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芳
從教以來我始終有一個愿景,那就是追求綠色教育,實現綠色教育的人文化,思想化,學術化。
在科技突飛猛進日益發達的今天,“綠色”一詞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名詞。在許多有識之士看來,許多行業的成功都不同程度的得益于綠色行動:科技下鄉,送貨上門,微笑服務,深入田園,綠色產品,原生態成為一個個誘人的符號。而這中間,毫無疑問,一個深諳“綠色通道”的人會時刻占據著商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身為教育園地中的園藝師,是否認真想過,我們辛勤耕耘的課堂、校園也應該可以開展綠色經營的方式呢?當我們在嘗盡了應試教育的苦果之后,在感受了唯成績論的冷漠之后,在經驗了望子成龍的慘痛之后,是時候回歸綠色教育了。在我看來唱響綠色教育的當首推孔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每當我讀到《論語》中的這個章節,我的腦海中便有了一副綠色的快樂學習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內外,實現綠色教育的方法與手段,可以簡單的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綠色人文教育
世界格局瞬息萬變,各國體制唯我獨尊,但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任何一個區域,都是備受推崇的。而學校教育始終遵循的正是人文理念的教育。育人的門類很多,育人水平有高有低,但缺乏人文教育的地方注定是一個重災區。先進的科技可以武裝人,而厚重的人文歷史可以使之得以永生。學校要的是活力,而不是沉寂。學校的人文環境應該是一條科學完備的綠色文化長廊:大到前沿國事,領導思想,偉人事跡,各類時報,社團活動,小到班級文化,學生習作,教師風采,文學精品,簽字宣言,競賽活動,勵志標語,電影剪輯,校長講話,表揚專欄……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相反,時下有的學校人文擺設多的是,目的只是供上級檢查之用,至于育人方面的功效 ,實在了了。這在學生心目當中會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為人文而人文,將適得其反。所以學校應抽調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實施校園綠色文化建設,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室、教師、教材拼湊出來的分數上。有人說,學校教育要的就是分數,老師要,家長要,領導要,社會要。誠然分數是衡量教師教學的顯性目標,然而更多更深層次的應當還是人文的引導和教育。誰都知道,靠死記硬背、重復勞動、強化訓練可以成功一時,難以成功一世。科學家錢學森曾經擔憂的正是這根植于學校教育中的弊端。學校教育要培養大師。對于學生人文思想的教育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強制灌輸,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的情景再現時,又何嘗不是給我們今天的老師上了一堂綠色教育的公開課呢。學習是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任何急功近利,只能是暴發戶的結局。用綠色人文留住學生的腳步,讓學生的人文理念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從而影響更多的學子。
二、綠色思想教育
魯迅先生曾說: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卻不懂得敬重和愛戴的民族是 不可救藥的民族。”一個感動中國乃至感動世界的人物,對于你若無動于衷,那即將是怎樣的悲哀。學校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負擔著民族理想的教育,要始終著眼于大方向,要有大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毫不夸張的說,現在很多學校的很多師生在這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所以,綠色思想教育的實施,應該包括學校的全體人員,那種只知道追求應試教育,用有限的幾個學生的好成績來掩蓋整體素質的缺失,用所謂針對性的教育來犧牲成千上萬的學生的求知權利,這種陪襯實在太可怕。究其實質,是以外表的目眩,掩飾教育的悖亂。所以,有人說只有先改變老師的思想,學生才會有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成長過程。我以為綠色思想教育的開辦也應立足于本學校的特色。在很多學校,“怕”的思想還是有的,怕領導,怕家長,怕社會,丟失了自己,縮手縮腳,以至于學校教育被弄得走了樣。當我們今天還在糾纏“事業與職業”的區分的時候,應該感到羞愧與悲壯。學校要學會尊重學生,只有建立在尊重思想上的校園情景,才會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三、綠色學術教育
學術教育的思想和氛圍在目前的不少中小學校是匱乏的甚至是缺失的。而中小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獨立思考,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在中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概括、總結等諸多能力,從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捕捉社會現象,用自身的能力和手段訴諸文字。這是一種初始的學術教育。這種教育一開始不能簡單的呈現為布置和完成,初始狀態應表現為成人的參與,如師生共同完成一個課題,有條件的可以以家庭為單位去完成,或表現為興趣小組,專題小組,形式要完備,所謂具體而微。學術思想是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不應脫離課堂和學校而獨立存在。它是師生課堂思想內涵的一種外在延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有所思考的人是可貴的。當這些正處于世界觀形成或轉型期的學生能夠時常匆忙于自我的問題思考的時候,就會達到“思無邪”的境界。雖“一簞食一瓢飲”,亦可不改其樂。教師在這中間應起協調和帶頭作用。教師自我的學術思想,學習習慣理應終生制化。綠色學術倡導的是一種學術自覺意識,不是形式主義上的作秀。追求大眾化,摒棄神秘感,人人有言,人人能言,能盡其言。
比起古人,我們今天的教育視乎顯得狹隘而沉重。諸子聚徒,“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這絕不是為教育而教育的問題。應試教育的彎路要靠老師的自我糾正,要把這條死胡同拆掉,蓋成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構建綠色育人的王國,唱響綠色育人的理念,讓每一股能量都轉化為一種正能量,匯聚成河,輸送到綠色能量的通道,終成滾滾激流,澆灌神州大地,潤物無聲,綠樹成蔭,那將是何等壯觀,惹人艷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