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西上林“壯八音”的族屬考辨*

2016-06-13 02:13:04劉敏
歌海 2016年2期
關鍵詞:考辨

●劉敏

?

廣西上林“壯八音”的族屬考辨*

●劉敏

[摘要]上林壯族八音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資產名錄。通過田野調查,考察分析對上林縣的自然環境、民族遷徙和壯族八音的歷史淵源及現有八音隊的源流、師承關系、音樂形態等,對其“壯族八音”的族屬問題進行考辨。

[關鍵詞]族屬;壯族、漢族八音隊;八音曲;樂種;考辨

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研究生創新計劃項目“上林縣八音調查報告”(項目編號:ycsw2014067)階段性研究成果。

廣西地區壯族八音大體分為兩種不同形式。一種是以“嗩吶”為主奏樂器的吹打樂八音,寧慶著有《廣西天峨縣壯族“賀禮八仙”婚俗儀式音樂活動的文化內涵》。另一種則是由“骨胡”為主奏樂器的絲竹樂八音,王鑫安著有《隆林壯族八音分析與研究》。

壯八音綜合比較研究有楊秀昭《廣西八音》,全書涵蓋了壯八音、漢八音、瑤八音、苗八音、仡佬族八音。

縱觀八音的文獻研究,雖已逐漸深入考察,但仍有可研究之處。如作為南路八音范圍的“上林壯八音”學界較少以其作為個案進行研究;上林“壯族八音“的族屬問題有待考證。故通過對上林已有的壯八音的相關問題進行調研、分析,論證上林“壯族八音”的族屬問題。

一、廣西上林縣文化概貌及南路八音源流

(一)廣西上林縣文化概貌

上林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東北鄰來賓縣,南接賓陽縣,西南毗武鳴縣,西北連馬山縣,北面靠忻城縣。距首府南寧134公里,號稱“南寧的后花園”。

歷代行政劃分中,秦(公元前214年)隸屬桂林郡管轄,三國時期(264年)部分地區交置廣州郡管理。宋(1067年)撥至武緣縣(今武鳴縣),元劃歸賓州,明(1376年)屬柳州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與賓陽縣合并,稱為賓林縣,翌年分開。1854年廣東藝人李文茂曾在佛嶺起義攻入廣西,對廣東音樂的傳播起了推動性作用。①《中國戲曲志·廣西卷》編輯部:《廣西地方戲曲史料匯編》,南寧:中國戲曲志·廣西卷編輯部,1985年版,第96頁。自古上林縣與廣東、賓陽等地行政關系密切,文化交融現象明顯。

全縣轄7鎮4鄉,總人口約44.77萬(2008年),現居住有壯、漢、瑤、苗、侗、布依、毛南、仫佬、滿、回、京11個民族。②上林縣志編撰委員會;《上林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67頁、437-438頁。以壯、漢族為主,各占總人口80.1%和14.89%,壯、漢民族雜居、通婚現象明顯。

當地流行的音樂種類繁多,有龍舞、采茶舞、師公舞、道公舞、興郎鐵玖舞等。③上林縣志編撰委員會;《上林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67頁、437-438頁。

上林縣獨特的地理及人文環境催生了“八音”樂種的萌芽與成熟。

(二)南路八音源流

壯族是廣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于崇左、南寧、百色、河池、來賓、柳州6市所屬的各個縣(區)。壯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泰語支,分為南北兩大方言區,其八音音樂也因此分為“南路八音”與“北路八音”兩種類型。壯族南路八音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邕寧、武鳴、上林、隆安。這一帶的壯族均操壯語南方方言,由此稱之為壯族“南路八音”。④楊秀昭:《廣西八音》,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51頁。筆者的調研對象“上林縣八音”屬南路八音范疇。將其視為“樂種”而言,是指以嗩吶、大鼓、小鼓、谷、嘖①打擊樂器,形如漢族木魚,是漢族木魚的一種稱謂。、大鑼、大镲(小镲)等器樂組合的吹打音樂形式。嗩吶作為該樂種的主奏樂器,普遍在明代中后期出現于中原地區,但其傳入廣西地區的具體年份已無從考證。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文獻為南宋周去非著《嶺外代答》,其卷七“平南樂”②[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七“平南樂”:“廣西諸郡人能合樂,城郭村落,祭祀、婚嫁、喪葬,無不用樂。雖耕田亦必口樂相之,蓋日聞鼓笛聲也。每歲秋成,眾抬樂師教習子弟,聽其音韻,鄙也無足聽,唯潯州平南縣,系古龔州,有舊教坊,樂甚整異。時有以教坊得官,離亂至平南,教土人合樂,至今能傳其聲。”中雖未記錄嗩吶及八音音樂形式,可至少證明在南宋前廣西已形成“吹打”的器樂組合形式,且在當地群眾中甚是流行。

據清楊恩壽《坦園日記》③[清]楊恩壽:《坦園日記》,記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十九日,在廣西東南部的北流(今玉林市)廣東會所:“有梧州八音班小唱侑酒。”又同治五年五月初五:“有梧州新來八音班,皆垂髫童子,著綠紗衣、紅紗褲,打細十番,唱清音小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5-168頁。及徐珂《清稗類鈔》④[清]徐珂:《清稗類鈔》中記載:“八音者,以彈唱為營業之一種,廣州有之。所唱有生旦凈末丑諸戲曲,不化妝,而用鑼鼓。”,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4920頁。中記載:清代中期廣西南部地區盛行的八音與廣東地區八音甚似,屬同一時期存見年代,表演形式都包括為“小唱”與“打細和番”,均屬曲藝音樂范疇。黃家齊著《廣東音樂曲藝史跡探微》⑤黃家齊:《廣東音樂曲藝史跡初探》,載《音樂研究與創作》1997年第2期,第10頁。中敘述與綠天《粵游紀程》⑥楊秀昭:《廣西八音》,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頁。所述一脈相承,均說明兩廣八音存見年代、演唱形式基本一致,與八音關系密切的早期粵劇、邕劇是在清代初期由兩省粵語區的文化中形成。

據記載至光緒年間后,兩廣藝人交流頻繁。邕劇藝人如小武金、撈手大等常前往廣東下四府地區演出,同時期粵劇藝人也由廣東進入南寧演出,代表的大名班有:薛覺先之“覺先聲”劇團,“新青年”劇團。這種文化的交流,加速強文化下的粵劇及其曲牌在廣西地區的傳播,同時也影響了為其伴奏的八音音樂。原粵劇人物出場所需的八音伴奏音樂被分離出來,豐富了南路八音原有曲目,如筆者調查地上林一帶的曲目:《帥牌》《朱路兒》《手托》等。清末至今,廣西地區南寧、玉林、梧州及廣東下四府的廉州、高州、徐聞等地均為兩廣八音班盛行區域。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南路八音:萌芽于漢族八音音樂,是兩廣音樂文化交流的產物,清初兩廣八音音樂形式均包含曲藝成分,約在晚清時期受強文化下的廣東音樂“侵蝕”,八音音樂多加入廣東音樂曲牌及特征,原曲藝形式逐漸消失,僅留下純器樂形式。

二、上林“壯八音”現狀調查

筆者曾于2014年3月—4月進行為期20多天上林縣“壯族八音”的田野調查。經實地調研目前全縣擁有較成熟、當地公認的八音隊共六支,分布于上林縣的大豐鎮、白圩鎮、明亮鎮、澄泰鄉、里丹村。這些八音隊,有“壯族八音隊”(暫稱其為某“壯族八音”隊,下同)和“漢族八音隊”(自稱漢族的八音隊簡稱為某某八音隊,省略“漢族”稱謂,下同)之稱,關于八音隊是姓“壯”還是姓“漢”這一比較復雜的族屬問題,我們做了如下調查與分析。

(一)“壯八音”的歷史源流概說

1.廣西博白說

筆者在縣文化館的協助下首先與壯族八音傳承人王志新(南寧市新聞出版局于2013年11 月12日授予南寧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上林壯族八音)代表性傳承人)取得聯系,并于3月13日前往其居住地進行訪談。王志新(漢族)習得八音的技藝源于祖父,祖父王祖璋(漢族),1871年生。原玉林縣博白縣松山鄉龍垌村高田莊人,后因政府征用耕地修建水庫而致全村遷離,36歲遷入上林縣。主以務農為生,兼以玉林八音(漢族八音)演出為輔,業余時間教授當地村民吹奏八音。故當地“壯八音”源自玉林市博白縣。

2.廣東陽江說

4月4日在明亮鎮社區服務站聯系到明亮鎮“壯族八音”隊的主要成員林有生(漢族)與譚有仁(壯族)(見表4)。據林有生介紹,其八音為父所教授。其父林進飛(漢族)原廣東省陽江市白沙鎮華直村人,隨廣東紅船粵劇團于1930年到達上林縣演出,定居明亮鎮,1940年組建明亮新青年劇團,納入“八音”(漢族八音)的音樂形式。因此明亮鎮八音隊這一支隊伍的源流可追溯至廣東省。

3.廣西賓陽說

大豐鎮“壯族八音”隊,依據對該隊組織者韓少華口述,該隊第一代藝人李圖、李鳳州,師從賓陽縣藝人(漢族)學習廣東音樂與八音(漢族八音),其中李鳳州是壯族,1928年生,為賓陽縣第十三代八音傳人(漢族八音傳人)。故該隊源流可至賓陽縣。

(二)上林“壯八音”分布

據上林縣文化館提供官方數據及實地資料,筆者歸納出全縣“壯八音”分布圖。“壯八音”均分布于縣城中心地帶,亦是漢族主要居住地。

1.大豐鎮圈

大豐鎮,縣政府所在地。大豐鎮“壯八音”隊、明亮鎮(原名亭亮圩)“壯八音”隊、里丹村“壯八音”隊均在此區域內。

全鎮(含明亮圩),共65853人。漢族主要居住地,屬壯漢雜居區,與漢文化交融較深。

明亮鎮,據《上林縣志》記載,光緒八年(1882年),明亮鎮已成立了“新世界”絲弦戲班,絲弦戲屬漢族地方戲曲劇種。目前在該鎮政府創辦亭亮社區老年協會的一樓懸掛著由廣西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于2012年頒發的廣西“千村萬戶惠民工程”——絲弦戲村稱號的獎牌。絲弦戲團的成立,可吸納本村藝人學習漢族音樂,加速兩個民族文化的交融。

2.白圩鎮圈

白圩鎮位于上林縣城(大豐鎮)東南處,白圩鎮“壯八音”隊、塘村八音隊所在地。

該鎮總人口5.7萬余,民族以漢、壯居多,屬民族雜居。

3.澄泰鄉圈

澄泰鄉,澄泰鄉八音隊所在地。

位于上林縣城東部,1958年前后曾兩次劃歸白圩公社(白圩鎮)管轄。鄉內人口4萬余,有漢、壯、瑤等民族。

(三)樂人與樂班

1.村鎮中現有的漢族八音隊

此類八音隊眾隊員均為漢族,演奏的音樂為漢族八音。

塘村八音隊成立于1911年。現任第四代隊長王志新(漢族),從小跟隨父輩(漢族)學習嗩吶(漢族八音曲牌),此隊由其祖父創辦。目前有4名固定隊員,均為漢族(見表1)。

表1 塘村八音隊組成成員表

故塘村八音隊,名副其實屬漢族八音隊。

(2)白圩鎮八音隊

此八音隊成立于1995年,筆者于3月15日在該鎮益生堂藥店內采訪其隊義務組織者:韋承義。韋先生因酷愛粵劇,故于1995年請塘村八音隊隊長王志新指導當地村民學習八音(漢族八音)。全隊共有8名隊員,均為漢族(見表2)。

表2 白圩鎮八音隊組成成員表

白圩鎮八音隊,名副其實屬漢族八音隊。

(3)澄泰鄉八音隊

此隊成立于1990年,該隊組織者:蔡定華(漢族)。

圖2 澄泰鄉八音隊演出圖片(右一為蔡定華)

據蔡定華介紹,因經常與塘村八音隊(漢族)演出,故師承塘村漢族八音隊成員蘇錦全(漢族)學習八音(漢族八音)。全隊共有6名隊員,均為漢族(見表3)。

1940年,阿爾貝·加繆來到了法國首都巴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巴黎晚報》從事編輯工作。這一年的6月14日,希特勒軍隊的鐵蹄就踏進了巴黎市區,很快,由納粹扶植起來的法國傀儡政權維希政府開始運作。這年的冬天,阿爾貝·加繆帶著妻子離開淪陷的巴黎,來到了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城教書,在這里一共住了18個月。正是這一段生活,使他醞釀出《鼠疫》。同時,他還寫了三部都帶有“荒誕”主題的作品:出版于1942年的中篇小說《局外人》和散文集《西緒福斯的神話》,出版于1944年的、描繪歷史上的暴君的戲劇劇本《卡拉古里》。這是他早期作品中最重要的開端。

表3 澄泰鄉八音隊組成成員表

澄泰鄉八音隊師承塘村八音隊習得八音(漢族八音),屬漢族八音隊。

2.自稱為“壯族”的八音隊

此八音隊均為壯族隊員組成,實則演奏漢族八音。

(1)明亮鎮“壯族八音”隊

明亮鎮“壯族八音”隊成立于1940年,多由該鎮粵劇團演員擔任。現任第二代隊長林有生(漢族),自幼跟隨父親(漢族)學習八音(漢族八音),此隊由其父創辦。目前樂隊有5名年長成員,均為壯族(見表4)。

表4 明亮鎮“壯族八音”隊組成成員表

明亮鎮“壯族八音”隊,雖多數隊員為壯族,但此隊師承林有生父親林進飛(漢族)習得八音(漢族八音),故此隊實屬漢族八音。

(2)大豐鎮“壯族八音”隊

大豐鎮“壯族八音”隊為縣“申遺報告書”內提及的八音隊。該隊成立于2009年,現任隊長韓少華(壯族),第一代藝人李圖師從賓陽藝人(漢族)學習廣東音樂與八音(漢族八音),此隊自新中國成立后解散,于2009年重新組織隊員,組建此隊。目前該隊有6名壯族隊員(見表5)。

表5 大豐鎮“壯族八音”隊組成成員表

大豐鎮“壯族八音”隊,雖由壯族隊員組成,但師承賓陽漢族八音藝人習得八音(漢族八音),故其實屬漢族八音。

(3)里丹村“壯族八音”隊

此隊成立于1992年,該隊創辦者張為保,壯族,原工作于明亮鎮,師承塘村八音隊與大豐鎮“壯族八音”隊隊員習得八音(漢族八音),退休后返回家鄉,組建八音隊。目前該村八音隊有9名成員,均為壯族(見表6)。

表6 里丹村“壯族八音”隊組成成員表

里丹村“壯族八音隊”雖由壯族隊員組成,卻師承漢族八音老師習得八音(漢族八音),故實屬漢族八音。

綜上:根據實地調查比較,2014年仍活躍在上林縣的6支八音隊,其樂人與樂班情況是3支漢族八音隊,3支隊員為壯族組成的八音隊。其中塘村八音隊、大豐鎮“壯族八音”隊、明亮鎮“壯族八音”隊為老八音隊,其他3支為新八音隊,3支老八音隊均師承漢族八音藝人習得漢族八音后,指導并發展了3支新八音隊,故6支均為漢族八音隊。

(四)自稱“壯八音”樂隊的特點

自稱“壯八音”樂隊與當地漢族八音隊的樂隊編制、常見樂器、演奏形式等特點均相同。

1.樂隊編制

常見樂隊編制:嗩吶兩把,大鑼、小鑼、小镲、谷、嘖、大鼓、小鼓各一件。

2.常見樂器

依據實地對6支八音隊的調研,均以嗩吶為旋律基礎,加入鑼、鼓、镲、谷、嘖等不定數量的打擊樂器。

3.演奏形式

壯八音演出形式分為“行奏”、“坐奏”。行奏時,打擊樂在前,嗩吶在后。坐奏,從左至右依次為镲、鼓、鑼、嗩吶。

(五)常用曲牌

經現場聽記證實,6支八音隊曲牌依次記錄如下:

表7 

綜上,上林縣八音曲牌《大開門》《小開門》《摔牌》《上香曲》《間夫》《誅六兒》《得勝令》《一枝花》《朦朧》《摸營》《登相臺》《進花園》《和番》,均屬漢族“廣牌”范疇,即廣東漢族八音曲牌,并未出現壯族南路八音的核心曲牌,即“八音本牌”與“八音絲弦牌”,如《安慶》《黃瓜滴水》《震蘭芳》《擺花》《六波令》等曲牌。

三、“壯八音”的考證與辨析

上林八音真的是所謂的“壯八音”嗎?還是如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的只是單純由壯族成員組成的呢?為此依據以上實地調研的資料,并從中去考證“壯八音”并非外界所傳之實。

(一)“壯八音”源流

從上文提及“壯八音”的歷史源流,梳理出上林現存八音隊可考的民族遷徙流經路線:第一條從今玉林市博白縣一帶因政府征地,部分半職業藝人流入上林,形成塘村八音隊(漢族八音)。第二條是籍貫為上林縣的藝人遷徙至賓陽縣,并拜師(漢族)學習八音音樂(漢族八音)后回村形成大豐鎮“壯族八音”隊(漢族八音)。第三條則追溯至1930左右廣東紅船粵劇班來此演出,定居于此,并發展當地的粵劇與八音音樂(漢族八音),形成明亮鎮自稱“壯族八音”隊(漢族八音)。這三條路線基本上概括了上林縣目前現存八音隊的民族遷徙路線,也說明了上林縣八音音樂的源流,其八音并非外界所述為“壯八音”而是漢族八音。

圖3 上林現存八音可考流經路線圖

(二)八音隊樂班師承關系

據上文提及6支八音隊伍,可以歸納出上林八音隊內部師承關系圖,從師承關系圖中,再次證實了上林八音非“壯族八音”,實屬漢族八音。

圖4 上林八音隊內部師承路線圖

(三)“壯八音”曲牌

壯族南路八音,組成樂器以吹奏樂器嗩吶為主,加入卜魚、沙鼓、更鼓、堂鼓、大鼓、文鑼、武鑼、單打、大鈸、小鈸等打擊樂器,偶有絲竹樂器合奏。其核心曲牌為“八音本牌”與“八音絲弦牌”,即沿用本地地方戲種邕劇、絲弦戲、師公戲的曲牌,如《安慶》《黃瓜滴水》《震蘭芳》《擺花》《六波令》等。樂曲屬于五聲性調式體系,變宮音使用較多,調式采用徵調式、商調式、羽調式頻率較高。較之漢族八音較大區別為:宮調式較少使用,羽調式較多使用。

而據實地田野調查,上林縣八音全部曲牌:《大開門》《小開門》《摔牌》《上香曲》《間夫》《誅六兒》《得勝令》《一枝花》《朦朧》《摸營》《登相臺》《進花園》《和番》,均屬漢族“廣牌”范疇,即廣東漢族八音曲牌。廣東漢族八音曲牌八音嗩吶采用“滿吹滿吸”的吹奏技法,打擊樂器音量宏大、氣勢粗壯。調式多采用徵調式、宮調式及商調式。上林縣12首八音曲牌:6首徵調式,3首宮調式,2首商調式,1首羽調式。符合漢族八音音樂特色,與壯族八音曲牌所較多采用羽調式及較少宮調式的事實不符。

在正常情況下,音樂文化的核心(曲牌)不會輕易改變,但在遷徙時會伴隨著種種客觀條件與主觀因素,而導致某些形式或內容的本土化。正如廣東八音自然攜帶其廣東地理、文化等物質載體的成分,在一段時期內被主觀或客觀的傳入廣西上林,因地方語音、語調差異因素,導致由原先廣東八音的曲牌名稱演變成廣西本土化。其中上林八音的《大開門》《小開門》《得勝令》《一枝花》《朦朧》《摸營》《登相臺》《進花園》《和番》可對應廣東音樂同名同旋律曲牌。《間夫》對應廣東音樂同旋律的《追夫》,《摔牌》對應廣東音樂同旋律的《帥牌》,《誅六兒》對應廣東音樂同旋律的《朱路兒》。但其八音的曲牌名稱形式發生微弱的變化,并不代表改變其本質音樂屬性。

表8 上林“壯八音”與廣東漢八音曲譜對比

(四)八音隊所用曲譜形式

時間:2014年3月13日,4月3日

地點:上林縣時代文化花園王志新居住地

材料來源:依據對塘村八音隊主要成員王志新(漢族)的訪談錄

圖5 塘村漢族八音隊所用工尺譜

該曲譜中采用工尺譜記譜形式(漢族記譜形式),有《摔牌》《上香曲》《得勝令》《小開門》《大開門》等13首樂曲(見圖5)。將其簡譯成現代曲譜形式與調查的6隊八音隊所用曲牌對比,實屬同一出處。均證明了其吹奏的八音音樂屬于漢族八音。

(五)“壯八音”旋律

將當地藝人提供的廣東民間音樂團于1958編撰的《廣東音樂》(第二集)(1.廣東小曲續選篇;2.粵劇音樂研究)的曲牌作為“母體”,對比采錄的6隊八音隊所用曲牌(子體),通過運用曲式學原理,將所有曲牌分為四類,選取代表曲牌加以分析考證。

1.無多大變化曲牌:《帥牌》出自《粵劇曲牌》,上林八音隊稱之《摔牌》,全曲無多大改動,僅板式變化。2.擴充型曲牌:代表曲牌《誅六兒》是在廣東音樂《朱路兒》的基礎上保持主干音,擴充的旋律圍繞著骨干音裝飾加花。3.減縮型曲牌:上林縣《大開門》減縮母體的原有的引子。4.變化較大曲牌:上林縣《間夫》中最大特色就是重復上一段的樂思。

下譜例列出廣東音樂《帥牌》與上林縣代表性的《摔牌》進行比較。

譜例1

從依據所搜集到的曲牌之變化的特點分為四大類型,雖圍繞著原樂曲的骨干音發展,但核心均屬漢族八音音樂曲牌及特色。從上林八音的音樂形態上可證明其音樂師承廣東音樂(漢族音樂)的母體,屬漢族八音。

(六)八音隊祭奉祖師

依據實錄的一場喪葬儀式,以下是實錄刪節版經過:

采錄時間:2014年3月31日18點至22點

采錄地點:上林縣大豐鎮白官村一戶壯族人家

采錄樂隊:上林縣大豐鎮“壯族八音”隊(見圖6)。

實錄人員:筆者與隊員方可波

圖6 大豐鎮“壯族八音”隊

在八音隊旁擺放了一塊牌位:華光祖師爺。據石宗生(嗩吶手)解釋,此為八音祖師爺。經后期文獻資料搜集,查找到《五顯靈宮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片段:“馬靈官善于用火。身上藏有金磚火丹,隨時用火降伏魔怪,所以后來民間又把他視作‘火神’,每年農歷九月廿八,粵劇藝人們都會舉行隆重拜祭華光帝儀式,以祈福避災,俗稱‘華光誕’。祈求免除火災,長年康順。專門奉祀華光大帝的廟大多稱華光廟,但也有馬王爺的神像塑在城隍廟中加以祭掃的。”綜上,大豐鎮“壯族八音”隊供奉祖師同粵劇、邕劇實屬一神(漢族神像),證實其表演的八音音樂屬漢族八音。

筆者回訪八音傳承人王志新(漢族)時得到證實,據王先生講解,全縣八音隊伍演出時均以各種形式的畫像或字符供奉華光祖師(漢族神像),以祈求演出順利。

綜上,上林縣所有八音隊供奉的祖師為漢族音樂粵劇、邕劇的華光祖師,證明其八音音樂并非本土“壯族”音樂,而屬漢族音樂。

(七)八音隊成員敘述

第一次采訪縣“壯八音”傳承人王志新(漢族)時,被告知上林八音并非“壯八音”,他也非申遺申報書上描述的為壯族。

“上林八音族屬漢族”的觀點也在大豐鎮“壯族八音”隊組織者韓少華處得到證實。據他回憶廣東八音較先傳入鄰縣賓陽縣,后由第一代藝人李鳳洲等人從賓陽務工返鄉帶入廣東音樂及八音(漢族八音),成立大豐鎮“壯族八音”隊。

同時依據明亮鎮“壯族八音”隊的主要成員林有生(漢族)與譚有仁等人的調查口錄,“我們表演的八音音樂只是粵劇開頭的選段”,十分肯定上林八音屬漢族八音。

從三支原有八音隊主要成員堅定其屬漢族八音的敘述,所謂的上林“壯八音”實屬漢族音樂,并非“非遺”申報書上所述為“壯族八音”。

綜上,論述上林縣八音族屬“漢族”或者“壯族”?其題解核心在于其音樂本體的族屬。據目前調研的上林八音曲牌均屬漢族“廣牌”范疇,即廣東漢族八音曲牌,并未出現壯族南路八音的核心曲牌,即“八音本牌”與“八音絲弦牌”曲牌。依據曲式學原理,雖分析目前上林八音的全部曲牌是原廣東漢族“廣牌”基礎上加花變奏所得,但其核心音樂仍屬漢族音樂及曲牌。

四、上林八音族屬問題結論

筆者通過田野調查,根據邕劇和粵劇的形成發展路線以及相關古文獻中,梳理出南路壯八音萌芽于漢族八音音樂,是兩廣音樂文化交流的產物。清初兩廣八音音樂形式均包含曲藝成分,約在晚清時期受強文化下的廣東音樂“侵蝕”,八音音樂多加入廣東音樂曲牌及特征,原曲藝形式逐漸消失,僅留下純器樂形式。與此同時并不否認在上林縣曾存在過壯族八音的音樂形式。但目前流行于上林的八音從現有的八音班——源流、師承關系、曲牌名稱、音樂旋律、所奉祖師、他人的稱述中進行分析與考證,得出現存上林八音音樂核心為漢族音樂曲牌,應歸屬廣西桂南漢族八音范疇更為合適。因此,曾被列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上林壯族八音”其族屬為漢族,是漢族八音,而非“壯族八音”。

參考文獻:

[1]袁炳昌,馮光鈺.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2]田聯韜.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3]吳寧華.玉林八音研究[J].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2).

[4]盧克剛.廣西少數民族八音考[J].藝術探索,2005,(6).

[5]曾寧.粵劇與粵曲、嶺南八音班的關系[J].南國紅豆,1996,(12).

[6]黃鶴鳴.粵劇怎會形成在廣西[J].南國紅豆,1995,(11).

[7]康保成.嶺南八音班源流與形態初探[J].南國紅豆,1997,(11).

作者簡介:劉敏,女,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考辨
宋濂書法題跋探析
《清人別集總目》 誤收總集考辨
文教資料(2017年9期)2017-06-08 08:15:10
韓國詩話引論漢代詩文評析
《離騷》中“宓妃”真實身份考辨綜述
蒲松齡《重陽王次公從高少宰、唐太史游
蒲松齡研究(2016年4期)2017-01-16 14:02:20
《聊齋志異·鬼哭》中王七襄其人本事考
蒲松齡研究(2016年4期)2017-01-16 14:00:29
柳貫詩宗江西詩派說考辨
成才之路(2016年28期)2016-10-31 18:52:58
彭湃與海豐社會主義青年團問題二則考辨
蒲松齡與喻成龍交往考辨
蒲松齡研究(2015年4期)2016-01-11 09:59:31
中唐詩人劉商生卒年考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国产av色站网站| 香蕉网久久|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www.亚洲色图.com| 91视频日本|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国产欧美性爱网|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www在线观看| 亚洲色中色|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无码一区18禁| 欧美区一区|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日韩在线第三页|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色噜噜久久|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日本91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在线a网站| 国产亚洲精|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91免费观看视频|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久草中文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亚欧美国产综合| 久久免费成人|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