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娟
摘 要:政府行為外部性下開展政府公信力建設,必須與建立和健全行政問責制度,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從而顯著提高政府部門的行政水平。在政治文明建設活動中,政府各個部門嚴格積極作為,從而減少政府行為的負外部性因素。在政府行政活動約束方面,應該不斷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從而實現依法治國。本文根據政府行為外部性下因素建設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于政府公信力提高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政府行為;公信力;約束方法;體制結構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政府應該加強正外部性因素的建設,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活動,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在政府公信力建設活動中,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方針,堅持走群眾路線,積極為廣大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從而取得人民的信賴與用戶。政府應該積極作為,高度重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打造出一支辦事效率更高、處事風格更加廉潔的優秀行政隊伍。在行政問責制度建設中,嚴厲打擊政府部門部分人員的貪污和腐敗行為,從而切實提高政府行政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開展政府行為外部性下政府公信力建設的方向
在一項關于“老百姓眼中堅守公信力標準”的調查顯示:政府部門能夠堅持“政務公開透明”的工作作風最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共有83.27%的受訪群眾選擇此項。在調查活動中,76.29%的受訪群眾表示政府行政隊伍廉潔高效是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標準。認為政府部門能夠堅持推行“民主法治”建設取得群眾公信力的,占71.88%。除此之外,67.28%的受訪群眾表示政府部門“言行一致”能夠做好公信力建設工作。65.63%的受訪群眾表示,政府部門能夠維護好群眾的基本政治權力能夠有效提高公信力。認為政府部門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利于取得公信力的群眾,占58.82%。因此,政府部門在行政活動中,一定要強化政務信息公開的工作建設,防止出現公眾信息需求不被滿足的現象。理解和滿足廣大群眾的政治訴求和經濟訴求,在政務信息公開的過程中,防止出現扭曲信息傳播愚弄公眾的現象。變過去的被動傳播行政信息,為主動向社會各界傳播行政信息。強化民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理建設,提高民政的社會認知水平。打通基層民眾參與政治活動、積極建言獻策的信息渠道,保證政務信息源建設的充足。
二、促使政府公信力正外部性,強化基礎理論性建設
政府行為既具有正外部性,又具有負的外部性。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努力強化基礎理論性建設,修正政府機構健康發展的方向,讓公眾享受到政策優勢制定所帶來的收益。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活動中,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基本要求是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政府公信力建設需要領導層從辦事人員的考核的選拔出發,開發出更多、更加積極的外部性因素。在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的選拔過程中,首先應該考慮的因素是工作人員的“誠信”水平。只有工作人員能夠滿足誠實守信的道德底線要求,才能夠在日常的工作中嚴格按照我國法律的要求行使自己的職責和權利。在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在政府工作中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政府工作的思想和動力源泉,積極開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的教育工作。
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促使政府行為的正外部性,依賴黨的領導、支持黨的決策,積極預防和避免政府行為的負外部性。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建設水平,政府各級部門工作人員應該積極響應黨和國務院的各項政策,堅持跟著黨走。在行政活動中,工作人員應該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依法、科學行政,依法履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具體組織經濟建設的相關職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良的社會公共服務。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一定要堅持實行政治協商政策,在涉及到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時,政府部門應該積極接受民主監督,保證人民政治協商委員會享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在政策制定中傾聽人民的呼聲,尊重人民的意見。
三、政府行為外部性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設的有力措施
(一)加強振豐建設,打造素質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對行政人員一定要加強使命感教育,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端正行政人員的工作態度,從而在政府行政活動中建立更加科學的工作模式。在政府公信力建設活動中,行政人員一定要注意明確自身所肩負的職責。在行政服務活動中緊緊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根本目標開展工作,繁榮市場經濟。在政府行為外部性下開展公信力建設,政府部門應該立足于思政教育工作環境開展改革工作,積極找出現行行政部門工作中的不足部分,革除與當今時代背景下經濟發展不匹配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意識,體現出政府與時俱進的特點。通過對政府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的精準職能定位,著力于提高政府內部的工作人員的整體政治素質,培養國家工作人員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可以發放各類黨中央思政建設的各類指導書籍,通過安排工作人員學習的方式,回歸到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文化理念中去,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政府工作人員政治素養的先進性。為了引起員工的重視,還應該組織定期的行政課目類考試活動,檢查行政工作人員的學習效果,促進行政人員服務意識、服務效率的整體性規范性提高。
(二)著力改善民生水平,贏得群眾支持與信賴
在政府行為外部下開展公信力建設,需要政府著力于推行民生建設,制定更加符合發展需要的改善民生相關計劃。政府應該繼續擴大城鄉就業規模水平,提高城鎮年均新增就業人數,制定出更加利于農村地區發展的扶植政策,促進農業勞動力人口的轉移。同時,政府應該提高工作人員的最低工資水平,保證最低工資標準年增長率穩步提高。提高社會養老保障水平,實現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增加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全覆蓋,從而建立遍及城市和鄉村的養老保險服務體制,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同時,政府應該提高惠及全社會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險制度,從而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顯著提高政府公信力水平。在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過程中,應該積極完善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鼓勵積極群眾參保,同時加大政府補貼力度,切實減輕民眾負擔。在提高城鄉最低收入標準的過程中,減少農村絕對平困人口數量。貫徹和落實十二屆五中全會關于減輕民眾稅收負擔的相關政策,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在開展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繼續推行“限購令”,平衡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之間的差距,大力開展廉租房工程建設,將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三)強化媒體公信力建設,積極接受監督
在政府行為外部性下開展提高政府公信力,應該尊重新聞行業獨立的權利,為社會輿論的產生和傳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政府公信力建設活動中,開展新聞公信力建設,扶植國內的行為行業的發展,給予其監督政府各個部門的權利和機會,從而反推政府廉政與自律。在新聞行業的技術層面建設活動中,應該積極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新聞報道宣傳機制,使用更加先進的采訪和編寫工具,保證新聞材料的真實與鮮活,從而提高新聞傳播的可信度。提高新聞行業的客觀性建設,在倫理層面和技術層面促進新聞行業的規范發展。鼓勵新聞行業的專業性建設,使其更好地監督政府各項政策的實施情況。促使新聞行業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的科學思想、制度和方法,對政府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向全社會公布。在網絡背景下做好網絡媒介公信力建設,協調好“網絡民眾”、“網媒機構”和“公共權力”之間的關系。
四、結束語
提升政府公正性建設,還要切實完善就業和社會保證服務體系。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改良社會保障體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務于基層群眾保障活動。針對全社會推行社會保障一卡通的發行,從而建立全國統一性的社會保障模式,將政府的補貼直接發放到個人,避免中途克扣和貪污行為的產生。進一步增加國有資本權益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從而將惠及民生的相關政策落實到實處,通過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民生改善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讓群眾愿意相信政府愿意支持政府的政策。
參考文獻:
[1]唐鐵漢,郝玲玲.政治溝通與公民參與:轉型期中國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基本途徑[J].理論探討,2012,(5):153-156.
[2]朱光磊,周望.在轉變政府職能的過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25(3):120-128.
[3]楊暢.當代中國政府公信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探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3,(12):49-51.DOI:10.3782.
[4]張鳴.服務理念、治理績效抑或行政過程?--治理轉型背景下縣級政府公信力影響因素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5,(5):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