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鵬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臨床效果觀察
張廣鵬
目的 分析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PTMC)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60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臨床資料,按不同治療方案分為2組,對照組30例行原發灶根治術治療,研究組30例在其基礎上行預防性的淋巴結清掃治療,觀察2組并發癥及預后情況。結果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3.3%,研究組為3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隨訪,對照組甲狀腺功能減退及復發的總發生率和研究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甲狀腺微小癌患者,在原發灶根治術基礎上予以預防性的淋巴結清掃治療的安全性好,且可有效改善預后效果,降低甲狀腺功能減退風險及復發率。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手術;淋巴結清掃
甲狀腺癌屬較為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因素與缺碘、攝碘過度、放射性的損傷及遺傳等均有關,臨床表現多為腫塊、吞咽及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1]。為探討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應用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對60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江蘇省沛縣中醫院收治的60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均通過病理學及影響學檢測確診為PTMC,且就診B超的檢查未發現有淋巴結的轉移[2]。按不同治療方案分為2組,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21~74歲,平均(54.3±8.9)歲,腫瘤直徑0.4~1cm,平均(0.6±0.3)cm;研究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22~73歲,平均(55.0±9.3)歲,腫瘤直徑0.2~0.9cm,平均(0.5±0.4)cm;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原發灶根治術治療:依據患者病理學的檢驗結果及超聲特點對切除范圍進行確定,若病灶在甲狀腺的單側且病灶在甲狀腺內部,則予以甲狀腺的側葉切除;若伴甲狀腺的良性疾病,則結合對側葉行大部分的切除;若病灶在甲狀腺的雙側或者屬多中心癌,則予以甲狀腺全切;如病灶在甲狀腺的峽部,則予以雙側的甲狀腺類次全切;如病灶侵及至甲狀腺外則應結合切除受侵胸骨的甲狀肌或者胸骨的舌骨肌。研究組在其基礎上行預防性的淋巴結清掃治療:對患側各部位淋巴結進行系統清掃,尤其是雙側的中央組處淋巴結清掃。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發癥及預后情況,其中并發癥包括出血、喉返神經受損、低鈣血癥;預后情況包括甲狀腺功能性減退及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3.3%,研究組為30.0%,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2組預后情況比較 研究組予以淋巴結的清掃時,出現轉移者4例,轉移率為13.3%(4/30),對照組出現9例轉移者,轉移率3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隨訪6個月,研究組出現3例(10.0%)不同程度甲狀腺功能性減退,無復發;對照組出現9例(30.0%)不同程度甲狀腺功能性減退,復發8例;2組預后比較,其中復發及總發生(轉移、減退及復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0673,χ2=32.2667,P<0.05)。

表1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屬甲狀腺微小癌,多發于女性,主要指腫瘤的直徑小于1cm,且為低度惡性,預后較好,較少引發遠處轉移,也可被稱為隱匿性的甲狀腺癌[3]。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但多存有爭議,尤其是對予以甲狀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后是否有必要再予以淋巴結的清掃[4]。為探討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應用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的臨床效果,本院對收治的60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依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手術方法可有效降低術后復發風險及避免再次手術傷害。多數學者主張對乳頭狀癌,若頸淋巴結未轉移,而癌腫尚位于一側腺體內,則需將患側腺體和峽都予以全部切除,且對側腺體需大部切除;若癌腫已經侵及至左右兩葉,則需將兩側的腺體和峽部行全部切除;因此本研究依據這一特點,針對患者不同病情,予以不同切除方法,療效確切[5]。普遍認為,PTMC雖比腫瘤直徑較大患者預后效果更好,但仍有部分的微小癌具較強侵襲性,具易引發遠端轉移,嚴重者造成死亡,且手術前雖均經B超的檢查未發現有淋巴結的轉移后再予以手術,但因淋巴結的轉移具隱匿性,難免出現疏漏[6]。甚至有研究隨訪發現,高達1/3的患者具多病灶,30%患者有頸淋巴結的轉移,20%將浸潤周圍的組織與3%的患者易引發遠端轉移;且年齡為影響復發關鍵因素,年齡在55歲以上患者于30年內復發率即可高達40%[7]。術后并發癥是聯合淋巴結清掃后臨床較為關注的問題,而本研究中,對照組行原發灶根治術治療,研究組在其基礎上行常規淋巴結清掃治療,觀察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顯示: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3.3%,研究組為30.0%,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知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應用原發灶根治術和常規淋巴結清掃術聯合治療,并不會因此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安全性較為可靠。
淋巴結清掃可及早發現及預防淋巴結轉移造成復發風險,但在降低復發同時,將提高疾病的特異性生存率,使血清中甲狀腺類球蛋白降低,增加甲狀旁腺的功能減退及喉返神經受損,但若等復發后再予以清掃,將造成更大機體損害[8]。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隨訪,研究組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及復發的總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甲狀腺微小癌在行原發灶根治術基礎上再予以預防性的淋巴結清掃治療,將在確保療效的基礎上有效避免對甲狀腺功能造成損害及降低復發率,進一步改善預后效果。關于2組手術指標,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應用原發灶根治術和預防性的淋巴結清掃聯合治療的效果顯著,可及時發現及診治淋巴結的轉移,避免復發,且不增加手術之后并發癥的風險。
[1] 王勇,趙群仔,燕海潮,等.三維腔鏡胸前人路甲狀腺癌手術32例臨床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5,53(3):176-178.
[2] 張煥虎,蘇超,周海蒙,等.102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診治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2,39(1):49-51.
[3] 王士娜,王星,王翠芳.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診斷標志物的應用[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11):1051-1053.
[4] 尹國鋒.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外科治療[J].實用醫學雜志, 2015,31(5):791-792.
[5] 金慧,張寶林.手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合并甲狀腺癌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8c):103.
[6] 呂彥利,董魯霞,鄧淑敏,等.超聲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誤診原因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10):872-874.
[7] 晏昱婧,羅智勇,汪潔,等.多病灶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4):4046-4048.
[8] 王雪梅,崔亞南,吳瓊,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發生及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3,29(8):909-9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13
江蘇 221600 江蘇省沛縣中醫院外一科 (張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