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林
摘 要:小學1-3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我們的新課改就是要求語文教師盡可能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音視元素融于一體,通過錄制微課,制作PPT課件等,使文本內容形象化,為文本和閱讀理解架起一座生動形象的橋梁,營造一個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的學習氛圍,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12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59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它能在課堂上創設出聲像組合、形象逼真的教輔材料,為打造探究、合作、自主創新的高效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增添了無限活力,能激發起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和愿望。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抽象之處,再現情境,再現畫面,從而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對實質進行歸納概括,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再上一個層次,向縱深發展,而且也給課堂增添了情趣,注入了新的活力,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聽課激情。
一、再現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的導入,就像一首優美樂章的前奏,教師可以借助電腦網絡等,精心設計導入,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情感,增進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認知和感受。教師通過網絡資源,把生動有趣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逼真的圖像、動畫等融入到新課的講授中,生動地再現課文內容的情景,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觸,從而更好地領會內容,整體感知課文。教師可以通過微電影及影視片段等的展示來創設獨具特色的教學情境。如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發音標準,我從網上截取發音的口型,讓學生張口模仿,他們興趣高漲,學得愉快,學得認真,他們很快就準確地掌握了發音的技巧。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巧妙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可以制作課件展示優美圖案并配以動聽的朗讀,可以播放一首與所授內容有關的動人歌曲,可以放映一段影視片斷等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如我在教學抒情散文《海濱仲夏夜》一文時,從網上下載了一段海上生明月的視頻片斷,又插入了名曲《春江花月夜》的優美旋律,制作了音畫并茂視聽結合的音視材料,課上,當一幅寧謐幽美的海上夜景圖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耳目一新、精神振奮,學習的興趣大增,學習氛圍十分濃厚,學生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再現文本
我在語文教學中,依據課文內容,巧妙運用多媒體動畫,把課文中的文字故事,通過多種音像視頻材料轉換成生動逼真的故事情境,使多媒體技術真正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在讓學生認識蓮花時,我用動畫等課件把江南的荷塘荷花搬上屏幕,使我們大西北不常見的蓮花蓮葉在學生面前栩栩如生,躍然眼前。把螞蟻搬家的故事以動畫片的形式呈現,小動物預報天氣的過程變得清晰自然。《小壁虎借尾巴》,通過動畫片更加形象、生動地再現課文故事,讓學生學得趣味盎然。還有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以動畫片的形式,把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的一一呈現出來,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和找到之后高興的動作再現出來,讓學生觀看畫面,感悟小蝌蚪找媽媽時急切的心情。領會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過程。把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可視、可聞、可感的卡通形畫面,大受學生歡迎,聽講時學生神情專注,注意力十分集中。
四、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經驗少,閱歷又較淺,有時會對課文中的一些事物認識不清,對涉及的一些自然或生活中的現象理解有限,有些問題僅通過閱讀理解難以得到滿意的解決,對一些難點或關鍵之處的理解有時也不得要領。“百聞不如一見”,直觀具體的課件可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再現了課文文字描述的畫面或過程,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難點或關鍵處,補出一些直觀形象音視頻材料,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使學生讀通、讀懂,最后讀有所悟。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通過音畫并茂、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故事情境,豐富教學內容,加大授課容量,幫助學生認識未知的事物,了解抽象、復雜的事物,促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內容,真正實現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主動學習和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不斷提高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水平,才能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
五、在課堂鞏固練習環節和遷移拓展訓練中,也可有效使用多媒體技術
教學中可以展示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習題,補充與課文有關的材料,可以把多樣的習題類型和形式優化組合,使之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活潑新穎,把習題的內容擴展得更廣、更深,使練習由枯燥乏味,變得有形有聲,趣味盎然,易于操作和掌握,使學生做得輕松、容易,做練習的質量就會大大提高。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語文教學內容、手段、方法的創新和變革,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提高了小學語文初始階段的教學質量,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實踐表明,利用課件、動畫、微課、網絡、音視頻資料等現代信息技術,能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更好地感悟、學習語文課。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