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勇
摘 要: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我們不能讓課堂成為一潭死水,而要成功地把教育和哲學、藝術完美結合起來,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活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的發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學生的創造欲望,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思維飛翔的地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育;哲學;藝術;美;課堂教學
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已經全面實施,但是應試教育仍然有一定的市場,要想徹底攻破應試教育對我國教育教學的影響,作為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全力以赴,不斷探索,潛心鉆研,力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把教育與哲學、藝術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學有所得,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快樂、愉悅中學習。同時作為教師我們還要樹立服務意識,充分理解教育的內涵,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當做學生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那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明了什么是教育以及教育與哲學、藝術、美之間的關系。
一、教育的定義
教育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一種實踐活動。它不僅包含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還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二、科學的內涵
一切真知源于科學,又服務于科學。科學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實事求是才行。比如:我們在教授一些有關人類文明知識的時候,就不能告訴學生一些錯誤的信息。曾經有一位教書的老先生為了證明這一點,硬是教給他同事的孩子把數字“9”念成“6”,把數字“6”念成“9”。后來,孩子的家長發現不對,就找到了老師。老師告訴了家長事情的真相。再后來,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才糾正了孩子頭腦里面的錯誤概念。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孩子在接受人類文明知識的時候,往往是缺少分辨能力的。孩子幼小,又最聽老師的話。老師告訴給孩子的信息,又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往往不易抹去。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要謹小慎微,千萬不可馬虎大意。特別是在傳承人類文明知識方面,不可似是而非,模棱兩可。一定要搞清楚了再說。
三、藝術的精髓
藝術是教學知識和完美的緊密結合,是人的一個創造物。它可以是人獨有的,有別于他人的。比如:我們在教授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內容的時候,或者在教授學生學習一節數學知識的時候,怎樣才能讓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對內容的理解?這里面就有一個講究方法的問題。而方法往往可以不只一種。“條條道路通羅馬。”“條條道路通北京。”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還是以前面舉的認識數字“9”和“6”為例。不同的教師總是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有的教師從自己喜歡的角度進行選擇開展教學,有的教師則從學生喜歡的、樂于接受的角度進行選擇開展教學。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達到對數字“9”和“6”的認識和掌握。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是給定的。關鍵在于教師對教學藝術(即方法)的把握。在不同教師之間知識水平相等或接近的前提下,不同的教學方法則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有的教師知識水平并不比其他老師差,有的甚或略占優勢,教學效果卻大不如其他教師的原因和道理。課堂教學中的“同課異構”最能顯示教師的教學藝術。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千萬不要忘記求知,因為這是教師的本分。還有,就是要勤實踐,多思考,努力尋求讓學生輕松愉快的掌握老師所知曉的知識,以及進一步探求知識的方法。這就好比游戲,因為游戲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愉快的,也是感興趣的。
四、美的韻味
課堂教學中的“美”融合在教學環節中,一節充滿教學智慧的、具有高超教學藝術的課一定是給人以美的享受的課。這是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一節好的課堂教學除了應具備教師精準的知識點撥之外,還應該體現教師對美的追求、思想與觀念。什么是美?千百年來,人類對美的解釋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黑格爾在他的《美學》著作這本書里是這樣解釋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至少說明兩點:1、美的東西(或事物)一定要有一定的思想內涵;2、美的東西(或事物)一定要有一個具體可感的外在形式,即是一個真實的客觀存在物。所以,如果要把我們的課堂變成一節充滿美的享受的課堂,就必須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作指導。
五、理念與美優化整合
理念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但能讓人體會到的精神實體。它包含著豐富的理性概念。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直觀形象能和它相切合。這就好比人談戀愛、找對象。人們總是習慣于在自己的腦海中擬定一個自己未來的理想伴侶(美人)的形象。然后,按照自己事先擬定的自己未來理想伴侶(美人)形象去尋找現實中的美人。其結果往往是:完全符合自己理想的未來伴侶(美人)根本就不存在。她只能是無限接近。黑格爾對美的解釋還說道:“美---它是不能充分地全部地認識理念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美的事物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思想。然而,當人們要去準確地認識把握眼前這個美的事物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這樣一種現象:找不到任何一個特定的思想概念(詞語)來準確表達眼前這個美的形象所全部體現出來的意義。其結果往往是:讓人們產生一種“說不盡”“道不準”的感覺。這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說的是一個道理。也和我們欣賞了一首美妙的音樂,或者聽了一堂美的享受的課的感受是一樣的:“好!”卻“說不盡”“道不準”。
六、藝術、哲學與美的有機結合
課堂教學以科學知識為載體,以藝術手段為橋梁。藝術從屬于美學。只有在美的思想觀念統領下的藝術才是成熟的藝術。美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精神哲學。哲學以概念的形式達到對客觀世界本質的把握。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終極目標就應該是: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科學知識,不斷充實、豐富、發展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實踐,結合實際,闖出一條路來。
七、教育的成功真諦
教育的成功之處在于它以科學知識為基礎,以藝術手段為橋梁,以美為魂,以哲學(理念)為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