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寧平話歌劇團《土地贊》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玨
?
南寧平話師公戲音樂形態分析*
——以南寧平話歌劇團《土地贊》為例
●王玨
[摘要]南寧平話師公戲是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為主的地方戲曲。以南寧平話歌劇團的演出劇目《土地贊》為研究對象,現場采錄相關音頻資料,立足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方法,重點對平話師公戲《土地贊》進行記譜分析。通過調查發現平話師公戲目前在傳承上面臨著斷層的危機,師公戲團里并沒有規范的譜例文本資料,而譜例又是平話師公戲在傳承上重要的部分,對平話師公戲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平話師公戲;《土地贊》;音樂形態
*本文系廣西藝術學院2015年校級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南寧平話師公戲研究——以南寧平話歌劇團為例”(項目編號:10607201514)階段性研究成果。
平話師公戲是流傳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郊的一種戲曲,這個戲曲主要以祈求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等為主。平話師公戲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它的傳承演繹主要依靠南寧市郊的師公戲團體,但每個團體的演唱又不盡相同,所以搜集每個團體的音樂素材,再進行規范傳承的任務迫在眉睫。南寧平話歌劇團作為一個新生團體,其表演生動形象,深受當地人們喜愛,是平話師公戲團體里具有代表性的團體之一,因此本文以南寧平話歌劇團為例,對南寧平話師公戲音樂樂譜進行研究。
南寧平話歌劇團在以賴鐘林和梁世華為首的各方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正式成立。團內賴鐘林為團長,莫若芬為副團長,梁世華為指導老師,有10-12人,主要演員9人,他們在南寧市西鄉塘羅賴村生活居住。
(一)團內演員簡介

姓名性別年齡學齡職業/工作職能/角色梁世華男 83 67 廣西工商學院教師 打擊樂賴鐘林男 60 24 個體戶 小生、丑角莫若珍女 45 11務農、算命 花旦莫若芬女 48 9 務農 花旦劉位生男 50 7 保安 老旦、打擊樂

續表
(二)演出劇目
演出劇目主要有《廟祝》《架橋》《請圣》《土地》《打草》《觀音娘》《花王圣母》《金銀二女》《送花》《天姬送子》等。這些劇目由梁世華通過多年的田野考察,搜集多人演唱的唱詞,綜合整理出詞本,并用于現在劇目演唱。
(三)戲團傳承譜系
梁世華從小在平話師公戲的耳濡目染中成長,其間與別的團體探討學習,近幾年與賴鐘林和莫若芬等平話師公戲的愛好者結識,不約而同想把平話師公戲這一地方性的戲曲傳承下去,于是劇團在2011年正式成立。現在以梁世華、賴鐘林和莫若芬為首的團體為南寧平話歌劇團的第一代成員。
(四)團內的教學
團體成立時間較為短暫,由梁世華創建,以賴鐘林為主進行培訓及安排演出,并沒有傳承譜系。團內主要由團長賴鐘林和副團長莫若芬兩個共同組織團里的成員一起學唱師公戲。由于沒有相關部門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所以團里大部分的開銷主要由團長承擔,給團隊的正常排練和演出提供重要的物質保障。而平時排練學唱場合,則選在副團長莫若芬所居住的庭院中。但因演員平日都有自己的工作,很難有固定的時間進行學唱,所以當演員和團長雙方同時有空,就集合在庭院進行學唱。賴鐘林和莫若芬不僅要教唱師公戲劇目的唱腔,還要教演員表演時的手勢和步伐,直至演員大致學會后,讓他們回家后多反復練習并能熟悉背唱表演。在演出前,召集所有演出人員在副團長莫若芬家的庭院排練演唱,直至正常演出的時候,一般有10-12人不等。
(五)演出時間及酬勞
平話師公戲的演出時間比較固定,一般都是在重要的節日,在節日之前都會被附近村落邀請,根據邀請方的要求進行表演。每個村落還有自己特殊的節日,也會邀請師公戲團一起慶賀村里的節日。一般師公戲團的演出費用酬勞根據時長而定,一天大約人均200元,一天一夜酬勞翻倍,依次類推,最多為七天。
平話師公戲的音樂形態多樣,獨具特色,其音樂獨有的藝術特色,展現了平話師公戲的基本形貌和文化內涵等多方面的特點,故研究平話師公戲音樂的藝術形態對平話師公戲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本文將對南寧平話歌劇團的《土地贊》選段進行分析。

(一)結構形式
1.詞體結構
樂曲的詞體結構為規整的七言句式,加上固定的襯詞和插入句(在兩句歌詞中)后,每個樂段完整的句式為“7+6+7”,詞曲由20段句式組成。其第一段的歌詞為:
忽聞鑼鼓鬧才才,
(招財到,進寶來,)
本方土地到壇來。
2.曲體結構
這首樂曲曲調的基本結構由引子、起句和落句三部分組成,載負兩句歌詞和一句襯句,每段的襯句詞曲相同。總體結構而言,與歌詞相對應,每段歌詞的旋律基本相同。

3.詞曲結構
引子——由2小節構成,音區在c1—a1間,一個襯字領唱持續兩小節,樂句在徵音c上兩拍以下滑音結束。
起句——由4小節構成,前兩小節載負七字歌詞,前三拍為每拍兩個唱詞,第四拍為一個唱詞。后兩個小節為多人齊唱,第一拍四音對應兩對“一實詞加一襯詞”共四字,第二拍為一實詞,第三拍、第四拍的結構和第一拍、第二拍完全相同。
落句——由3小節構成,由一人領唱,前兩拍全為實詞,旋律與歌詞對應模式,和起句前兩拍一模一樣,第三小節以兩個襯字結束。
總規律:①在詞曲結合關系應用上,這個樂曲的運用既有相對應,又有呈不對應關系的運用;②歌詞中引子載負一個襯字,起句載負上句和插入句,落句載負下句和兩個襯詞;③節奏較為規整,節奏越密集襯詞越頻繁出現。
(二)調式音列
1.音列
這首樂曲是F調,其唱腔音列是:5 6 1 2 3。
2.調式色彩
由譜例看出其實際音高為:“c1、d1、f1、g1、a1”,音域為六度。其中f1和a1構成大三度宮角定位,c1的出現次數較多且都在重要位置,可見它處于音高的核心地位,可知此曲為五聲性五聲徵調式。宮音f1處于整個音列的中間位置,在旋律中起到支柱作用,各音均向它靠攏,整首樂曲每個樂句趨向于徵音c1結束。
(三)旋律特征
1.基本旋法

音程 同度大二 純五總計次數 7 18 2 45使用率15.56% 0% 4.44% 100%大三8 17.78%純四10 22.22%
由圖表可看,這是一段帶有引子的二段體樂曲,其旋法以大二度為主,純四度、大三度、同度、純五為輔的進行手段。以波浪式延綿起伏為主,旋律在狹窄的音域間流動。
2.特征音調

這些特征音調主要出現在每句的句末,節奏型相似,落音音高為徵音,具有一定的收束感。
3.旋律走勢
4.發展手法
5.演唱方式
這首樂曲是一首領、和結合的歌曲。唱腔部分由領唱開始演唱四小節,隨之和唱兩個小節,最后三小節以領唱方式結束。此曲音域為c1-a1,整個音區跨度較小,音高較低,演唱起來較為簡單,旋律朗朗上口,易于觀眾產生共鳴。此曲需要三人以上,一人領唱、多人應和相結合,和唱的旋律旋律性較強,一字一音,朗朗上口,觀眾多聽幾次,就能與演唱者一起哼唱。
6.裝飾潤腔
本樂曲的裝飾潤腔主要為滑音,滑音是以短時值裝飾主音,使旋律更富有韻味。樂曲主要表現為第2、10小節,如、。
平話師公戲在近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筆者在田野調查中發現,南寧平話歌劇團在傳承上主要為口傳心授,這樣樂曲在教唱過程中容易變樣。若有準確的譜例和音像的記錄呈現,那么在傳承上更能還原它的原貌。
(一)曲譜整理
在實地調查中所獲取的視頻、音響資料轉化為書面樂譜資料。筆者發現同一個劇目,不同區域的團體因語言不統一而存在一定的差別,同一地區的團體因傳承支系不同導致演唱旋律也有所差異。故對于現實的音樂音響資料進行記譜使之成為樂曲文本非常有必要,同時這也是民族音樂研究的重要環節。曲調的整理分為兩種形式:1.將所收集到的音樂記錄成五線譜,五線譜為世界通用的記譜法,便于對平話師公戲感興趣的人士進行了解與研究;2.樂譜可以用簡譜形式記譜,這種形式有利于團內簡單學習音高后,進行學唱,對于傳承和發展更有積極的意義。
(二)音像歸整
若要完全呈現平話師公戲現存的面貌特征,離不開錄像和錄音。筆者曾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廣西卷》一書中收集到幾首平話師公戲的歌曲,但隨后對陳東儺文化藝術團和南寧平話歌劇團進行現場錄像與錄音發現,現場演唱的曲調與書上所記錄的曲調存在很大的差異。由于之前沒有音像資料的保存,導致對書上歌曲的準確性無從考證。所以我們現在對民間音樂的文字和曲譜整理的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音響歸整。此方法不僅可以保存當時演唱的原貌,同時為以后的研究留下寶貴資料。
譜例的真實記載,都是通過現場采錄,然后多次反復聽錄像或錄音完成。譜例的呈現不僅可以讓愛好者對其進行研究,還能在傳承中多次反復準確的教唱與學唱,這樣不僅提高教唱的效率,還提高學唱的正確性。
平話師公戲作為地方戲曲,它的存在是一個時代的象征與標志,代代相傳至今,可見其魅力非同尋常。通過對南寧平話歌劇團的演出劇目《土地贊》的整理發現,平話師公戲的旋律以五聲調式為主,節奏較為規整,演唱起來朗朗上口。平話師公戲在傳承上都是口傳心授,這樣會使旋律產生變異性,若有規范的譜例,可以加強傳唱的準確性。因此,規范準確的譜例更能促進平話師公戲的傳承。
作者簡介:王玨,女,廣西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民族藝術研究所2013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