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潤(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中山 528425)
?
辨證治療冠心病療效觀察
張海潤
(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中山 528425)
[摘 要]目的:觀察中醫辨證治療冠心病的療效。方法:1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7例,觀察組用中藥治療,對照組用西醫治療。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0.80%,對照組68.97%,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辨證治療冠心病療效較好。
[關鍵詞]冠心病;中醫辨證;對照治療觀察
筆者辨證治療冠心病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17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87例。觀察組男58例﹑女29例,年齡49~83歲﹑平均59歲,病程6個月~5年;陰陽氣血虛損型45例﹑痰瘀型42例。對照組男59例﹑女28例,年齡48~81歲﹑平均58歲,病程6個月~6年,陰陽氣血虛損型42例﹑痰瘀型45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以及WHO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和《實用內科學》第10版。具體為勞累性心絞痛勞動性心絞痛的特征是由于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的短暫胸痛發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勞累性心絞痛可分為①初發型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病程在1個月以內。②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病程穩定1個月以上。③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同等程度勞累所誘發的胸痛發作次數﹑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突然加重。臨床表現為胸悶﹑氣短﹑乏力﹑汗出等癥狀。
中醫辨證分型標準分陰陽氣血虛和痰瘀型兩種。①陰陽氣血虛損型:年老久病,腎氣不足,腎陰虧虛,氣陰兩虛,心脈失于濡養。證候為胸悶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頭暈目眩,心煩多夢,或心熱,舌紅少津,脈細弱或結。②痰瘀型:脾虛氣結,津液不得疏布,聚成痰濁,阻滯氣機而發病。證候為胸悶痛如窒,氣短痰多,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納呆惡心,舌質紫暗,有瘀斑,苔薄,脈弦澀。
對照組用西醫常規治療。拜阿司匹林0.1g口服,日1次;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30mg口服,日1次;曲美他嗪20mg口服,日3次。心率超過每分鐘90次或伴有心慌癥狀者予以β受體阻滯劑口服,血壓升高者予以鈣離子拮抗劑為主的降壓治療。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利尿﹑強心以及心血管擴張等治療。
觀察組給予辨證治療。陰陽氣血虛損型用活血化瘀中藥丹參6g,川芎12g配伍益氣養陰中藥黃芪12g,人參15g,水煎服,三煎合一,日1劑,每天2次。痰瘀型用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實24g,薤白9g,半夏12g,白酒適量。心悸不寧加膽南星﹑苦參﹑石菖蒲,胸痛明顯加降香﹑丹參﹑葛根﹑川芎,痰濕內盛而伴咳唾痰涎加茯苓﹑陳皮﹑生姜﹑杏仁,大便干﹑苔黃膩加枳實﹑竹茹﹑黃連。日1劑,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3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參照2009年9月國家中西醫結合防治心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擬定的《心絞痛﹑冠心病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胸悶﹑胸痛﹑肢體沉重﹑納呆惡心等臨床癥狀消失,體質量明顯減輕,靜息狀態下,心電圖檢查ST段與T波均顯示正常。有效:胸悶﹑胸痛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心電圖檢查ST段導聯回升幅度0.15mV,未處于正常范圍或者T波變淺超過5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且靜息狀態下心電圖檢查與治療沒有變化。
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冠心病屬中醫“心悸”﹑“胸麻痹”﹑“撅心痛”﹑“怔忡”等范疇。病機為虛實失衡,實者由于痰瘀的存在,作為病因之標,虛者氣虛為本,病位在心,與五臟六腑有關[2]。根據津液﹑氣血的關系,津血同源,氣為津血之帥,氣行則水津四布,五津并行,津液滯留成痰,痰瘀交阻,氣虛血行不暢為瘀,脈氣不相銜接而發為心悸。
近年來各醫家對冠心病治標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為常見治法,治本則多以溫陽益氣治法為主[3]。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于冠心病發病機制的認識也不斷提高,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炎癥過程的觀點是近年來國內外醫家對該病病機的一種新認識,其病理特征具有炎癥的基本表現形式,即變質﹑滲出和增生[4]。抗炎作為該病的基本對癥治療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雖然抗生素是最直接的對癥治療藥物,卻因該病的慢性遷延過程使得抗生素治療局限性很大。清熱解毒藥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5]。以清熱解毒治法為主或在其他治療處方中適當配伍清熱解毒中藥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過程中的炎癥反應,在臨床實踐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中醫辨證治療冠心病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這也與相關文獻結果相符合[6]。
[參考文獻]
[1] 向楠,胡有志,石杰,等.心達康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胸痹心血瘀阻證)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4,9(9):1033-1036.
[2] 王寶祥,董雪梅,郭愛民,等.血府逐瘀湯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6,4(3):256-259.
[3] 張俊峰.中醫治療冠心病的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9):131-132.
[4] 楊麗,劉海濤.中醫治療冠心病的臨床進展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3):149-150.
[5] 鄭志英.黃芪注射液合復方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10):35-36.
[6] 況磊,陸菁,蔡明霞.苦碟子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 (12):113-114.
[中圖分類號]R256.22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409-02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