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春,崔海波(.湖南省常德市康復醫院,湖南 常德 45000;.湖南省石門縣中醫醫院,湖南 石門 45300)
?
電針聯合龍氏整脊手法治療退變性腰椎滑脫30例觀察
曾憲春1,崔海波2
(1.湖南省常德市康復醫院,湖南 常德 415000;2.湖南省石門縣中醫醫院,湖南 石門 415300)
[摘 要]目的:觀察電針聯合龍氏整脊手法治療退變性腰椎滑脫的治療效果。方法:6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均用龍氏整脊手法結合腰背肌功能鍛煉治療,治療組加用電針治療。結果:出院時和出院后半年治療book=487,ebook=96組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電針聯合龍氏整脊手法治療退變性腰椎滑脫有很好療效,并能減少復發。
[關鍵詞]退變性腰椎滑脫;電針;龍氏整脊手法
退變性腰椎滑脫癥是臨床常見病,是引起中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原因之一。筆者用針刺配合龍氏整脊手法治療退變性腰椎滑脫癥3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常德市康復醫院住院患者。腰臀部疼痛31例,腰部及一側下肢疼痛24例,腰部及雙下肢疼痛5例;L3椎體滑脫6例,L4椎體滑脫37例,L5椎體13例,兩個椎體滑脫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45~70歲,平均(56.10±6.12)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30.47±10.11)個月。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47~69歲,平均(57.23±6.78)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30.33±8.3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考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脫癥的診斷標準[1]。①腰痛伴臀部疼痛或(和)下肢疼痛﹑麻木。②X線示腰椎退行性改變(牽拉性骨刺﹑椎間隙狹窄﹑小關節增生),無峽部不連表現。③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④滑脫程度不大于Ⅱ度。具備①②和③即可診斷。
排除標準:①年齡大于70歲;②嚴重骨質疏松癥或既往有骨質疏松骨折病史;③合并嚴重高血壓和心臟疾病;④治療不能配合。
兩組均用龍氏整脊手法配合功能鍛煉。①龍氏整脊手法:患者仰臥,以軟枕護頭部,雙手交叉將雙膝緊抱(屈髖屈膝),術者站其右側,左手托其頸部,右手置于滑脫椎體的下方腰骶部,患者做仰臥起坐—坐起后而又臥下,往返滾動,且每次臥下時將患者臀部用力抬起,臀部一次比一次抬得更高些,使滑脫的椎間在運動中漸次復位[2]。②功能鍛煉和調護:治療結束后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以腹肌鍛煉為主,如仰臥直腿抬高﹑仰臥起坐,配合腰圍護腰,避免腰部勞累和負重。
治療組另加電針治療。主穴取滑脫椎體及上下椎體層面夾脊穴﹑阿是穴。配穴根據經絡辨證選取足太陽﹑足少陽經腧穴。患者取俯臥位,踝關節前方墊枕。常規消毒局部皮膚后用0.30mm×50mm一次性針灸針直刺或稍向內斜刺達椎板骨面,得氣后施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2min,針感強度以能忍受為度。接兩組電針(G6805-2型電針儀),同側夾脊穴為一組,連續波4Hz,強度以能耐受為度,留針20min。
兩組均每周治療6天,休息1天,1周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并參照《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評定》。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顯效:癥狀體征消失,但過多活動和勞作后局部仍有酸痛感,休息或治療后能緩解,基本恢復正常工作。有效:癥狀體征改善,部分恢復正常工作。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兩組出院時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出院時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半年后治療組失訪3例,對照組失訪2例。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半年后療效比較 例 (%)
腰椎滑脫分為真性滑脫和假性滑脫,真性滑脫腰椎斜位片可見椎弓峽部不連。退變性腰椎滑脫多為假性滑脫。發病機理為腰椎間盤退變導致椎間隙變窄,腰椎的肌肉和韌帶相對松弛﹑腰椎不穩,導致腰部肌肉和韌帶容易出現勞損,或者刺激壓迫腰神經根,引起反復的腰痛和坐骨神經痛。
龍氏整脊手法通過抱膝滾腰法在運動中促使滑脫的椎體復位,從而減輕滑脫椎體形成的剪力,緩解腰部肌肉的緊張痙攣,糾正不良應力以緩解腰肌的勞損,緩解腰痛癥狀,恢復椎管的容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緩解坐骨神經癥狀。
滑脫椎體復位后需要促進腰椎力學穩定以維持療效,在常規功能鍛煉的基礎上加用夾脊穴電針療法可提高腰椎穩定肌和韌帶張力。夾脊穴的深層為腰椎穩定肌肉和椎旁韌帶,通過夾脊穴深刺達椎板,直達病變目標組織。吳文慶等[3]研究認為,夾脊穴具有鎮痛﹑調節神經免疫炎性反應﹑調節自由基代謝等作用,是臨床治療疼痛的主穴。電針頻率取低頻連續波,疏波刺激作用較強,能引起肌肉收縮,提高肌肉韌帶張力[4]。黃黎[5]認為低頻療效最佳,鎮痛作用最強。夾脊穴位于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之間,可疏通兩經的氣血淤滯,使氣血運行正常以濡養經脈,修復筋肉。
腰部功能鍛煉應根據滑脫方向以前移為主的特征,主要以腹肌鍛煉為主,腰肌鍛煉為輔,過分腰背肌鍛煉會加重滑脫。鍛煉的關鍵點在于腹肌緩慢用力﹑持久用力﹑長期堅持,必須正確給予指導。
龍氏整脊手法﹑腰背肌功能鍛煉及夾脊穴電針治療可增強滑脫腰椎的韌帶和肌肉的協調性和柔韌性,強化主動穩定系統,從而恢復腰椎的生物力學平衡,達到很好的臨床療效,并減少復發。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24個專業10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試行)2011:152.
[2] 龍層花.脊椎病因治療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125.
[3] 吳文慶,劉方銘,郭閆萍.夾脊穴在腰椎間突出癥中的應用及作用機制[J],20(12):1997-1998.
[4] 陸壽康.刺法灸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152.
[5] 黃黎.以電針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概況[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111-112.
[中圖分類號]R245.139.8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486-02
[收稿日期]2015-1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