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世紅
(貴州省遵義公路管理局,貴州 遵義 563000)
?
養護管理體制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研究
譚世紅
(貴州省遵義公路管理局,貴州 遵義563000)
摘要:首先闡述了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指出了我國現行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結合我國公路管理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方向。
關鍵詞: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弊端;改革方向
1我國現行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
1.1管理體制缺乏靈活性
由于我國現行的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制定于計劃經濟時期, 因而具有了管養不分和事企不分的特點,這種特性已不能適應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當時公路站是我國交通部門下設的一個機構,不僅承擔著管理公路的職責,同時也是公路養護執行情況的監督者,對其的職能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對公路建設、管理、養護、收費、物資供應及相關服務等方面都負有責任,既不是事業單位,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反而體現出的“政事合一”的性質,通過執行上級傳達下的命令來開展工作,并按照在編人員的人數來進行經費的撥付,這種運行與管理體制較為教條,在編工作人員只能依靠上級撥付的經費來獲取工資,缺乏一定的靈活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無形當中增加了公路養護工作的開展難度,降低了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效果。現行公路養護與管理體制如圖1所示。

圖1 現行公路養護與管理體制
1.2公路養護管理方式較為落后
現階段,我國的公路養護方式主要是以公路部門制定的道班形式為主,按照養護的公路數目來發放經費,通過平均養護的模式對轄區內的相關公路進行全方位的管理與養護。這種養護模式,機械化程度比較低,組織較為分散,缺乏應有的協調性,不僅不利于公路部門的管理,同時也降低了公路的養護效率。從整體上看,當前公路養護工作中還比較缺乏專業技能強、精通公路建設與養護方面知識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對公路養護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1.3公路養護機械化程度不高
當前,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公路養護工作量的加大,機械化對公路的養護工作意義重大。但是普遍來看,公路養護工作的機械化程度還不高。主要表現在設備采購的資金不足,導致公路養護所需的機械設備數量不夠,性能不高,降低了公路養護工作的效率,這種現象也與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式不相符。由于機械設備的缺失,加之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導致很多公路出現了問題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得到維護,保養不及時,增加了公路的破損程度,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壽命。
2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方向
2.1明確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的總目標
我國《公路養護與管理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需要全面提高公路網管理技術水平,改善服務方式,同時要加大信息化在工作養護工作中的投入,推動公路養護技術的進步。逐步規范公路管理市場,促使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對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目標進行詳細劃分,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深化公路養護與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實現清正廉潔、權責統一的規范化管理體制。其次,要規范公
路養護市場,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實現公路養護與管理體系的系統化。最后,要建立起公路養護的數據庫,實現信息數據的高效傳輸,為公路管理的決策提供依據,便于公路的日常維護。
2.2更改管理機構,采用垂直管理方式
為了更好的彌補現行公路養護與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可以從公路管理機構和管理方法層面入手。首先要結合本地區的公路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對公路管理部門的機構設置進行變動。對于國家級和省級的公路在管理過程中,可以建立起三級管理體制,采用垂直管理的方式,在省級公路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對全省公路的建設、養護和管理等全部負責。建立起垂直式的三級管理體制,主要是由省級交通部門對公路的管理工作進行直接部署,而地級市級別的公路局需要下設縣一級的公路分局,省公路局對市公路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及有關業務進行垂直的統一化管理,而市公路分局對縣級公路分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及有關業務進行垂直的統一化管理,采用這種方式進而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并且具有完整性的管理與營運體系。各個市、縣政府的交通行政部門,根據公路部門的實際發展情況,設置事業編制的地方道路的管理機構,并承擔轄區內地方道路的建、養及征等任務,不同部門的業務需要由與當地相應政府管理部門來負責管理,從而可以有效解決公路管理職責劃分不清,主體不明的問題,通過分級管理,來提高公路養護與管理的效果。
2.3完善管理制度,進行預防性養護
在對公路養護與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通過調查、研究與分析等多個環節, 并結合公路管理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出科學化的公路養護辦法,從而促使公路相關部門在開展公路養護工作時,能夠有標準可參考,有制度可約束,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與執行力,逐步提高公路養護管理水平。同時要加大財政與科學技術的投入,逐步提高公路養護工作的機械化與現代化水平,提高養護工作的效率與效果。
參考文獻:
[1]文彩雪,韋樹清.淺談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的改革[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12,8(28):15-16.
[2]張榮輝,呂惠卿,胡欣欣.廣東省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廣東公路交通,2011,3(31):25-26.
[3]蕭賡.基于公共經濟理論的我國農村公路管養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 2011,10(13):19-21.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簡介:譚世紅(1964-),男,貴州湄潭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U418.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6)04-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