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彬
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內容以初中歷史知識為基礎,是其延伸和拓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概括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更應強化思想情感教育,讓學生的思想得到正確的引領,精神得到陶冶,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歷史專業水平,指導學生更好地感受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新的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的傳授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情感教育的滲透成為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為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中體會歷史情感,通過拓展課內外知識,形成知識脈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內主題活動,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斷地升華自己的情感世界,能夠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從而形成自己的歷史理論體系,更好地學好歷史,理解歷史,運用歷史。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廣大高中歷史教師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思想情感教育呢?
一、組織課內主題活動,滲透情感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具有一定開放性和實踐性,為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緊扣教材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教學,又要放手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翱翔,通過主題活動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并從中加深理解,受到教育。例如,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教學中,筆者開展了兩個主題活動,首先,針對部分學生心中存在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否就是資本主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疑惑,針對這樣的觀點組織學生開展了辯論活動,引導學生從我國社會主義的主體、受益對象、經濟主要形式等方面入手,系統地對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如抽絲剝繭般,逐層深入地進行辯論分析,逐步明了,強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這樣的主題辯論活動,避免了因為教師直接進行評判而使學生認識模糊這樣的尷尬境地,學生通過自己的觀點辯論,各自提出論點、論據,教師引導他們抓住重點進行辨析,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質與資本主義的區別,從而順利地幫助學生解決了心中的疑惑。其次,筆者組織開展了社會主義建設成果展,要求學生分小組從經濟建設、文化生活、基礎設施變化、群眾生活條件等四個方面尋找相關的資料,通過圖片、圖表、文字等形式,展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果,不同角度所選擇的方向與內容各不相同,最后在全班進行匯總,開展展覽活動,豐富了學生視聽,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從多角度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讓學生明白是我黨帶領全面人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社會主義建設,發展了經濟,改變了社會面貌,提高了群眾生活水平,讓學生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有效性、科學性增加了認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進一步堅定了學生的理想與信念。
二、拓展課內外知識,融入情感教育
高中歷史課內外知識的銜接性很強,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課堂教學為基礎,還要積極拓展,通過有效的課內外聯動拓展教學,強化對學生的歷史教學,同時滲透思想與情感教育,筆者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究與嘗試,例如在“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學研究成果”內容教學后,筆者得知本地社科聯舉行了一場大型圖片展,展示內容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筆者和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組織學生實地參觀學習,在豐富的圖像資料面前,學生對于我國進三十年來在科技與文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具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無論是農業科技的發展,生物科技的發展,國防科技的發展,還是中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圖片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科技與文化體育發展的巨大成就,對學生進行了一場生動的思想教育,讓他們增強了對黨領導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認同感。再比如,教學文學藝術和體育事業的繁榮之后,筆者利用課余時間邀請政協社科委的一位專家,為學生做了一次專題講座,向學生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建國后在文學藝術以及體育事業方面經歷的三個發展階段,重點介紹了進入21世紀以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向學生介紹了我國文藝與體育發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與人物,如五連冠的中國女排、奧運金牌第一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等,給學生描繪出我國文藝體育事業發展欣欣向榮的喜人局面,讓學生歡欣鼓舞,在這樣的拓展活動中深化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鼓勵他們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之中。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深化情感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內容中融入了大量的課外實踐活動,是歷史課教學的有效延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與社會發展,恰當地組織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開展調查研究,感悟發展的變化。例如在現代社會生活的新變化教學后,筆者要求學生分小組開展社會調查,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調查研究提綱與方案,對每一個成員進行分工,對當前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進行資料搜集,重點從交通道路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條件、文化教育事業、群眾收入水平、家庭生活條件等諸多方面進行調研,重點了解二十年前后的變化,并積極搜集相關圖片、數據資料作為支撐。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了社會調研,在歷史教學中開展了簡要交流,顯著的變化、巨大的反差,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深化了社會主義情感教育。
總之,為了提高高中歷史的課堂效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高中歷史課堂煥發生機活力,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思想情感教育,充分發掘教學各個環節的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綜合著力強化學生思想教育,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