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20世紀70年代,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得到了有效的結合,以女性主義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不斷增多。經歷了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后,女性議題已經逐漸把批判對象轉向到語言符號父權再現體系上,而影視作品無疑成為了當代語言符號和再現的重要途徑,電影成為了女性主義者關注的重點。影視作品不僅能夠加深男性霸權主義社會對弱勢群體女性壓迫的協同作用,同時還能作為當代女性主義者批判現有制度的主要工具。以女性主義為主體的影視作品關注的重點是女性形象的研究。而女性主義影片中主要通過女性形象研究批判現代機制,從而反映當代社會的生活狀況與發展現狀。
一、 伍迪·艾倫拍攝的女性形象電影列讀
美國著名導演伍迪·艾倫敘述道,他過去喜歡以男性的視覺角度來創作影視作品,在影片中通常都會將男性滑稽與狡猾的性格特征刻畫出來。而當認識黛安·基頓后,他在黛安·基頓身上認識到了很多東西,使得他對影視創作有了更為創新的構思想法,他開始從女性的視角出發展開影片故事情節。[1]他和黛安·基頓共同拍攝了《安妮·霍爾》《愛與死》以及《曼哈頓》等影片,其中,共同創作的影片中《安妮·霍爾》產生的反響相對較大,女主角黛安·基頓真情演繹,最終這部影片使得她收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榮譽。伍迪·艾倫所創作的絕大多數影視作品都是以人類話題為主題,刻畫了不同類型豐富的女性形象。伍迪·艾倫所創作的電影描述了不同類型與性格的女性形象,在影片中看出他對女性形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 伍迪·艾倫電影中女性形象特征解讀
(一)性格解讀
人物的不同性格與社會環境有著很大的關聯。[2]以往的好萊塢影片中都包含有顯著的男性霸權主義意識,經過女性主義運動的狂潮后,好萊塢影片中女性的形象得到了豐富,使得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更加貼近社會實際生活。例如,影片《安妮·霍爾》中的女主人公安妮熱情爽朗,有著迥然不同的愛情觀念與音樂見解,她敢于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執著的追求著自身想要的愛情。再如,影片《曼哈頓》中的女主人公瑪莉性格優柔寡斷,感情上與兩位男友互相糾纏不清,瑪莉始終堅持自己是一個女權主義代表者,不愿在愛情中受到束縛與制約,但是在感情中卻糾纏不清。
(二)衣著解讀
對于女性來說,衣著在社交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女性可以通過自身的衣著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當代社會的態度。如果女性在社交中服從社會秩序,那么她就會時刻表現著謹慎的動作與優雅的風度。如果女性不滿當代的社會秩序,那么她就會表現出與眾不同。導演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在衣著方式上十分美艷。電影中演員美麗的面龐,曼妙的身姿,艷麗的服飾,反映了當代女性的外在氣質與內在美。所以,當代女性通常通過服飾展現出她們的內心世界。例如,影片《安妮·霍爾》中的女主人公安妮非常熱衷于西裝與長褲,而且還喜愛搭配領帶、馬甲、寬腿褲以及男帽等,當時,女主人公安妮的這種衣著打扮在當時社會掀起了一場時尚狂潮,雖然寬松的男裝使得女性的身姿不那么婀娜,但是卻顯現出女主人公安妮豪放不羈的性格特點。而影片《賽末點》中的女主人公諾拉熱衷于深V時尚短裙,顯得格外的性感,這與諾拉的物欲追求互相呼應。
(三)職業類型及社會地位解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變遷,女性的社會地位與權利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而實際上,男性話語權仍然處于社會的主導地位。在實際的社會中,男性與女性的區別主要在于社會分工有所不同。伍迪·艾倫創作的影片所塑造的女性想象,她們大多數都是從事歌手、畫家、記者、作家以及服務員等社會職業。一定程度上女性已經能擺脫家庭的羈絆,逐漸有了獨立生存的經濟能力,而實際上,工作職能給予她們短暫的生活自由,最終在男性霸權主義社會中女性仍然處于從屬的社會地位。在影片《漢娜姐妹》中,三個姐妹有著不同的煩惱,但是她們煩惱的根源都是男性。大姐的丈夫情感上出軌,二姐被男友狠心背叛,小妹在感情上迷失了自我。影片中的情感關系似乎得到了持平,但實際上是女性妥協忍讓而達成的,從中能夠反映出當代愛情里男性和女性在關系仍然處于不平等的地位。
三、 伍迪·艾倫電影中女性形象的獨特藝術價值探析
(一)看客女性形象的社會價值探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變化,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而實際上在社會中女性的從屬位置仍然沒有發生變化,女性往往被禁錮在以家庭生活為重心的社會圈子里,并且在社會分工中也體現了對女性性別的歧視。因此,在男性霸權主義社會里,女性若想能獨立經濟,獲得平等地位,就需要對男權社會中的不平等制度進行反抗。影片中女性的話語權受到了男性制度的壓迫,從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到社會中男性霸權主義意識,而女性也因此成為社會中被看的客體,喪失平等的社會地位。影片中美好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當代社會女性的標準。而實際上,熒屏中的女性形象沒有將現實社會中女性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因此女性主義者對傳統好萊塢影片扭曲了女性的形象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在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伍迪·艾倫時刻關注著女性的命運,批判了當代不平等的社會制度。
(二)語言表達女性形象的社會價值探析
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后,語言與性別關系逐漸成為了社會熱門話題。戴爾·斯彭德在著作中表示,男性占據著社會發展與進步的主導地位,他們創造了語言、思想以及現實。在男性霸權主義社會下,女性往往以一種沉默的姿態生活著,當代女性被限制了自由,無法傳達自己內心的聲音,并且尋找不到合適的途徑與方式向社會傳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3]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絕大多數都是受到了男性霸權主義社會的制約,而女性的真實聲音無法得到傳達。伴隨著女性運動的深入與女性意識的逐漸覺醒,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開始擁有了自主話語權。她們的生活與遭遇反映了當代女性的實際生活狀況與社會變化,此時女性已經開始成為了敘述的主體。影片中女性述說表達方式有內心獨白,其中內心獨白再現了女性的真實想法,而由于內心獨白具有私密性以及反叛性,因此無法展現到現實場景中。在影片中,女性的內心獨白和對話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女性對男性霸權主義社會的申述。
(三)獨立意識女性形象的社會價值探析
在男性霸權主義社會中,女性受到男權制度文化的制約與影響,并形成男權社會中所要求的標準女性,根據男權社會中的制度法則為人處世。在傳統的男性霸權主義強權制度下,女性的主體意識以及反叛思想已經被磨滅,傳統女性甘愿受到男性霸權主義社會的制約與束縛。而男權社會的傳統觀念在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片中也有體現,女性仍然是男性霸權主義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等待男性解救。在影片中雖然表達女性對父權社會的抵抗,而當女性的利益與地位受到威脅時,女性依舊會順從男性霸權主義社會下的制度,服從男性并成為男性的從屬品。所以,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片中,女性形象的聲音極其弱小,而女性實現獨立自主也難上加難。
(四)悲喜劇電影風格的女性形象價值探析
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視作品中,絕大多數的故事背景都是城市,演繹著男性與女性的愛情故事,營造了富有時代感的女性形象。他所創作的愛情故事里,男女兩性之間的愛情故事都相對短暫,而他憑借著幽默風趣的敘事特點來展開故事情節的敘述。美國知名導演伍迪·艾倫向觀眾傳遞了女性命運與生存的人生哲理。伍迪·艾倫的影片中賦予了濃厚的女性情感,使得觀眾深入其中。嚴謹的內容結構與細膩的女性人物形象使得影片具有深刻的情感韻味。伍迪·艾倫創作的電影通常采用喜劇的表現手法,將沉浸在悲傷情緒中的觀眾帶出來,并融入到影片氛圍中。實現了喜劇手法與影片嚴肅主題的有效結合,使得影片更富有趣味性,同時也能使觀眾能夠冷靜的思考電影中所體現的社會思想,從而在歡樂的觀影中體味女性人生的艱難困苦。
(五)魔幻敘事手法的女性形象價值探析
美國導演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片中的都市男女,他們都有著大小不同的生活煩惱,伍迪·艾倫擅長通過魔幻主義的手法來反映現實與夢想的縫隙。[4]現實與幻想得到了融合,現實與非現實的界限逐漸被打破,現實中的各種元素在伍迪·艾倫虛幻的創造下實現了融合。在電影中,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狀況與時代變化被展現出來,從而使得影片更富有時代特色。導演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片中通過魔幻手法刻畫人們內心所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況與理想生活,與此同時,通過虛幻的影片讓人們不斷的去反思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從而推動社會文化的前進。
結語
美國知名導演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視作品中,大部分是刻畫在都市生活的青年男女,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煩惱與心理變化。他在影片中塑造了許多不同類型與特點的女性形象,我們從中不僅能夠看到當代女性的外在美,同時還能看到男權社會中的女性意識不斷覺醒。伍迪·艾倫非常關注女性的社會命運,因此他敢于通過影片批判男權社會中的不平等制度,在男性霸權主義社會中,女性始終扮演的是一個附屬品,女性的社會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提高,從而使得女性的命運充滿了艱辛與困苦。在伍迪·艾倫所創作的影視作品中,我們不但能夠看到當代社會中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況,而且還能看到女性主體意識逐漸覺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米蘭達·弗里克,詹妮弗·霍恩斯比.女性主義哲學指南[M].肖巍,宋建麗,馬曉燕,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97-98.
[2]屈明珍.波伏娃女性主義思想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18-120.
[3]曉禽.伍迪·艾倫:看上去像知識分子[J].創作評論,2008(4):22-24.
[4]尹小波.美利堅文化國寶——伍迪·艾倫[J].電影,2003(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