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涌(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
通心活血湯聯(lián)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臨床觀察
陳彬涌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摘 要]目的:觀察通心活血湯聯(lián)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方法:77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1例和對照組36例,兩組均給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治療組加用通心活血湯治療,7天為一療程。結book=455,ebook=64果:心電圖改善總有效率及心絞痛改善總有效率治療組97.56%、95.12%,對照組80.56%、71.1%,兩組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組(10.92±1.98),對照組(16.03±1.7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心活血湯聯(lián)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有良好療效。
[關鍵詞]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通心活血湯;單硝酸異山梨酯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無癥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和猝死5種臨床類型[1]。筆者采用通心活血湯及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1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77例,均為2008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患者,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有關標準制定,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齡55~75歲,平均63. 3歲;病程5~15年,平均7.9年;每年無定期的較嚴重發(fā)作(需急診或靜脈用藥)5次以上12例,3~4次11例,1~2次18例。對照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齡57~70歲,平均67. 5歲;病程3~18年,平均7. 7年;每年反復發(fā)作5次以上14例,3~4次9例,1~2次13例。兩組性別﹑年齡及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用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每日10~20mg,分2次口服。
治療組加用通心活血湯(自擬)治療。黃芪30g,人參30g,薤白10g,丹參20g,檀香15g,砂仁10g,紫石英25g,三棱10g,莪術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兩組均以7天為一療程,連用2個療程觀察療效。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常規(guī)心電圖的變化,并觀察藥物過敏及其他反應。
心絞痛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發(fā)布的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心絞痛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運動試驗由陽性轉為陰性。好轉:心絞痛癥狀減輕,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間歇期延長,休息時心電圖或運動試驗ST段降低,在治療后回升0.1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未愈:主要癥狀及心電圖無改變。
心電圖療效標準。參照《中國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診斷指南》[1]。顯效:癥狀消失,心電圖復查ST段﹑T波基本恢復正常,運動實驗由陽性轉為陰性。有效:癥狀減輕,心電圖復查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糾正。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心電圖復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無好轉。
中醫(yī)癥狀療效標準。根據(jù)證候積分變化判斷。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0%。加重: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加重,證候積分無減少。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兩組心絞痛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心絞痛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3。
表3 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3 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1 21.59±2.12 10.92±1.98△對照組 36 22.11±2.61 16.03±1.73
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胸痹”范疇。《靈樞·厥論》篇說:“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由此可知,本病病情危重,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以陽氣虛為主,標實以痰濁瘀血多見,治宜理氣豁痰﹑活血化瘀﹑通陽安神。通心活血湯方中黃芪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薤白滑利通陽﹑行氣止痛,丹參﹑三棱﹑莪術活血化瘀通絡,檀香調理氣機,砂仁溫胃暢中,紫石英鎮(zhèn)靜安神﹑引藥入心。
藥理研究顯示,黃芪[2]具有強心作用,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輸出量增加,對中毒或疲勞衰竭心臟的作用更為明顯。黃芪對缺糖缺氧條件下培養(yǎng)大鼠心肌細胞所致的乳酸脫氫酶及細病變有保護作用。在加有黃芪培養(yǎng)的心肌細胞內,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糖原顆粒豐富,而糖原顆粒是細胞的能量來源。因此,黃芪可因加強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而加強其功能。黃芪多糖可對抗垂體后葉索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對抗氯化鋇誘發(fā)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仿誘發(fā)的小鼠心室纖顫。人參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輸出量與冠脈血流量,可抗心肌缺血與心律失常,對心臟功能﹑心血管血流都有一定的影響。人參有明顯的耐缺氧作用,其制劑可有效地對抗竇性心率失常。人參皂苷可加快脂質代謝,并具有明顯降低高膽固醇的作用。
單硝酸異山梨酯聯(lián)合活血藥丹參﹑三棱﹑莪術可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尚能抑制凝血功能和促進纖溶系統(tǒng)功能,并通過降血脂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即通過正性肌力的作用來增加心肌排血量并改善心功能。因此,治療冠心病不穩(wěn)定心絞痛療效較好。
[參考文獻]
[1] 胡大一,馬長生.心臟病學實踐2004一規(guī)范化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2]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721.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454-02
[收稿日期]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