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做個合格的咨詢人》是一本比較貼近咨詢師生活工作的書籍,筆者在閱讀該書之后,對于咨詢人的角色和自我覺察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和更深刻的認識。在此將個人所想進行書寫,希望給同行一個參考。
關鍵詞:咨詢人;自我覺察;讀后感
《做個合格的咨詢人》是邱珍琬結合自己的咨詢成長經歷所進行的關于咨詢師角色的一種反思。在序言中,她就指出:“身為一位以協助他人為本位的輔導咨詢人員,到底應該是怎樣的一個人?”她認為“咨詢是咨詢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對人類世界的看法與哲學的實踐,而不僅止于一項賴以糊口維生的職業而已,它包含更多的內涵。”咨詢人員總是在運用他或她的專業素養、能力、經歷與個人本身,在咨詢過程中與當事人產生互動或者說是咨詢關系的,他或她必然會帶著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生活實踐參與咨詢活動。
《做個合格的咨詢人》從頭到尾都是在找尋和定位咨詢人的角色,從第一章的我是誰,到自我覺察的技術闡述,到對心理咨詢師角色和特質的探討,到各種咨詢理論和咨詢技術,到對理論的運用,到個人咨詢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到對當事人的剖析,到自己的專業成長,以及結束語從這里開始,無一不都是在探討咨詢師到底是怎樣的人,在咨詢過程中,他或她充當怎樣的角色,而在這種對自身角色的體悟和反思中,自我覺察的技術又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整本書中,最觸動我的可能是三個方面了。
一、我是誰?
20個我是誰,人際關系中的我,我的周哈利窗,我最重要的角色,我的生命線,我的墓志銘等游戲,不僅能夠幫助來訪者和當事人找到自己,對于咨詢人而言,這些對“我”的探討尤為重要。可是弄清楚“我是誰”為什么對咨詢人非常重要呢?因為心理咨詢人員知道了自己是誰,自己要的是什么,想成就什么,就不只能明白他人對他或她的期望,也能讓自己為了既定目標不斷努力。只有知道了自己是誰,自己的重要性,才能在擔任咨詢工作室,清楚自己是誰,才能深入進行同理的同時不迷失自己,才能真正地跳出來訪者的情緒之外,較為客觀、專業地予以咨詢和幫助。同時,知道了自己是誰,才能夠真正做到對自己的審視,做到對自己的反思。
其實,咨詢師可以擔當的角色很多,教導者;促進員;傾聽者;醫師;父母;示范者;訓練者;觀察者;分析者;合伙人;支持者;鼓勵者;評價診斷者;建議者;監督者;學習者等等,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咨詢師必須做好的是自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自己在不同場景和不同對象面前的角色。
這段時間,我給學生上課的主題是自我形象,通過游戲的方式讓他們反思自己是怎樣的人,有怎樣的優點、缺點,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反思和審視自己。事實上,一直以來,我都在做這樣的事情,可是關于自己是誰,怎樣找到真正的自己活著更好的自己,雖然掌握了很多理論,但是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卻很難下手,終歸一句話,也許是動力不夠,也許是真的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改變自己,如果說以前我還有什么沖動的話,可能現在更多的是接受既有狀態。但是我不覺得這會影響到我的咨詢工作,因為人總是具有多面性的,在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表現。
二、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伴隨著心理咨詢人的成長過程。自我覺察不只是對自我成長過程中的影響事件及影響源的覺察,也就是說探尋我為什么成為了今天的我,有哪些事件或者因素造成了我今天的這個樣子,這種覺察不僅是對自身人格和形成原因的探討,更重要的是,這種覺察往往會讓人放下在心中長久存在的執念。另一方面自我覺察還包括對自身的咨詢理論和咨詢技術的覺察,也即對自身專業能力的覺察,這事實上是一種咨詢反思,在反思的同時找到成長點,這也是為什么心理咨詢強調咨詢記錄的原因所在。而這也是我本人在做的事情,只是應該更科學、系統一些,避免流于流水賬形式。
邱珍琬在總結各位心理咨詢專家和心理學家的觀點的基礎上,認為作為咨詢人,自我覺察的內容應包括:①明白自己的助人動機。也就是自己從事這行的原因;②了解自己的能力。即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③明白咨詢關系中的“權力”因素,不誤用也不執行。在面對特定來訪者時,可以發揮咨詢人的權威力量,但是一般情況下應該是讓來訪者和我們一樣感到“有力量”;④咨詢人本身覺察自己對人與人之間“親密關系”的經驗與看法。了解自己的人際互動如何,有哪些禁忌,以防在咨詢過程中,移情過渡,影響咨詢效果。⑤人際關系的敏銳度。子啊人際交往中,對各種言語和非言語信息是否足夠了解,并擁有相應的敏銳度。⑥價值觀、人與人之間差異與不同、以及專業倫理上的了解、容忍、接受與執行的情況。每一個來訪者都是一種獨特的文化。
在咨詢過程中,我已體會到了自己的一些經歷和經驗的確會在咨詢過程中影響自己的判斷。很多時候,當來訪者想我傾訴他們所經歷的事情的時候,我就會想到自己曾經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回想自己當時的處理方式,并會在咨詢過程中進行一定的自我暴露。一方面,這種方式的確拉近了咨詢者和來訪者之間的心理距離,但是有時候就在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是否在無形中透漏給了來訪者,這些是不是會影響到他或她的判斷呢?雖然我前面講過自己可以在咨詢過程中扮演好咨詢人的角色,但是,個人經歷會影響來訪者和咨詢效果,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現在我需要做的就是貫徹這種自我覺察技術,在覺察咨詢理論和技術的同時,覺察自己。雖然曾經由于考試要求對自己進行過剖析,但是面對那種場景,所剖析的也僅僅是一些事情,更深層的,更具意義的事件或者影響源也許藏在更深的地方。
三、咨詢人的特質
本書還提出了作者所認為的咨詢人應該具備的特質:會尊重、欣賞自己;能知道、也接受自己的力量;對改變持開放的態度;拓展自己與對他人的覺察;愿意、也能夠容忍曖昧不明的情況;在持續發展自己的咨詢形態;經驗也知道當事人的世界,然而其同理心不是強制性的;覺得充滿活力,所作的選擇是生命導向的;真誠、認真且表里如一的;有幽默感;犯錯、也愿意承認錯誤;基本上是活在現在的;欣賞文化之美;能對自己再投資;選擇塑造他們的生命形態;對他人的幸福極為關切;對工作很投入、也自工作中追求意義。
對著這些特質,檢視自己,很多都是符合的,但是卻也有一些缺陷,比如我在咨詢過程中,總有點移情過渡,對發生在來訪者身上某些事情的看法不夠客觀,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是以后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咨詢人的成長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只要堅持心中所念,盡力為之,總會有收獲。
參考文獻:
[1]邱珍琬.做個合格的咨詢人[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