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霞
小兒肺炎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意義評析
劉洪霞
目的 探討分析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以及相關價值。方法 選取肺炎患兒104例為研究對象,并采取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2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而研究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比較2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情況。結果研究組患兒經護理后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患兒經護理后總有效率為71.2%,對比2組護理效果,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小兒肺炎護理中,其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質量與滿意度得到提升,并使患者治愈率得到提升,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
小兒;肺炎;臨床護理路徑
小兒肺炎屬兒科常見、多發性疾病,具有病情重、變化速度快、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的特點,直接危及患兒生命安全。為降低小兒肺炎及其并發癥對患兒所產生的嚴重后果,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是小兒肺炎治療的關鍵思路之一。本研究選取肺炎患兒104例為研究對象,并采取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分組,以觀察分析在小兒肺炎護理工作中引入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以及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溪市中心醫院收入治療的肺炎患兒104例為研究對象,并采取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分組,各52例。研究組男26例,女26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5.9±1.2)歲;對照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1~12歲,平均年齡(5.7±1.1)歲。對比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密切的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觀察,若發現異常,則應該及時的對其進行處理,護理人員還應該有效的對患兒情緒進行安撫,確保患兒可以平和的接受治療[1]。除此以外,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足夠的對病房環境進行熟悉,積極的開展健康宣教活動,確保患者家屬可以正確的認識該病[2]。如果患者有存在不安或者恐懼等情緒,應該及時的對患者情緒進行安撫,且告知患者家屬成功案列,以此使溝通的真實度得到保證[3]。應盡量為患者提供易消化的飲食,杜絕食用具有較大刺激性的食物,盡量少食多餐,叮囑患者多飲水[4]。觀察組患兒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具體方法為:(1)入院當天。幫助患兒家屬辦理入院手續,安排床位,進行入院介紹,協助患兒完成各項檢查。保持病房內空氣新鮮、流通以及整潔。向患兒示范正確咳嗽的動作與姿勢,指導患兒掌握要點。巡房時勤于幫助患兒更換體位,協助患兒翻身叩背排痰。指導患兒攝入足量水分,以降低支氣管分泌物粘稠度。遵醫囑用相應藥物或氧氣吸入干預;(2)入院第2天~2周。加強基礎護理,每天堅持3次測量體溫并記錄。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配合腸外營養保證熱量。適當限制患兒活動量,降低消耗。針對有高熱癥狀的患兒應進行物理降溫,若效果不佳則及時用退熱劑治療(用藥后需密切觀察患兒體溫下降幅度,以免因溫度驟降導致虛脫)。鼓勵年齡較大的患兒多漱口,年齡較小的患兒則應多喝水,若有口唇干燥感可涂適當唇油防護。指導患兒家屬掌握高熱驚厥早期表現的識別方法,及時報告患兒異常癥狀以便早期進行對癥處理;(3)入院第3~4周。指導患兒家屬正確喂養,降低腸外營養用量。若患兒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體征恢復正常可停用抗生素,以恢復性治療為主;(4)入院第5周~出院前。指導患兒逐步恢復正常飲食,若正常飲食后2~3天無陽性體征,可進行出院前健康宣教,告知患兒家屬定期檢查的必要性,告知門診復診時間與方法,協助患兒家屬辦理好出院手續。
1.3 療效評價標準 對療效的判定參照如下標準:(1)痊愈:患兒經過系統治療護理后,高熱、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恢復正常,肺部無濕啰音;(2)有效:患兒經過系統治療護理后,高熱、咳嗽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體征明顯改善,肺部無或偶有輕微濕啰音;(3)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經過臨床治療與護理后,其中研究組患者中,痊愈患者為30例(57.7%),有效患者為20例(38.5%),其總有效率為96.2%;而對照組患者中,痊愈患者為25例(48.1%),有效患者為12例(23.1%),其總有效率為71.2%;對比2組護理效果,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n(%)]
小兒肺炎是一種臨床中常見與多發的呼吸道疾病,患兒在發病以后,如果沒有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治療,則非常容易引發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最終導致患者發生死亡[5-6]。其中,小兒肺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高熱、咳嗽、肺部濕啰音與咯痰,其發病原因一般是病菌或者病毒接觸而導致的[7]。因此,臨床中應該及時有效的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治療與護理,由此降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并使患者治愈率得到提升[8]。
本研究收入肺炎患兒共104例納入臨床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經護理后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患兒經護理后總有效率為71.2%,對比2組護理效果,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小兒肺炎護理中,其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質量與滿意度得到提升,并使患者治愈率得到提升,在臨床中值得廣泛的推廣應用。
[1] 戚擁軍,王秀娟,國春玲,等.臨床路徑在兒童支氣管肺炎治療中的衛生經濟學評價[J].當代醫學,2009,15(22):32-35.
[2] 許利玲.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對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0,21(10):41-42.
[3] 王朝媛,蔡曉燕.不同護理方案在小兒支氣管肺炎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0,15(4):125-126.
[4] 張偉,丁寅君.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0,25(16):121-125.
[5] 丁浩萍.復合脈沖磁性治療儀輔助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09,17(26):83-86.
[6] 吳倩,李若和,戚旭.小兒支氣管肺炎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護理[J].中國鄉村醫藥,2010,15(11)∶66-69.
[7] 羅史蓉.支原體肺炎35例臨床治療體會[A]//中華醫學會2014年全國結核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16(8):36-38.
[8] 趙曉麗,于倩,肖麗群,等.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醫療護理路徑研究[A]//全國五官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12(20):58-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52
遼寧 117000 本溪市中心醫院 (劉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