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峰
摘 要: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運用于歷史教學中,而且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采用。筆者就以實踐教學淺析一下信息技術視角下的初中歷史教學,希望為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12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58
初中歷史學科涉及豐富的歷史背景知識,但是,如果在上課時一味地口述會讓歷史失去獨有的生動性。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之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教學內容以及課外補充素材與信息技術的視頻、圖片、影像等功能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為教師節省大量的備課與板書的時間,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歷史學科的魅力,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的局面通常是教師手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在黑板上詳細地將教科書上的知識要點羅列出來,并且滔滔不絕地向學生講述,學生在則匆忙地記筆記,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型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學生也逐漸變成容納知識的“容器”,長此以往,學生既不能學到實質性的歷史知識,有時候還會對歷史學習產生厭惡與抵觸感。因此,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對這種教學局面進行有效改變與完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走進歷史教學課堂,合理使用能促進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教學形式的轉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之中。
例如,在分析《輝煌的隋唐文化》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把全班學生四人一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查閱隋唐時期在科技、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在新課講解前每組輪流進行匯總式闡述。學生通過搜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和資料,詳細了解并掌握隋唐時期的主要成就,將學習的權利歸還給他們,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創設情境,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讓學生養成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好習慣。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在教學生求同思維的同時,也要要引導他們求異思維,產生知識聯想,鼓勵他們暢所欲言,敢于質疑問難,就問題發表不同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學生養成求異思維的習慣。
例如,在講解《南京大屠殺》這一章節內容時,為更好地展示出在日寇鐵蹄下祖國山河流血的悲壯氣氛,拉近學生與這段歷史的距離,教師可以適時播放《山河歲月》影視中的一些片段,讓學生通過直觀地觀看對日本侵略者的野蠻罪行及其對生命的漠視和踐踏,加深他們的感性認識,這樣利于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
三、信息技術再現歷史,優化課堂教學
歷史學科最大的特點是“過去性、豐富性和綜合性”,但是,歷史是不能進行試驗、也不可能重演的,歷史沒有假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既能模擬歷史場景,還能使學生從書本上獲取相關的資料、圖片,在獲取的過程中得到真切的歷史感。盡管信息技術不可重復歷史,但是卻能在最大限度上再現歷史場景,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強烈刺激,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引起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的關注與思考。
例如,在探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課內容時,借助信息技術支持優化課前引入環境,將相關的制作圖片資料與數據資料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然后再適時介紹本單元中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以便引起學生的關注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興趣,滿足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需求,為本課新內容的講解做好鋪墊。通過演示文稿展示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和革命人士的圖片資料,既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直觀印象,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國民黨反動派殘暴的認識,有助于調動探究這段歷史的積極性,在激發學生感情的同時,為新知識的講解做好鋪墊。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新課程改革
在過去的初中歷史課堂授課過程中,基本上都是遵循著教師主觀傳授,學生被動接受,至于學生的反饋是什么,并不是教學所關注的重點,教師一味地講授、學生一味地練習。盡管教師把教學的文字內容全都講到了,但是學生吸收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卻無從知曉,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教師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對歷史教學的重要性,在營造教學情境、調動學習積極性等方面多下功夫,讓學生扎實學到的知識。
例如,在分析《諸子百家》這一內容時,教師則可以查找一些關于百家思想、學派等方面的視頻信息讓學生觀看,讓他們形象地認識到各自的思想主張以及相關的代表人物,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突出他們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自己講述、相互辯論,這樣也便于拉近與歷史學科之間的距離,增強興趣和體驗,為順利完成學習目標打好基礎。
總而言之,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學科結合在一起是教學發展的時代需求。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的過程也會使教學方式發生改變,拓寬教學視野的同時,教學內容也會更加豐富多彩,這種整合作用價值重大,因此,要大力推進這種整合,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為迎接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的挑戰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 許小明.談影像資料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3(30).
[2] 李小春.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實踐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0).
[責任編輯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