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國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臨床觀察
張金國
目的 探究在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比分析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78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2組患者應用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結果 治療結束后,試驗組患者發作心絞痛等癥狀明顯改善,其總有效率為94.9%(37/39),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分組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CRP和LDL-C明顯改善,且改善幅度顯著優于經小劑量治療的對照組(P<0.05)。結論 在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大劑量的阿托伐他汀的療效較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絞痛癥狀并改善高血脂狀況,應廣泛推廣。
不穩定性心絞痛;阿托伐他汀;療效
作為心血管類疾病常見病之一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將其稱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一種,約有15%~35%的患者病情嚴重時可進展成畸形的心肌梗死,甚至發生猝死,失去生命[1]。近些年,我國出現越來越多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2]。由于其具有雙重性的預后結果,因此,臨床特別關注其防治工作。近些年,臨床常應用阿托伐他汀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但是相關研究[3]顯示,不同劑量的應用其臨床療效不同。為此,本研究旨在對比分析在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中,應用不同劑量治療的臨床效果,以下是詳細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醫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期間收治的78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43例和35例;患者年齡39~79歲,平均年齡(54.5±8.1)歲。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9例,對比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礎治療:所有患者均先予以常規治療,包括口服阿司匹林、硝酸酯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氯吡格雷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
對照組:采用阿托伐他汀的小劑量治療方案??诜?0mg/ d,3個月/療程。試驗組:采用阿托伐他汀的大劑量治療方案。口服40mg/d,3個月/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每天發作心絞痛次數,心電圖的變化情況(ST段),此外,分別檢查患者治療前后CRP和血脂(LDL-C)的變化情況。
1.3.2 療效評價標準[4]顯效:治療前后患者原有的心絞痛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如發作心絞痛的次數及疼痛程度、心電圖ST段的變化等。有效:患者原有的心絞痛癥狀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如作心絞痛的次數及疼痛程度、心電圖ST段的變化均好轉,好轉幅度均超過50%。無效:患者的臨床表現均無明顯改變甚至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有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結束后,試驗組患者發作心絞痛的次數及疼痛程度、心電圖ST段的變化等情況明顯改善,其總有效率為94.9%(37/39),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CRP和LDL-C的變化情況比較經過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分組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CRP和LDL-C明顯改善,且改善幅度顯著優于經小劑量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組患者治療前后CRP和LDL-C的變化情況比較(x±s)
不穩定性心絞痛可導致冠心病患者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5]。它是一種特殊的臨床狀態,介于兩種疾病之間,一個是穩定型心絞痛,另一個是急性心肌梗死。其發生機制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破裂,血小板的一系列活動(粘附、聚集和釋放)激活了凝血系統,最終致使血栓的形成。在誘發斑塊破裂的因素中,常以炎癥細胞介導的為重要因素之一[6]。目前,對于穩定易破裂斑塊的藥物治療中,以他汀類降脂藥最為有效,其中,阿托伐他汀不僅可以通過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而緩解心絞痛,同時可恢復血管內皮的正常功能,降低炎癥因子及C反應蛋白水平進而穩定斑塊防治破裂[7]。
CRP(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由肝細胞分泌,主要應用于檢測炎癥類病變,其表達水平的高低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進展及預后情況緊密相關,是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獨立風險因素[8]。此外,血脂表達水平的高低也與心血管類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在本研究中主要檢測患者治療前后CRP和LDL-C的變化情況。在本研究中,通過對比兩種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的實驗證明,治療結束后,試驗組患者發作心絞痛的次數及疼痛程度、心電圖ST段的變化等情況明顯改善,其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經過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分組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CRP和LDL-C明顯改善,且改善幅度顯著優于經小劑量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大劑量應用阿托伐他汀時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其可能原因是大劑量應用時增加了抗炎的作用以及改善心肌供血的功能。
綜上所述,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大劑量的阿托伐他汀的療效較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絞痛癥狀并改善高血脂狀況,應廣泛推廣。
[1] 秦嫻,楊政杰,全文超,等.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54.
[2] 李紅軍,張喜鴻.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療效對比[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23):60-61.
[3] 羅素紅,趙茂林.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指標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7):2652-2653.
[4] 葉蘇君,陳平.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療效探討[J].海峽藥學,2013,25(4):193-195.
[5] 李文靜.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介入治療術后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中的治療效果[J].當代醫學,2014,20(3):141-142.
[6] 繆世鋒,丁繼軍,周維光,等.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不穩定性心絞痛介入術后血清肌鈣蛋白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1,13(11):41-42.
[7] 儲莉.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不穩定性心絞痛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4,35(7):959-960.
[8] 吳春風,胡柯,胡小勇,等.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TNF-α和LDL-C水平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2):333-3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103
河北 061400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醫院 (張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