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兵(重慶市九龍坡區中醫院腦病科,重慶 400080)
?
董氏奇穴療法配合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治療急性中風肢體偏癱80例臨床觀察
劉軍兵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醫院腦病科,重慶 400080)
[摘 要]觀察董氏奇穴療法配合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PNF)技術治療急性中風偏癱臨床效果。方法:8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兩組均給予內科常規藥物及董氏奇穴療法治療,觀察組加用PNF技術治療。結果:治療后barthel指數評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總有效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董氏奇穴療法配合PNF技術治療急性中風肢體偏癱效果較好。
[關鍵詞]董氏奇穴療法;PNF技術;急性中風肢體偏癱;療效
中風又稱腦卒中,屬現代醫學腦血管疾病的范疇,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表現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具有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并發癥多的特點。在我國約有80%的中風患者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其中偏癱的發生率最高[1]。我們運用董氏奇穴療法配合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PNF)技術治療急性中風肢體偏癱取得較好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共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齡45~88歲,平均65.25歲;病程24~72h,平均35.5h;左側肢體33例,右側肢體47例;肌力0級25例,1級38例,2級17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和頭顱CT證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偏癱﹑言語障礙,參照2005年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2]及1996年《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3]相關診斷標準進行疾病診斷。
兩組均進行擴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等治療,出血性疾病給吸氧﹑脫水﹑降低顱內壓﹑營養神經等治療。病情穩定后,及早介入針灸和康復治療。
兩組以針刺偏癱肢體為主,采用董氏奇穴療法[4]。以正會穴﹑鎮靜穴﹑患側靈骨穴﹑大白穴﹑李白穴﹑云白穴﹑地宗穴﹑人宗穴﹑側三里穴﹑駟馬上穴﹑駟馬下穴﹑三重穴﹑火硬穴為主穴;其中靈骨穴﹑大白穴深針;中風手拘攣配對側重子穴﹑重仙穴;中風昏迷不醒配合針其門穴﹑其角穴﹑其正穴。以上穴位可根據患者病情及體位酌情增減。患者取側臥位或仰臥位,暴露患側上下肢,用0.3mm×40mm毫針快速進針,配合主動或被動活動患肢,得氣后留針25min,接通電針,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天,續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后統計結果。其中靈骨穴﹑大白穴﹑地宗穴﹑人宗穴采取動氣針法[5],駟馬上穴﹑駟馬下穴﹑三重穴3穴同用稱為“倒馬針法”[4]。
觀察組配合PNF技術[6]。①手法接觸:向正確的方向施加抵抗,從而刺激患側肌肉﹑肌腱﹑關節內的感受器。②牽張:在起始位上,治療人員對參與運動的主要肌群進行最大范圍的牽拉。③牽引:對患側關節進行牽拉,增大關節間隙,激活患側關節感受器,刺激關節周圍的肌肉。④擠壓:對患側關節擠壓,可減小關節間隙,同樣可激活關節感受器,刺激患側關節周圍肌肉同時收縮。⑤口令:治療人員在適當的時候發出口令,可刺激患側肢體主動運動,提高動作完成的質量。⑥最大阻力:根據中風偏癱患者能力和需要分級給予,但不能要求中風偏癱患者完成全部關節活動。⑦時序:在協調運動中患側肢體肌肉從遠端到近端的順序。每天1次,每次30min。
治療前后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對患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顯效:ADL分數大于等于70分,生活基本自理。有效:ADL分數不足70分,但大于等于30分,中度或重度殘疾,有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或生活明顯依賴。無效:ADL分數不足30分,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療效無變化。
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是有別于十四正經的獨特的針灸體系,具有特效的奇穴﹑特殊的針法﹑獨到的診法﹑完善的理論和極強的臨床實效性[7]。倒馬針法配合動氣針法治療中風別具一格。董氏奇穴療法治療中風從神經解剖學的角度來看,大腦與肢體的聯系是雙側的,這決定了針刺信號對高級中樞可產生雙側彌漫性的影響,從而使高位中樞及下行調制系統對雙側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都產生影響。因此,巨刺法可以通過對脊髓﹑腦干網狀結構﹑丘腦非特異性投射系統以及大腦皮層的作用影響同側腦區和對側肢體[8]。針刺的同時需配合患者主動或被動運動患肢。有研究發現,在康復訓練過程中,通過功能性磁共振可以觀察到大腦可塑性的連續變化,說明運動對大腦功能重組和代償起到重要作用[9]。
PNF技術刺激本體感受從而促進神經和肌肉反應能力的治療方法[10]。PNF通過本體感受器刺激,促進相關神經肌肉反應,增強相應肌肉的收縮能力。同時PNF還能通過調整感覺神經的興奮性以改變肌肉張力﹑緩解肌痙攣[11]。Klimkiewicz等[12]研究證明,采用PNF技術方法能更明顯地促進腦外傷患者運動功能恢復。于青等[13]發現體針聯合PNF療法組的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優于單純體針療法組;曾憲敏等[14]研究也發現腦卒中患者接受PNF治療后,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改善明顯,說明PNF有助于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ADL,提高生活質量。增加PNF技術在急性中風患者康復訓練的應用,有利于中風患者肢體功能﹑感知覺以及心理功能恢復,并且可以降低患者的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達到盡早回歸社會的整體康復目標。
綜上,董氏奇穴療法配合PNF技術具有針刺少﹑穴位少﹑療效較好等優勢,可以明顯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
[參考文獻]
[1] 王莉,仲其艷.針灸對中風之偏癱功能恢復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2,25(4):373.
[2] 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3)[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6,23(1):4-8.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
[4] 楊維杰.董氏奇穴針灸學[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2.
[5] 邱雅昌.論“董氏奇穴”的特點和理論基礎[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22(6):76-77.
[6] 霍明,秋山純和.康復治療技術—神經肌肉促進法[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2.
[7] 王文炎,米建平.董氏奇穴治療痛癥淺探[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2):51-52.
[8] 解秸萍.巨刺法神經解剖學機制探討[J].上海針灸雜志,1997,16(2):28.
[9] 南登崑.康復醫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
[10] Khamwong P,Pirunsan U,Paungmail A.A prophylactic effect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ationg (PNF) stretching on symptoms of muscle damage induced by eccentric exercise of the wrist extensors[J].J Bodyw Mov Ther,2012,15 (4):507-516.
[11] 陳建文,朱冶山,郭瑾.針刺治療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5):2861-2862.
[12] Kilmkiewicz P,Kubsik A,Jankowska A,et al.The effect of standard kinesiotherapy combined with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method and standard kinesiotherapy only on the functional state and muscle tone in patients after ischaemic strokr [J].Pol Merkur Lekarski,2013,35(209):268-271.
[13] 于青,張志強,任亞平. 體針聯合PNF療法早期干預對改善腦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24):1928-1930.
[14] 曾憲敏,徐健.早期應用PNF技術在腦卒中偏癱治療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4):1069-1070.
[中圖分類號]R255.2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478-02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