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政(湖南省武岡市都梁醫院,湖南 邵陽 422400)
?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熱性哮喘療效觀察
毛宗政
(湖南省武岡市都梁醫院,湖南 邵陽 422400)
[摘 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熱性哮喘的臨床療效。方法:1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0例,兩組均用阿莫西林治療,觀察組加用宣肺平喘湯治療。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7.78%、對照組78.8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喘息、咳嗽、哮鳴音改善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WBC、CRP指標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熱性哮喘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小兒熱性哮喘;宣肺平喘湯;西藥;對照治療觀察
筆者采用宣肺平喘湯治療小兒熱性哮喘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80例,均為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兒哮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0例。觀察組男56例,女34例;年齡2~14歲,平均(5.4±1.3)歲;病程2~15天,平均(4.5±1.3)天;癥狀輕度72例﹑中度13例﹑重度5例。對照組男54例,女36例;年齡2~14歲,平均(5.6±1.4)歲;病程2~14天,平均(4.2±1.2)天;癥狀輕度74例﹑中度12例﹑重度4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第7版《兒科學》[1]小兒哮喘的診斷標準:胸悶﹑咳嗽﹑反復發作喘息等,X線檢查顯示兩肺紋理增多﹑支氣管周圍間質浸潤及肺氣腫等表現;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中哮喘及發作期痰熱壅肺證的診斷標準;熱性哮喘:發熱﹑心煩口燥﹑嗆咳陣作﹑苔黃膩﹑脈滑數﹑哮鳴音等。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嚴重哮喘;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病變;不配合治療。
兩組均服用阿莫西林(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2657),按年齡不同,1歲以下每次75mg﹑每日3次,1~3周歲每次125mg﹑每日3次,3~5歲每次200mg﹑每日3次,5~10歲每次250mg﹑每日3次,10歲以上每次250~325mg,每日3次。
觀察組加用宣肺平喘湯治療。藥用杏仁6g,炙麻黃6g,茯苓6g,浙貝母10g,款冬花9g,黃芩9g,葶藶子9g,生石膏12g,地龍9g,桑白皮12g,枳殼9g,瓜蔞皮9g,甘草3g。水煎,2~3歲每劑80mL,4~7歲每劑100mL,8~14歲每劑200mL,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兩組治療7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主癥喘息﹑咳嗽﹑哮鳴音﹑咯痰等癥狀的有無及輕中重度評為0分﹑2分﹑4分﹑6分,次癥依據口渴﹑食欲﹑發熱﹑舌質﹑舌苔﹑脈象等癥狀的有無及輕中重度評為0分﹑1分﹑2分﹑3分。評分標準為輕度11~15分,中度16~30分,重度大于等于31分,積分改善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痊愈:積分改善率大于等于95%,胸部X線檢查正常。顯效:積分改善率75%~95%,胸片X線檢查正常。有效:積分改善率30%~70%,胸片X線檢查肺氣腫有所改善。無效:積分改善率小于30%,胸片X線檢查無變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癥狀體征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喘息 咳嗽 哮鳴音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90)4.28±1.46 1.94±0.95 4.76±1.34 2.37±0.96 4.39±1.29 1.93±0.95觀察組(n=90)4.43±1.39 1.03±0.41 4.82±1.41 1.12±0.43 4.25±1.32 1.02±0.34 t 1.1033 5.3688 1.1027 4.9843 1.0471 7.8071 P 0.7517 0.0000 0.7429 0.0000 0.8823 0.0000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s)
組別 WBC(×109/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90) 13.69±1.24 8.53±0.95 10.65±1.68 6.59±0.98觀察組(n=90) 13.65±1.25 6.02±0.43 10.69±1.72 4.15±0.52 t 1.0162 4.8810 1.0482 3.5518 p 0.9635 0.0000 0.8933 0.0005
小兒哮喘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復發率較高,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研究發現,小兒哮喘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環境污染﹑過敏﹑氣道高反應及被動吸煙有關。現代醫學認為,小兒哮喘的發病與炎性細胞及炎性介質有關。
中醫認為小兒哮喘的發病多由外邪侵襲引起痰熱相結﹑氣道阻塞而導致宣降失調﹑氣道不暢,且多發生于氣候突變及冬春之季。小兒為純陽之體,發熱較為常見,因此臨床上小兒哮喘辨證以熱性哮喘最為多見。有研究顯示,中醫在小兒哮喘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宣肺平喘湯方中杏仁﹑炙麻黃﹑款冬花降氣止咳平喘,地龍清熱解痙,黃芩清熱解毒,生石膏清解肺熱,桑白皮﹑葶藶子瀉肺平喘,枳殼﹑瓜蔞皮﹑浙貝母降氣﹑清熱化痰,茯苓利濕化痰﹑理氣調胃,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地龍可促進支氣管舒張,炙麻黃中的麻黃堿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5]。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熱性哮喘臨床效果好,與文獻報道相一致[6]。
[參考文獻]
[1] 朱雙.小兒熱性哮喘采用宣肺平喘湯治療的臨床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7(14):2635-2635.
[2] 李華,王霞芳.宣肺通絡平喘湯治療小兒哮喘發作期(寒熱夾雜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8):272-274.
[3] 繆湘伊,劉曉青.宣肺平喘湯治療小兒熱性哮喘臨床療效觀察[J].中藥材,2010,33(1):160-162.
[4] 李巖,符虹.咳可合劑治療小兒熱性哮喘32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12(5):388-389.
[5] 李巖,符虹,楚建業,等.咳可合劑治療小兒熱性哮喘75例臨床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12,08 (2):18-20.
[6] 董立靜,李滟,李會霞,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熱性哮喘[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6):69.
[中圖分類號]R562.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456-02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