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靜
摘 要:中國在英語教學方面和西方國家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本文通過分析中西方英語語言學習環境的不同,特別提出在進行英語學習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
關鍵詞:語言環境;英語;學習策略
1 語言環境差異決定語言學習策略的不同
在中國學習英語,畢竟條件有限。因為我們的大語境是漢語語境,即使現在的媒體和網絡都很發達,能夠給學生們創作出很多的聽說讀寫的機會,但是這種學習式的英語練習和真正在英語語言環境中生長的人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和難度的。那是因為,英語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背誦單詞和語法,甚至是能理解和說出幾個英語句子那么簡單的事情,因為任何一門語言的背后,都是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的支撐。而這種深深的文化背景和底蘊,是絕對不可能在短短的幾節課的時間內,甚至只是通過媒體和網絡的大量練習就能體會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絕不可能在一種文化背景之下,去憑空想象另一種文化背景。因此,我們不能一味的仿照英語語種國家的學生那樣去學習英語,一味的只是追求英語語境,而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我國的國情,找出最適合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最佳方式方法。
2 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
有一些中國英語教師所推崇的英語教學模式是盡量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出全英文語言環境,例如,現在很多英語老師都在推崇全英文教學,也有很多英語教師主張讓學生暫時忘記漢語,從而希望給學生創造出完完全全的英語語言環境。
在西方,有英語是母語的國家,還有的是英語作為第二外語。他們從小就生長在英語語境里,因此,和我們在中國的英語語言學習是完全不可能相同的。比如一個在英國出生的小孩,他/她看到蘋果的時候,他/她的父母就是告訴他/她,這個是APPLE,他們的大腦里,自然形成的只有蘋果-apple這兩道程序。就像我們中國人學習漢語一樣,當我們看到蘋果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就會告訴我們,這個是蘋果。我們的大腦里有的是蘋果-蘋果。但是,當我們的英語老師教受我們蘋果這個英文單詞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里需要形成的是蘋果-蘋果-apple。然而,那些把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小孩,和我們這些中國學生不同,他們有的是從小就是在家說自己的語言,出門說英語,比如南非人,就像區分我們的方言和普通話一樣。說得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語感。
把英語當作第二種語言的人群,混血居多,比如爸爸是法國人,媽媽是英國人。孩子的認知力是很強的,一般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都同時會講兩種語言,而且還可以區分出來,比如和爸爸講話,就講法語,和媽媽講話就講英語。這就是從小就培養和同時接觸這兩種語言。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是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但是這里我們可以借鑒把英語當作第二種語言國家的人的英語學習方法。例如,現在我們國內也有很多的雙語幼兒園,如果孩子處于幼兒階段,如果到了雙語幼兒園,我們的老師就一直只和他們講英語,而他們回家后,爸爸媽媽只和他們講漢語,也可以像那些把英語作為第二種語言的人群相似,達到一定的效果。然而,這種教學我們必須需要堅持下去,如果孩子幼兒園畢業之后,沒有條件繼續,還是沒有意義了。
但是,對于幼兒之外的學生們來說,過了幼兒時期,他們的語言能力基本已經成熟,這個時候再接觸英語的學習,就無法像幼兒園時期那樣用雙語教學就能達到好的效果了。而且畢竟我們的英語課堂有限,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接觸漢語,他們是母語已經養成的人,所以,我并不認為光靠那點簡簡單單的課堂50分鐘的語言環境,就能達到英語教師們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和克服這種沒有語言環境的弊病,而達到預期學習英語的目的呢?
既然在母語以及語言環境是漢語的中國,我認為盡量給學生創造英語語言環境的學習是對的,但是同時,我們并不應該故意回避我們的母語-漢語,而是應該利用漢語這一現成的語言工具,去幫助我們學習英語。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可以像教受其他科學知識那樣的指出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和任務,而制造的某種語言環境,只是給學生提供機會在實際應用中理解他們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而已。
當然,我們利用漢語學習英語和給學生創造英語語言學習環境這兩樣并不是沖突的。在某些方面,比如在訓練學生的實際應用英語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練,這個時候,就必然需要讓學生多多的講英語,聽英語。英語和其他科學知識一樣,只有實際應用了,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才能真正的理解它的真諦。
3 結語
我們應該明確我們學習英文的目的,由于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需要普及英語,所以基本從小學到中學,只是需要普及一些英語知識和英語意識,打一些英語基礎,以這樣為目的的教學,我們就可以完全利用漢語作為另一種語言工具,去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英語。然后,當學生到了大學階段,就凸顯出學生自己所需要得英語領域了。為了自己的專業領域,為了掌握和了解國外在自己領域先進的技能和知識,則需要攻讀一些本領域的英語知識。不僅僅是英語的學習,各種科學知識也是一樣,不一樣的國情,不一樣的學生情況,作為教師,應該因地制宜,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達到讓學生真正會靈活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