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敏,李山林
(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論語文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
劉佳敏,李山林
(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教學質量,決定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否得到更好的激發。新課改以來,針對以往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缺失的現象,提倡“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但不乏有教育者存在理解偏差,矯枉過正,忽視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有必要重新審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師;語文課堂;主導作用
新課改以來,針對以往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缺失的現象,提倡“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增多了,主動性增強了,這是可喜的現象。但人們對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往往容易走極端,矯枉過正,在教育實踐中就會出現偏差。如在語文課程改革中,因為在“新課標”中有“不宜刻意追求知識的系統性”的提法[1]。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就忽略語文知識的傳授,導致有些語文課堂呈現為一種無理性的狀態。同樣,因新課程提倡“學生為主體”,許多教師就忘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失語”、不作為、放任自流的情況。有些教師過于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缺失。比如,在閱讀教學的朗讀教學環節,只讓學生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自我感悟,卻缺少教師對于科學朗讀的有效指導;在提問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分組討論,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一味肯定表揚,教師不做分析講解,不給出一定的答案,最后不了了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活動是充分了,主體地位也體現出來了,但由于沒有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學效果很值得懷疑。因此,在“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我們有必要重新提出“教師主導”這一老話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研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具體發揮“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教學質量,決定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否得到更好的激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的課堂指導、課堂引導、課堂示范和課堂評價四個方面。
1教師的課堂指導
教師的課堂指導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相關語文知識的指導。在進行朗讀時,教師要從情感走向、音韻、節奏、語調、語速等方面進行專業知識的指導;在進行寫作時,教師要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謀篇布局等方面進行專業知識的指導;在進行文體教學時,要對相關文體特點進行針對性的知識指導等等。以詩歌教學為例,詩歌教學最重視學生的讀。李鎮西說:“對于詩歌教學而言,朗讀一遍勝過講授十遍。”但朗讀的“活”不能完全交給學生,教師也要參與其中,要進行一定的朗讀指導。李鎮西在每次朗讀訓練時,讓學生多種形式自讀后,就會針對課文進行具體朗讀指導。比如《再別康橋》的教學實錄中,有對詩歌朗讀情感基調的指導,指導學生找出每節的情感基調;有對朗讀音韻的指導,與學生一起將詩歌的韻腳都找出來,指導學生體會詩歌押韻的特色,然后通過朗讀一起體會詩歌的音韻美[2]。這都說明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運用語文知識對學生的學進行科學性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的指引下越讀越有進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原有水平。
2教師的課堂引導
教師的課堂引導主要體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教學手段如語言或者教學設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從引導憑借的條件角度,分為語言引導、文字材料的引導、圖片音頻的引導。因此教師要具備搜集、選取相關的課外資源的能力,輔助引導教學。比如引入寫作背景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思想情感;采用朗讀音頻可以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朗讀語調節奏,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意境;同一主題不同作者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出課文的寫作特色等等。
在語言引導方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引導方法——問題引導。問題引導并不是指要求教師事先設計好教學問題,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預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學習問題、對于問題的理解與探討會停留在何種程度、要如何運用教學智慧在課堂上通過追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韓軍在《我教魯迅的<藥>》的課堂實錄中就很好地體現了教師追問的藝術[3]。在探討《藥》主旨時,說到第二層悲劇也就是革命者的悲劇,學生因為學過魯迅的一些小說,于是有學生就提到魯迅的小說一般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者的注意,學生在此就猜到了還有一層悲劇是指夏瑜這樣的革命者的悲劇,但學生并不很理解,韓軍并沒有就此結束探討、總結答案,而是根據學生現在所想到的來一個逆推追問,他問學生為什么這樣理解,學生說“夏瑜是為了解救華老栓這樣的下層群眾而死的,可是他們卻把他的血給吃了。” 韓軍順勢又接著說:“這不正是‘得其所哉’嗎?夏瑜革命,是為了華老栓這樣的群眾,而群眾吃了他的血治病,他的血不恰好為人民而流嗎?夏瑜應當高興才對,怎么能是夏瑜的悲劇呢?” 學生答:“不能那樣理解,夏瑜流血并不是為了讓華老栓去吃他的血,而是為了推翻一個舊制度,建設一個新國家,讓華老栓們過上好日子。不是讓他們去吃他的血。” 韓軍又追問說:“你認為,華老栓知道夏瑜的血是為他們而流的嗎?知道夏瑜們革命的這種意義嗎?”等等,就這樣,韓軍在學生現有思維的基礎上,層層深入追問,讓學生深入思考,最后對主旨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過教師在追問時要注意,每一次追問思維跨度不能太大,應該是順其自然的追問;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點到為止,換一個學生繼續就同一個問題追問下去,直到把問題弄明白。這種引導,既讓學生充分思考,又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讓班上學生都感受到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

3教師的課堂示范
教師的課堂示范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演示某項語文技能如朗讀、寫字、語言分析與歸納、作文等,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榜樣示范作用。教師的示范可以體現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比如,在閱讀教學時,聲情并茂的朗誦示范將學生引入文本的意境,讓學生體會語調節奏的變化。在寫作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學習在寫作表達時適當運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教師也要進行一定的語言運用的舉例示范。其實教師的示范貫穿了教學活動始終,例如,教師在與學生探討交流過程中體現出的發現問題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思考角度這都對學生學習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韓軍在《登高》的教學實錄中,他在學習課文之前就通過自己對這首詩詞意境的感悟,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大家講述了這首詩詞的寫作背景,然后飽含感情地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朗誦了這首詩,當場課堂氣氛凝重,竟有學生因老師讀出的這種悲涼之感而心酸落淚[3],這就達到很好的示范效果。教師的示范需要教師具備相關的語文素養,具有榜樣示范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示范。
4教師的課堂評價
教師的課堂評價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活動作出的反應。教師的課堂評價具體表現在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朗讀等學習表現活動之后,教師都要及時給予有效評價。在這里教師要講究評價的藝術,教師的評價內容既要對學生的表現活動予以鼓勵又要指出其不足和缺陷,使之改進;教師的評價要有針對性,不能籠統而談,要讓學生明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學生就會明白哪些該繼續保持、哪些需要改進;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讓學生易于接受。李鎮西老師就經常用比較幽默但又非常到位的評價點出學生的不足。比如,學生在讀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時,語速較快,李老師評價說“給人的感覺,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引得學生不好意思地笑了,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自己朗讀時沒有把朱自清散步時那種悠閑愜意的心情讀出來[2]。所以朗讀一定要理解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這就是教師評價的藝術。教師的評價還包括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的總結歸納,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但學生知識水平有限,能理解但不那么透徹,會表達但不那么精準,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對學生的表達進行歸納,從而讓學生逐漸學會自己歸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及時評價能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并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找到進步的具體方向。
5結語
教師要加強自身的語文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教師的主動性有效牽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課堂教學的雙主地位,促成有效課堂教學的生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李鎮西.聽李鎮西老師講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 韓軍.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校對王小飛)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07
收稿日期:20150412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XJK001AJJ001)
作者簡介:劉佳敏(1992-),女,湖南益陽人,碩士生,主要從事語文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4-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