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蘭熔莉 付文娟
護理風險管理用于急診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吳丹 蘭熔莉 付文娟
目的 對護理風險管理用于急診患者中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 選取急診患者100例,通過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2組: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監護,對實驗組患者在常規監護的基礎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對2組患者在護理合格率、患者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方面進行對比。結果 2組護理合格率比較,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6.00%,2組比較,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診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概率,提高護理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
護理風險;急診患者;效果
護理工作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現有醫護技術的局限與病情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因而承擔著較大的護理風險[1]。護理風險管理有利于降低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升護理效果,為此,研究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成為本次研究的重點。本次研究選擇100例急診患者,采取對比分析的方式研究護理風險管理的實際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宜春市人民醫院于2015年1月~2015年2月急診科收治的急診患者100例。其中嚴重外傷40例,骨折28例,急性消化系統疾病22例,肝挫傷5例,脾破裂5例。通過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2組: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其中實驗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48.64±6.59)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48.93±6.51)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監護,包括對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平衡的維持,酸堿平衡的維持以及監測心血管、呼吸道,對患者進行營養補充。對實驗組患者在常規監護的基礎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對2組患者在護理合格率、患者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方面進行對比。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如下。
1.2.1 健全管理制度 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之前,需要將護理操作可能帶來的風險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清楚,避免發生意外后,出現糾紛問題;對突發問題進行控制,規范好護理工作的每一步操作,降低突發狀況的發生概率;結合各個科室的工作內容與特點,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一旦風險狀況發生,可以明確地落實責任;完善管理制度,促使護理工作有序合理地進行。
1.2.2 增強風險意識 通過會議以及培訓的形式,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加強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通過對工作內容的總結,發現不足,并進行完善;對可能產生風險的操作,需要護理人員慎重進行;增強法律學習,了解醫療風險相關的法律法規。
1.2.3 規范文件記錄 對患者病情作好記錄,不僅是給醫生診斷治療作為參考,更是出現醫療事故后作為證據的重要法律文件。所以在做病情記錄時,需要護理人員清楚、客觀地進行記錄。對于患者病例,需要留存底檔,并且定期審查。
1.2.4 加強設備管理 對患者使用的儀器設備以及相關藥品,需要設立專人進行檢查。并在使用前后,按照操作規范對儀器進行清潔與護理。儀器使用要每次作好記錄,一旦出現故障需要即使通報技術人員進行維修,防止儀器出現問題而對患者的病情診斷與治療產生負面影響。
1.2.5 人性化服務 在風險管理中,需要建立新型的醫護關系。只有以誠待人才是規避護理風險的最佳手段。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知心的交流,使其了解護理工作中存在許多非人為原因的疏漏,容易造成患者康復的缺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焦慮不安進行疏導。一旦出現糾紛時,也盡量避免與患者家屬發生沖突,對患者在治療中的各方面隱私內容,為患者進行保密。
1.3 評定標準 對2組患者在護理合格率、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方面進行對比。滿意度評分標準[2]:針對護理工作情況,有專家制定滿意度調查表,根據患者及家屬填寫情況計算滿意度得分,分值0~100,分數越高,滿意程度越高。按照得分劃分3個檔次,0~50分表示不滿意,50~70表示滿意,7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護理合格率比較情況 實驗組滅菌合格率、記錄合格率、導管合格率、三級考試合格率、醫療考試合格率、操作合格率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護理合格率對比[n(%)]
2.2 2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情況 2組各項護理工作內容的質量評分比較,實驗組消毒隔離、護理文書、護理水平、違規操作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護理質量對比(x±s)
2.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情況 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滿意20例,非常滿意28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滿意14例,非常滿意24例,不滿意12例,滿意度為76.00%。2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06,P<0.05)。
醫療護理工作,由于其與患者生命健康相關聯,所以具有高風險的特性。而隨著普法工作的開展,普通患者的維權意識也逐漸增強。為了在保證患者康復治愈的前提下盡量規避護理風險,因而采用風險管理的護理方式[3]。
在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容易產生風險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護理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不夠深入,或者自身專業水平不過硬,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產生誤差;(2)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或者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對護理工作容易產生糾紛的環節重視程度不夠;(3)實習生在未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的情況下,就被派遣進行獨立的護理工作,從而造成經驗不足所導致的護理風險[4-5]。
對護理風險的規避,首先要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強化其責任感,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保持其工作的認真程度;通過定期的培訓,使其樹立風險意識,并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次,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強調與落實相關責任,使得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章進行護理;最后,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保證患者在每1項護理工作中都具有知情權,在進行特殊護理或風險程度較大的護理時,需要征求患者或患者家屬的同意,并出具書面憑證[6-7]。
本次研究對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使用風險管理護理的實驗組患者,在各方面測評中都具有理想效果,并且獲得較高的患者滿意度。與相關研究[8]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模式在急診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值得廣泛應用。
[1] 陳巧玲,全小明.靜脈輸液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2):143-144.
[2] 張繼霞.護理風險管理在臨床工作中的方法和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1,30(35):25.
[3] 徐素彬,宋芹,彭菊花,等.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2):154-155.
[4] 邢善勇,孫素珍,李栓榮.精神科保護性約束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24(4):52-54.
[5] 余新穎,馬琳.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89-90.
[6] 陳萌.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624-2625.
[7] 羅海燕.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 2014,20(3):21-22.
[8] 黃清麗,文惠君,于海燕.護理干預在急診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2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69
江西 336000 宜春市中醫院(吳丹) 宜春市人民醫院(蘭熔莉付文娟)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