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外記者 董銘 紀雙城 汪嘉波 青木

正在法國舉辦的歐錦賽一直把恐怖分子當作最大假想敵。不過開賽至今,恐怖襲擊尚未出現,多國足球流氓卻已上演“全武行”。這些人中,很多都是組織嚴密的流氓團伙成員。盡管不同國家的球場暴徒各有歷史和特點,但在攪亂足球文明和社會秩序方面,卻具有不相上下的危害性。
法國:流氓多有“政治訴求”
法國本土一直是足球流氓猖獗的地方,只是因為法甲在歐洲五大聯賽中知名度最低,才顯得不那么具有“國際知名度”。正如比利時RTBF電視臺評論員所言,“其實足球流氓一直就在這里”。
從地域上看,法國北部足球流氓受到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影響更多些(普遍喜歡文身,剃特殊發型),南方則接近于意大利人的黑幫精神,不佩戴醒目標識。法國最恐怖的足球流氓當屬科西嘉島上支持巴斯蒂亞隊的鬧事者。當地的分離主義運動和黑手黨組織感染了這批人,他們在看球之余刻意發泄對中央政府的不滿。許多客隊把去當地比賽視為畏途。當地足球流氓慣用的武器包括地磚、隔離欄上的金屬矛尖、“莫洛托夫雞尾酒”(燃燒瓶)等。
里昂和馬賽也有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組織。前者是工業中心,脾氣火暴的失業工人有時會借球賽宣泄情緒,后者的老城區混居著法國南方人和北非移民,足球賽經常是當地黑幫找茬打架的理由。這兩地的足球主場也被法國警方列為“重點防護區”。地中海沿岸也是法甲足球流氓的重災區,包括旅游勝地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尼斯隊剛剛換了大股東,中國資本已經入主。
相對而言,法國北方球隊看臺比較“安靜”,但足球流氓也并未絕跡,比如支持巴黎圣日耳曼隊、以藍白紅三色搭配牛頭做標志的KOB組織,其“偶像”就是英國利物浦足球流氓。最危險的法國足球流氓,是有政治訴求的群體。譬如巴黎最著名的足球流氓法比安·G,如今已是一名政治運動頭目。來自馬賽的“蒼蠅”,則是連對岸英國警方都掛上號的法國足球流氓。法甲聯賽試圖通過不給球迷組織提供統一球票,讓他們分散坐開的辦法減少鬧事機會。這些做法起到一定效果,但離根除流氓騷亂還差得很遠。▲俄羅斯:不打球迷只打“同行”
俄羅斯足球流氓的行事風格不同于英法等國。他們講究舊歐洲式的“手腳干凈”,即喜歡“拳腳功夫”,而不主張拿刀動槍。此外,能動手解決的就不靠動嘴。俄羅斯主流媒體很少報道本國足球流氓的話題。不過據俄羅斯《足球周報》早前的調查顯示,俄羅斯不僅有足球流氓組織,而且這種愛在賽場內外“跳臟舞”的團伙多如牛毛。
伴隨著蘇聯解體,上世紀90年代初的俄羅斯出現第一批足球流氓。在外人眼里,這些人置身于和普通球迷平行的世界。他們不顯山露水,不與非流氓產生交集,平時“寂靜地活著”,關鍵時刻“火山爆發”。一般來說,俄羅斯足球流氓很少攻擊普通人,他們的對手總是另一陣營的流氓。
據統計,俄羅斯每個月都會有十幾個新的流氓組織出現,但能夠一直保持戰斗力的卻屬少數。“亞拉斯拉夫卡”一度被視為俄羅斯最兇的足球流氓團伙。2000年創立的“聯盟”在“業內”也很有名。他們的口號是“大家為一人,一人為大家”。此外,“斯巴達克角斗士”“攪肉機”“陌生人”“瘋狂人群”“第三秘密”等組織都是厲害角色。此次在歐錦賽上揚言攻擊英格蘭球迷的,就是臭名昭著的“斯巴達克角斗士”。▲德國:常在樹林搞聚會
據德國媒體統計,本屆歐錦賽約有150名德國足球流氓前往法國看球。德國已向法方提交約2500名“潛在危險分子”的個人信息。
在德國警方眼中,該國球迷大致分為3類:和平球迷,具有暴力傾向但尚無過激行為的球迷,足球流氓。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德國出現各種足球流氓組織,其中不少具有極右翼傾向。德國中央安全資訊系統的數據顯示,目前德國約有1萬到2萬名足球流氓,上百個相關組織。這些人的年齡大多集中在20歲到40歲之間。近年來,德國加大了對足球流氓組織的打擊,一些重點對象被實時監控。警方稱,足球流氓組織常在樹林等僻靜之地辦聚會,他們的目的是打擊其他球隊的士氣,為此不惜使用暴力和侮辱人格的手段。
在德國對陣烏克蘭的小組賽上,德國足協特意邀請到該國足球流氓的“最著名受害者”—— 法國警察尼韋爾現場觀賽。1998年法國世界杯期間,4名暴徒突襲尼韋爾,導致其頭部受到重創,昏迷6周之久。此舉也反映了德國上下對流氓文化的零容忍態度。德國足協還特別設立了“尼韋爾基金會”,以此幫助那些在球場暴力沖突中受害的無辜人。▲英國:“要當暴徒”印上名片
盡管英國足球流氓的斗毆能力未必居歐洲之首,但論起“江湖資歷”和臭名昭著的程度,卻依然數一數二。英國內政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曼聯被捕球迷人數達112人,居英超各隊之首。在英格蘭足球重鎮曼徹斯特,有球迷私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當地足球流氓喜歡配備諾基亞老型號手機,因為可以跟磚塊媲美,砸完人之后甚至還能用,警察又不會沒收。面對足球流氓,連英國的大牌球星也要讓三分。在1998年世界杯上鎩羽而歸后,時任英格蘭隊隊長的貝克漢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國家公敵”。在一場英超聯賽中,激進球迷拋出的硬幣兩次砸中他的頭。貝克漢姆只是彎腰撿起,放進口袋而已。
德漢姆是英格蘭北部一個無名小鎮,小鎮中央的“保衛者”酒吧裝潢破舊,看上去普通至極,然而卻是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組織“局外人”的據點。該組織成員的名片正面寫著“專注業余足球聯賽的足球流氓”,背面則是“別當個傻瓜,要當個暴徒”。據了解,絕大部分英國足球流氓都來自社會底層。貧富差距導致他們成為英國的社會頑疾。這一群體性格暴躁、言行粗魯,相當比例的人沒有一技之長,內心充滿失落。足球流氓組織則為他們提供了“歸屬感”,也刺激了他們想要揚名的心理。“獸群”“祖魯軍”“德比狂熱分子”“頑劣四十人幫”等流氓組織結構嚴密,都有自己的裝束、隊歌和行話。
英格蘭最早的足球流氓運動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到了20世紀60年代,英國足球流氓在全球范圍內已經聲名狼藉,被喻為“英格蘭的災難”。英國政府每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整治足球暴力。南非世界杯期間,3200名英國足球流氓被列入黑名單,禁止前往南非。近年來,英國的足球流氓出現年輕化趨勢。涉及年輕人鬧事的案件數量翻了3倍。這些人專挑安保人手更少的低級別比賽鬧事。警方擔心,足球流氓如此“后繼有人”,將有損于英國的國際形象。▲
環球時報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