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耀蓮 張璋
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萬耀蓮 張璋
目的 分析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時的護理干預方法。方法 選取2個社區的老年高血壓患者20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在研究前先記錄下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和用藥水平。對觀察組進行6個月的用藥護理干預,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試驗結束后再次調查并統計2個社區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和用藥管理水平。結果 護理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血壓控制率分別為47.96%、47.4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對照組僅為48.98%,觀察組高達94.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研究組干預后的用藥管理水平評分也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進行進行干預后,能明顯提高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和用藥管理水平。
老年高血壓;社區;用藥管理;護理干預
我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在近些年來愈加嚴重,越來越多的疾病也隨之呈現出老齡化趨勢。以高血壓為例,我國近年來罹患高血壓的老年患者正在不斷增加,這些患者在高血壓上具有“三高”和“三低”的典型特征,即發病率、死亡率、殘疾率高,控制率、服藥率、正確認識率低。患者住院期間有醫護人員的監督,其服藥率和控制率可以得到保證,錯誤認知也可以得到糾正。但其回家后依從性將大大降低,因此社區高血壓患者必須接受相應的用藥管理和血壓控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時采取的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個社區的老年高血壓患者20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男63例,女37例,年齡60~86歲,平均(73.8±4.6)歲;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62~89歲,平均(76.8±3.7)歲。2組患者年齡60~89歲。200例患者中Ⅰ期患者117例,Ⅱ期患者83例。2組患者在在性別、年齡、臨床診斷分級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和診斷標準 入選標準:(1)患者年齡不少于60歲;(2)確診為高血壓且用藥超過半年;(3)自愿配合此次研究過程;(4)患者與常人溝通無障礙;(5)居住在這兩個小區里的老年人。
診斷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在1999年所制定的《WHO/ISH 高血壓指南》中關于高血壓的描述相符,即舒張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若舒張壓為140~159mmHg,收縮壓為90~99mmHg,則為輕度高血壓;若舒張壓為160~179mmHg,收縮壓為100~109mmHg,則為中度高血壓;若舒張壓≥180mmHg,收縮壓≥110mmHg,則為重度高血壓[1]。
1.3 研究方法
1.3.1 調查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采取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是患者的基本情況調查表,主要涉及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收入水平、患病年限及血壓等級等;第2部分則是患者用藥管理水平調查表,主要包括患者平時對用藥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用藥的依從性,用藥知識掌控中的每項條目都能按了解程度:不了解1分、基本了解2分、了解3分、全部了解4分進行賦分,用藥依從性則按:“做不到、偶爾做得到、基本配合、做得到”依次賦分,最高4分。
1.3.2 護理干預的方法 護理人員通過開展小組活動,向患者普及用藥管理的常識,并組織小組討論,提高患者間互相規范的意識,及時糾正一些錯誤的用藥行為[2]。另外對觀察組患者均發放健康宣傳手冊,以便患者隨時進行查閱,督促患者養成每天記錄自己血壓和用藥情況的習慣[3]。對部分患者實行有針對性的上門教育,同時調動家屬參與用藥管理,督促患者在日常健康用藥。除此之外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定期安排醫護人員免費為患者量血壓,并提供相關的信息咨詢。
1.4 測評方法 在護理干預前對兩社區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基線測評;觀察組經護理干預半年后,再收集2組的評分數據資料進行基線測評。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 實施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用藥知識的掌握、用藥依從性以及用藥管理水平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x±s)
2.2 護理干預后2組患者用藥管理水平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有效問卷分別為98、97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用藥知識的掌握、用藥依從性以及用藥管理水平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干預后2組患者用藥管理水平比較(x±s)
2.3 護理干預前后2組患者血壓控制率比較 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血壓控制方面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護理干預前后2組患者血壓控制率(有效控制)比較[n(%)]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加重,而高血壓作為老年人的高發病之一,在我國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已經高達49%,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4-5]。臨床上老年高血壓的發病機制研究正處在初級階段[6]。臨床表現為血壓波動大、波動異常,容易受環境影響產生應激性反應使血壓劇增[7]。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常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和餐后低血壓,也容易造成靶器官損傷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并發的狀況[8]。高血壓患者一般采取服降壓藥的方式來控制血壓,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其記憶力減退,在用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也非常不利于老年人控制血壓[9]。
用藥管理是對藥品存儲、保管和使用等過程的總稱,患者藥物管理的水平肯以直接影響其對血壓的控制情況[10]。高血壓患者一般采取服降壓藥的方式來控制血壓,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其記憶力減退,在用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本研究選取了2個社區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分組,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藥物的護理干預后,其血壓控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自身的藥物管理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用藥管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和用藥管理水平,緩解患者病情發展,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傷殘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單忠艷.1999WHO/ISH高血壓指南摘要及其解釋[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0,8(1):5-6.
[2] 任海靜,李亞芹,任海妹.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25(5):2956-2958.
[3] 潘燕芳.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3):221-223.
[4] 岳金鳳.用藥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4(7):155-157.
[5] 徐自云.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34(5):94-95.
[6] 董翠云.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31(2):259-260.
[7] 虞秋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方法[J].中國醫藥科學,2013,18(6):132-133.
[8] 李加瓊.淺談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中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4,19(5):93-94.
[9] 包秀琴.護理干預在改善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中的研究[J].中國轉化醫學和整合醫學研究會、中華高血壓雜志社,2015(7):2.
[10] 呂雪.護理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 2012,22(3):5184-51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62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疾控中心(萬耀蓮) 344100南昌大學撫州醫學院 (張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