢,用于診斷兒童細菌感染性疾病可以提高科學參考。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采用血常規聯合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的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臨床資料,取得較滿意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山東冠縣婦幼保健院診治的80例細菌感染性疾病患兒臨床資料,所有患兒病情均經病原菌抗原、血清抗體及細菌病原學的檢查結果確定為感染性疾病。本組患兒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5個月~14歲,平均(5.84±1.02)歲,體重指數(BMI)16~23 kg/ m2,平均(20.63±1.02)kg/m2;所有患兒均接受血常規與全血
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將單獨采用血常規檢驗結果設為對照組,將采用血常規聯合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結果設為研究組。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規檢測:清晨,于患兒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2 mL,將血樣置入含有EDTA-K 2抗凝管中搖勻,冷藏備用,選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器(System-800 i)行血常規檢測,記錄患兒血液中WBC數量、類型。選擇全西門子BNII自動特定蛋白儀,檢測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試劑、質控劑均是設備配套試劑。
1.3 判定標準 血常規檢驗標準:W B C數量>12.00×109/L,即WBC陽性,可判斷為細菌感染性疾?。籆RP檢驗標準:CRP水平>3 mg/L,即CRP陽性,可判斷為細菌感染性疾病[3]。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 21.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檢出情況 研究組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檢出率90.00%,高于對照組67.50%(P<0.05)。見表1。

表1 2組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檢出情況[n(%)]
2.2 2組檢測準確度、敏感度與特異度對比 研究組檢測準確度、敏感度與特異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檢測準確度、敏感度與特異度對比(%)
感染性疾病是臨床常見且多發的兒科疾病,其發病主要與細菌、病毒、支原體感染等因素相關[4]。臨床早期診斷感染性疾病對增強患兒臨床療效,改善身心健康,保證患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中:研究組檢測準確度、敏感度與特異度均超過80.00%,顯著高于對照組75.21%、72.11%與64.25%,表明血常規聯合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效果顯著優于單一血常規檢測的對照組。考慮可能是研究組聯合檢驗中的全血C反應蛋白屬于一種炎癥標志物,主要是由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等炎性因子調節,由肝細胞合成的非特異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人體正常情況在,CRP水平較低,一旦機體發生炎性反應,CRP分泌功能紊亂,肝臟在炎性因子作用下合成大量CRP,通常在24~48小時達到峰值,并伴隨炎癥加劇其峰值持續增長[5-6]。CRP檢測可作為即時床旁檢驗,其具有簡便、靈敏、快捷,不受呼吸、心率、血壓等因素影響,而血常規雖然是感染性疾病中臨床常用檢測指標,但是其容易受運動量、情緒、飲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檢驗準確度、敏感度、特異度均較低,而血常規聯合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更有利于細菌感染性疾病臨床明確診斷。
為進一步探索聯合檢驗的有效性、可行性,本研究通過對比2組患兒細菌感染性疾病檢出情況,得出結果:研究組可明確檢出肺炎、腸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細菌感染性疾病,總檢出率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67.50%(P<0.05),表明血常規聯合全血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使診斷結果更加科學、清晰。由于血常規中WBC計數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患兒檢驗前服用抗生素等藥物,即可提升WBC計數,無典型性,從而增加臨床確診難度,誤診率高[7-8]。而CRP是血漿中典型機體感染或細胞組織受損立即急劇升高等蛋白質,與血常規聯合使用對診斷兒科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因時間、環境等因素限制,未對患兒后續治療情況予以觀察分析,有待進一步跟蹤隨訪予補充。
綜上所述,兒科細菌性感染疾病的診斷中采用血常規與全血C反應蛋白聯合檢驗可以顯著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有利于為細菌感染性疾病臨床有效診治提供全面科學指導,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 董芳.不同類型兒童肺炎中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的結果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8):854.
[2] 金勝鑫,石海礬,李偉.血清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及白介素6在新生兒早期感染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14(7):1600-1601.
[3] 韓學軍,王紅.hs-CRP,WBC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寧夏醫學雜志,2013,14(7):643-644.
[4]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340-341.
[5] 閆軍,張芹.C反應蛋白在早期新生兒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7):524.
[6] 周泉,李艷,戴雯.多項聯合檢測在兒童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14(8):994-995.
[7]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33.
[8] 賈文魁,胡玉麗.手足口病患兒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聯合檢測的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17(12):1501-15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46
山東 252500 山東冠縣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