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
摘 要:伴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技術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給在校師生帶來了空前的膨脹和反思。數學教育作為一項社會文化現象,立足于全社會,其社會性決定了數學教育須要不斷革新,與時俱進,方能在教育界成為楷模和激勵方式。由于受到國際教育界新思想的空前膨脹,我國部分中學教師在數學教育面前仍然舉步維艱,步履蹣跚,部分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數學教育亟待我們改革,據此,本文將立足于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履行好教育新時代的社會責任,通過闡述數學教育新改革的重要性,繼而探討了在新課改理念中中學數學教育改革思路,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育;新課程改革;與時俱進;反思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府對教育的積極肯定和重視,我國數學教育的思路較為清晰,多年來一直遵循著由簡入難的規律,無論是小學的數學基礎教育,還是中學數學教育,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學生們在這樣一個教學體系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一知識點在不同的年級,以不同的難易程度重復出現,易于學生不斷鞏固這些知識點。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每一節具體的數學教學,因而加強對象的研究,是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重視的一項研究課題,有著重要的意義與研討價值。轉變數學教育改革,科學認識數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方能在與時俱進的歷史發展中成就未來。
1.我國數學教育改革的緊迫性以及重要性
據統計,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居于世界第一,但一方面,其超強的數學學習能力卻并不能有效地發揮實際作用、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坦率地說,學生們沒能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在這些具體的實際問題中學以致用,除了學以致用的能力以外,還可能與中國公司里的處事方式、公司文化以及人際關系相關。這種數學的學以致用,最大的好處是優化與效率,但是決定優化與效率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其他的因素可能是決定性的。這并不代表我國的數學教育沒有改進的空間,在維持優秀的基礎教育的前提下,如何拓展學生們的研究能力更為根本,數學是一種工具科學,它被廣泛地運用于各種科研之中,鼓勵優秀的數學學習者運用數學這個工具進一步進行科研,也是數學教育的一種初衷。
2.我國傳統數學教育的弊端和不足
由于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過于偏重于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對于知識構造、學習能力以及經驗興趣等方面的關注。教師通常缺乏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科學性和研究性,只是一味的強調知識的結果,而對于知識產生的過程不能為學生更為深切的解剖原有,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盲目的認知知識概念和知識構架。特別是每當考試臨近的時候,學生的書桌上會堆積著很多的試卷,放學回家做試卷、課堂上講解試卷,反復的進行著填鴨式的數學習題講解。在那個時候,更不要談及什么學習數學的興趣了,只有麻木的重復的死記硬背。然而題海式的數學教學方式忽略了這種延續性,掐頭去尾的將數學文化、數學知識背景忽略,將數學的實踐與應用一筆帶過,而中間只剩下枯燥乏味的運算。盡管學生經常做過的類型數學題是考試中必然會出現的一道題,可是部分學生仍然出現答錯的事情不再少下。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學生在解答這些問題時,當時并未真正地沒有徹底對它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學生只能夠通過死記硬背來強硬的記住,但是當諸如此類的問題發生一點點的變動時,學生就難以招架,只能望洋興嘆。
3.新課改理念下我國中學數學教育改革目標
在當今社會,數學教學課堂最大限度的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趣味性為研究方向,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自主創新模式以及個體差異模式等教學模式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學生其自身的獨特功能,相互配合、相互學習、相互補充,進而使得課堂教學得以最好的呈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對數學教育提出新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主動者”,而教師由傳統的傳教者轉向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以及引導者。正所謂“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數學教師只有了解學生數學學習下降的原因,方能對癥下藥,如何科學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找到突破口,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趣味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進行教學,不僅有利于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昂,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場所中心,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張揚個性以及塑造良好心理素質的最直接的途徑。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是取決于高效的教學課堂,因此,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中之重。
4.結束語
總之,數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學,豐富頭腦,鍛煉思維。也許多年之后學會并不會記得所學的數學知識,但是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所經歷的過程都會融化在血液里,成為自身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數學教育靠日常的數學教學來實現,狹隘的數學教學只能讓學生的思想封閉,思維收到限制。而具有大視野的數學教學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使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又同時能夠收獲情感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伴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心,中學數學教育要想真正做到大視野,主要在于教師是否有大視野。一個有大視野的教師,必然能用其具有大視野的課堂來教育學生,其結果,必然是一個個具有大視野的學生如朝陽一樣,噴薄欲出。
參考文獻:
[1]王寬明.關于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數學教育的元研究——基于近五年來中國期刊網數據的分析[A].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中國數學教育研究會2010年國際學術年會論文集[C].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2010:10.
[2]劉振.新課改下中學數學教育模式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32.
[3]李玉萍.探析新課改下中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模式[J].學周刊,2012,04:174-175.
[4]周澤.新課標理念下中學數學情景教學模式探討[J].學周刊,2012,04:177-178.
[5]王超.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數學的創新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3:120-121+251.
[6]鄭敏麗.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數學實驗教學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1.
[7].陳正柱.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的常見策略[J].考試周刊,2014(81).
[8].路平.如何提高初中數學學生學習效果淺談[J].讀寫算,20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