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紅 夏青霜 劉佳馳 楊藝
心理及人文關懷護理在MRI檢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曾小紅 夏青霜 劉佳馳 楊藝
目的 探討心理及人文關懷護理在MRI檢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經MRI檢查的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數字隨機抽取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方法實施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采取心理及人文關懷護理,分析2組患者SAS、SDS評分及護理療效。結果 觀察組SAS、SDS評分分別為(34.26±4.52)分、(34.19±8.16)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0.62±9.25)分、(52.09±8.46)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97.3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MRI檢查過程中采取合理心理及人文關懷護理,顯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人文關懷;心理護理;MRI
核磁共振(MRI)在臨床檢查中是較為重要的一種方式,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通過MRI完成檢查的患者越來越多,但因接受檢查的人群及其文化程度存在一定差異,其對MRI的了解也不同,尤其是核磁共振因一個“核”字,導致患者接受檢查前及整個檢查過程中極易產生心理壓力與不良情緒[1]。所以在患者檢查時,合理心理及人文關懷護理對于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通過護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使之能夠積極配合,利于檢查操作更好地進行[2]。本文選取76例經MRI檢查的患者,分析心理及人文關懷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MRI檢查的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數字隨機抽取法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均符合臨床納入標準,主要包括:小學以上文化程度;無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疾病,均非急診病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3]。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2~80歲,平均年齡(42.3±3.6)歲;MRI檢查部位分別為顱腦8例,脊柱4例,腎上腺9例,鼻咽部6例,腎臟5例,肝膽胰脾6例。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3~80歲,平均年齡(41.9±3.2)歲;MRI檢查部位分別為顱腦9例,脊柱3例,腎上腺9例,鼻咽部7例,腎臟5例,肝膽胰脾5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對患者講解檢查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在檢查前將患者身上佩帶的金屬物品、磁卡、手機、手表、打火機、眼鏡等物品除去,若體內裝有起搏器、血管支架等禁止進到掃描室內,不可進行掃描檢查。
觀察組患者基于對照組的常規護理采取心理及人文關懷護理,主要內容為,(1)心理護理:檢查前護理人員與患者積極的交流溝通,并注意語氣輕柔,語言禮貌,以患者角度考慮問題,獲取其信任感,使之情緒保持穩定狀態,以便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檢查過程。在檢查開始前需仔細且耐心地回答患者問題,及時關注患者需求,做好相關知識的解答,通過護患交流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避免其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顧慮,提高其配合的積極性。在患者上檢查床進行檢查時,護理人員應及時與之溝通,使之能夠在檢查過程中按照需要合理保持體位;因具有磁場,有的患者極有可能出現局部發熱癥狀,需耐心解釋,防止患者恐懼;實施MRI檢查時,空間環境相對密閉,存在一些噪音,因此檢查開始時需與患者進行溝通,使得患者可以更有效地進行配合,提高影像資料的質量。(2)認知護理:對患者實施檢查時,因掃描序列存在不同,往往發出較高聲音且其噪音不同,極有可能導致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心理。因此,在采取檢查診斷前,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交流,使患者有心理準備,緩解其害怕或焦慮情緒,確保檢查項目的順利完成。(3)行為護理:按照患者實際年齡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等基礎資料選用不同方式緩解其焦慮、恐慌情緒;對患者進行仔細觀察,合理判斷,積極耐心地與之進行交流溝通,通過其感興趣話題對患者不安情緒進行改善。進行檢查的操作室及等候區應盡可能布置的溫馨、安靜,保持適宜溫度,防止患者出現焦躁不安心理。若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時,應及時進行主動了解,且進行有效干預,確保檢查可以順利完成。為了避免患者由于看到狹小磁孔而產生壓抑感及憋悶感,可應用蒙眼睛方法處理,有的患者臨床病癥比較嚴重,且其不具備較為穩定的心理狀態,可根據醫囑情況,在檢查前的30min給予安定片處理。整個檢查過程中,操作人員均需有足夠臨床資歷,具有高水準的操作技術,以縮短檢查所需時間,且積極關注患者,并對其及時鼓勵,以便轉移其注意力,減輕其負面情緒。
1.3 臨床評價標準[4]2組患者均采用焦慮癥自評量表(SAS)、抑郁癥自評量表(SDS)對其心理情緒進行檢測評分。觀察
2組患者護理效果,(1)顯效:在檢查過程中患者保持平穩、樂觀的情緒,可積極配合完成檢查項目;(2)有效:整個檢查中情緒出現一定波動,但可快速恢復平穩;(3)無效:整個檢查中無法保持穩定情緒或檢查出現中斷。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應用SPSS17.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在整個檢查過程中,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對比分析(x±s)
2.2 2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n(%)]
臨床中,采用MRI掃描方法對患者檢查,其操作性高,而且達到較高準確率,使患者更容易對此檢查方法接受[5]。但此方法持續時間較長,而且設備發出較大噪音,其禁忌較多,在檢查中,因操作時間長、空間狹小等因素,使得患者對于此檢查方式極易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若情況嚴重,往往導致檢查發生中斷,或有誤診、漏診情況發生[6]。臨床中若患者接受MRI檢查,應對其予以合理有效的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確保整個檢查過程能夠順利完成。在臨床中,實施人文關懷時應根據“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得患者個體可以得到充足的尊重及關愛[7]。對實施MRI檢查的患者予以有效的人性化服務,使之得到充分尊重及理解,及時給予心理安慰及鼓勵,能夠減輕其緊張、恐懼情緒,對于臨床MRI檢查可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8]。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及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明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增強其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MRI檢查中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能夠緩解其負面情緒,提高其臨床護理效果,確保MRI檢查能夠順利進行,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莫家強.乳腺MRI掃描技術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28):87-88.
[2] 鄭潔.人文關懷在優質護理示范病區中的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2,23(1):117-118.
[3] 劉靜.人文關懷對基礎護理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1):158-159.
[4] 秋雙,梁真.人文關懷在高場磁共振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13,20(11):1259-1260.
[5] 蔡奕華,李暉,陳曉,等.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在核磁共振檢查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16):351.
[6] 喬軍.心理干預在全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41-142.
[7] 李華志.健康教育在MRI掃描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6):248.
[8] 張海燕,李瑞星,張榮澤,等.做好人文關懷護理,促進優質護理服務[J].河北醫藥,2012,34(1):140-1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74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曾小紅 夏青霜 劉佳馳楊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