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允
一、文化產業的涵義
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制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的行業。
國務院統計局將以下8類列為“文化產業”的范圍:①新聞服務;②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③廣播、電視、電影服務;④文化休閑娛樂服務;⑤其他文化服務;⑥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服務。
二、發展文化產業的現實意義
一是可以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運作得法的話,效益還相當顯著。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影視劇的發行、放映和貼片廣告;再比如圖書的出版發行(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參展第59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開展當天就簽訂了10項原創圖書的版權輸出合同,金額達到100萬美元);還有動畫作品的發行上映和品牌運作(這方面比如三辰集團在制作發行《藍貓淘氣3000問》的基礎上,弘揚藍貓品牌,開展衍生品生產,每年盈利數千萬元),文化產業可以吸納就業、提供稅源,隨著人們收入不斷增長、物質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滿足,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烈,文化產業所蘊含的商機,也越來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廣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產品進行深度開發,進行規?;⑴炕a,對各種文化項目進行細分和充分挖掘,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市場化運作,能夠更好地營造文化氛圍,從數量上和質量上更充分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例如:電視機、手機、計算機日益進入家庭,相關的服務項目開展與生產也日益跟進,就使得更大范圍的群眾更充分地享受到文化權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質得到提升,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揚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廣泛的傳播,才越能夠得到弘揚,越能增進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差異,通過文化的交流能增進了解、互信、合作、和平。從中文化也得到弘揚、創新、發展。要更好的實現這些,單靠發展文化事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日益廣泛地進入不同地區、不同國度人們的生活中。例如,美國通過把多部“大片輸入中國,我們就了解了《好萊塢》電影的運作,了解到美國人那種前瞻未來、探索創新的文化特點。2015年四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國際機場舉辦的“文化國門·河北華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動期間,外國公眾對中國尤其是河北的剪紙、蘆葦工藝畫等民俗藝術品就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收藏、購買的意愿強烈,這也是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潛力所在,我國近年來大量原創圖書版權的輸出、民俗藝術品的出口等,也都發揮了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
三、大力發展太和文化產業
以開放包容的理念,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文化發展擺在重要戰略位置,著力構建較高服務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打造文化強縣為目標,著力創建“詩畫太和”文化品牌,不斷提高太和文化的凝聚力、競爭力、影響力,以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牽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壯大文化產業
1.發展發藝文化產業,加快太和縣發藝文化產業園建設,積極籌建中國發藝文化博物館、跨境電商學院,著力打造省級發藝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2.發展書畫產業,加快推進書畫古玩城、中國美協寫生基地、文化水街建設,逐步建成書畫、寫生創作、交流培訓、產品交易、休閑養生基地;組織不同層次的書畫交流活動,活躍書畫裝裱、展覽、交易市場;積極開發太和書畫、剪紙藝術,強力推動太和書畫產業化進程。
3.發展太和美食文化產業。精心培育太和板面、太和貢椿、太和櫻桃、墳臺丸子等太和美食文化品牌,整合資源,成立相應股份制公司,加快品牌注冊,讓“太和味道”香飄華夏。
4.發展體育文化產業。以太和清音、心意六合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元素,打造體育文化品牌。大力發展彩印包裝產業,扶持廣告會展,數字傳媒、文化創意等新興業態發展。
5.發展會展文化產業。以“華藥會”為中心,大力開展以貿易展覽、貿易交易、商務會議、商務洽淡、投資考察、公司會議、個人商務差旅、教育培訓、旅游購物等主的商貿旅游。
(二)發展文化事業
以打造文化強縣為目標,以“六館兩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并投入使用為抓手,完善公共文化體系。加大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農村廣播室等建設力度,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齊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構建文化產業發展平臺,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全縣的非遺資源的挖掘、普查、整理和編纂工作。
(三)打造“詩畫·太和”文化品牌
從歷史文化名城,特色音樂、書畫、文學等體現太和縣的品牌核心和地方特色文化,傾力打造太和縣文化產業品牌符號“詩畫太和”,由政府文化相關部門引導,建立“詩畫太和”官方網站,凸顯以太和縣地方文化特色為引領的品牌形象設計,及時展示太和文化商品開發的最新進展,推動文化品牌建設,時刻保持現代化、市場化和實時化。制作詩畫太和宣傳片,并結合城市微電視和微視頻等宣傳手段,推廣太和縣的文化資源和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