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霞英,陳志強(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關于高職《金屬學與熱處理》教學方法探討
谷霞英,陳志強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張家界427000)
《金屬學與熱處理》是熱加工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對后續專業課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采用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高職教育;教學方法;金屬學與熱處理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在第一線服務的技術應用型人才[1]。《金屬學與熱處理》作為熱加工專業的技術基礎課程,專業術語抽象、微觀理論多而宏觀知識面少、邏輯性不強、知識點較分散。加上高職學生整體文化基礎較差,學生普遍感到學習起來很困難,從而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厭學心理。因此,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隨著科技進步,近年來金屬材料品種及加工工藝發展迅速。人們在傳統材料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科技的研究成果,開發出多種新材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融入符合社會發展的新知識是不可缺少的。
《金屬學與熱處理》主要包含了金屬學、熱處理及金屬材料三部分內容,各知識點之間聯系性不強。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抓住主線,突出重點,對于過時內容,可以簡明扼要,一語帶過。為了提高學生職業技能,適應就業崗位需求,對于新工藝、新技術及新材料可做適當補充。這樣,在保留經典理論、傳統知識的同時,跟上材料實際發展的步伐,同時讓學生了解材料科學的最新研究及先進成果,既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2]。
2.1引入貼近生活的事例,活躍課堂氣氛
皮亞杰認為:“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決于一個東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體的過去經驗的關系如何[3]。”這就說明,當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時,最能激起其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授課時,適當地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來吸引學生,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將枯燥乏味的純理論性知識點闡述清楚,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更深層次的知識。
例如,純金屬結晶時會出現結晶平臺以及過冷的現象。對于這一知識點,我們可以用實際生活中的水結冰來類比。理論上來講,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水在0攝氏度會變成冰(即水的凝固點為0度),但是我們在物理課程中學過“在一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事實上,要使水凝固,溫度必須低于0度,這就是過冷的概念。冰水混合物中并未規定冰和水的含量為多少,即1%冰+99%水和99%冰+1%水的混合物溫度均為0度,而在此變化過程中所需經歷的一段時間即為冷卻曲線上出現的平臺。從這個貼近生活的例子中,讓學生領悟到材料的相關知識,再從理論上解釋結晶平臺出現的原因是由于結晶潛熱的釋放。
另外,還有很多生活中常說的俗語也包含了一定的材料實質。如趁熱打鐵、恨鐵不成鋼、百煉鋼成繞指柔等。上課時若從這些俗語中引出本堂課的知識內容,必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2根據教學內容,針對性地實行多種教學手段
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像的特點[4],容易引人注意,故廣泛應用于各類教學活動中。《金屬學與熱處理》理論知識繁雜而抽象,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可將枯燥的課程具體化、直觀化。例如,在講解刃型位錯的形成機理時,利用動畫演示,讓學生直觀了解刃型位錯就是“一個完整晶體的某一個晶面以上多出了一個半原子面產生的錯排現象”。另外,多媒體教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向學生傳達相對豐富的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板書教學當然也是不可缺的,尤其是講解Fe-Fe3C相圖。Fe-Fe3C相圖是研究碳鋼和鑄鐵成分、溫度、組織和性能之間關系的理論基礎,也是制定各種熱加工工藝的依據,是這門課的一個重點及難點。會繪制并分析Fe-Fe3C相圖是每一位學材料的人都應該掌握的知識。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速度快而信息量大,容易引起學生“消化不良”。在講解這一內容時,應多利用板書,適當放慢速度,讓學生盡可能跟上老師的思路,邊學邊練,邊練邊鞏固。
2.3重視實驗實訓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當前高職教育為節約成本,教學內容多以理論為主,與學生就業崗位相關聯的技術應用型知識很少,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較突出。在教學時,應加大對實驗環節的課時投入。每一部分理論知識講授完,都應安排相關的實習和實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并熟悉操作技術,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例如,鋼的熱處理相關內容學完后,安排學生進行熱處理實驗并觀察金相顯微組織。通過實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Fe-Fe3C相圖的實際應用、掌握熱處理工藝的制定、實驗設備的使用及熱處理工藝對鋼的組織和性能的影響。實踐證明,實驗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牢固,而且對其動手能力的培養為其在后續的學習和就業中都發揮了不小作用。
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考慮平時成績和期終筆試成績兩個部分。平時成績以出勤和作業為依據,所占比例不超過30%。筆試由于其效率高、考核指標量化等特點被廣泛接受。但是,我們知道,《金屬學與熱處理》強調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最終目的是為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故筆試不能全面的考核學生的操作技能。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適當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并且平時成績更多注重考察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總之,為培養出高素質、尖技能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們積極探索。
[1]謝明榮,邢邦圣.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1,22(07):17-19.
[2]桑瑋瑋,孟凱.《金屬學與熱處理》課程教學改革淺析.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3):73.
[3]劉振武,姜建華,徐觀明.情趣教學法實驗研究—對中職教學中“趣味”因素的探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34):19-21.
[4]馮立芹.熱力學統計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中國西部科技.2014,13(05):90-91.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0.241
谷霞英(1987-),女,湖南張家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