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 要:做事有計劃對于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這個人的做事態度,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對于孩子來說,做事有計劃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并且不會手忙腳亂。 如果一個人做事沒有條理,他又怎么能夠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呢?一個連自己生活都不能料理的人又怎么能夠很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呢?
關鍵詞:孩子做事習慣;有計劃條理;教育策略
做事有計劃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是一個人性格的一部分。對于孩子來說,做事情缺乏條理、沒有計劃是兒童時期的一種自然反應,但如果此時家長不注意引導,孩子們往往會養成不良的個性,從而給一生帶來麻煩。當然,做事條理分明的好個性并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因此家長不能心急,要注重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培養孩子做事有計劃的好個性。
一、做事有條理是好孩子的重要標志
不論做什么都要讓孩子做得有條有理。例如,房間擺設井然有序,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以免需要的時候找不到;晚上睡覺之前整理好書包,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做事有條理是判斷好孩子的重要標志。當然,這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恒心,還需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對孩子進行適時的引導。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做起事來總會拖拖拉拉、做做停停,根本不會有什么計劃性可言。因此,媽媽要想孩子做事有計劃,首先需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明白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什么時間不應該做什么事情;讓孩子養成作息規律的好習慣;讓孩子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這些都是做事有計劃的前提。
三、督促孩子,做事之前做計劃
例如:班級要去集體郊游了,小龍的媽媽來送她。臨行前,媽媽從口袋里拿出一張紙遞給小龍:"這個還拿嗎?""媽媽,你就放心吧,我已經記在心底了。"說著小龍便跑上車去。孩子們走后,小龍好朋友的媽媽走過來問小龍媽媽:"剛才給孩子什么'重要文件'呀?""小龍的郊游計劃書。"小龍媽媽自豪地說。"孩子這么小就會做計劃書?"看著另一位孩子的媽媽如此驚訝,小龍媽媽講起了自己的教育經。原來,小龍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做事總是毛毛草草、丟三落四的。后來,小龍媽媽在報刊上看到一則德國爸爸培養孩子的故事,很受啟發。
四、監督孩子嚴格按計劃辦事
雖然孩子制定了學習計劃和零用錢計劃,但是,他還會作業寫到一半就跑去看動畫片,或一沖動花光所有的零花錢。這時,家長一定要按著計劃做,孩子作業做不完就不能允許他睡覺,零用錢花完了就不能再給。如若不然,孩子很可能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缺乏執行計劃的行動力。除此之外,媽媽還要對孩子執行計劃的情況進行嚴格地監督。
五、教給孩子一些提高做事效率的方法
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提高做事效率的方法。有些事情交叉起來做,比一項一項分開做效率高。
(1)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表。時間表的內容應該包括在家什么時間起床、什么時間上學、什么時間放學回來、什么時間休息,睡覺、復習功課用多長時間等。父母應該通盤考慮、合理安排、忙而不亂,還要教育孩子認真遵守、持之以恒。
(2)時間安排要有張有弛。父母不應該讓孩子把時間都安排在學習上,連星期天也不許玩,要讓他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要照顧到孩子愛玩的天性,允許他們較多地安排玩耍的時間,以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孩子學會在最佳時間學習。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比起成人來容易疲勞,他們記憶力好,但不宜進行過長時間的學習。一天最佳的學習時間是在上午9:00 - 11:00和下午3:30—5:30,但在中午應讓孩子有兩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另外,晚上做作業、復習功課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利用零碎時間。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要擠總會有的?!辈栌囡埡蟮牧闼闀r間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不過讓孩子合理充分利用這些零碎時間背記一些單詞、詩文是很有益的。
(4)教育孩子有責任感。讓孩子為自己在什么時間干什么事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并且力爭在規定的時間里做好規定的事情,不要拖拖拉拉。
(5)要及時檢查孩子對時間的使用。孩子制定了一個時間表,可以使他學習、生活有秩序地進行,但很多孩子毅力、耐力欠缺,這就需要父母及時檢查孩子的計劃執行情況,督促們完成預定目標。
列寧說:“誰抓住了時間,誰就抓住了一切。”每個人都是在時間的長河中開始人生的旅途,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在時間中發展的,誰能夠把握時間,誰就會利用時間,誰就最能接近成功的終點。所有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做時間的主人,這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有計劃是一個好的開始,更要堅持按計劃做好。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同樣重要。對這一問題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1.做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終生的教師,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細的眼神觀察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模仿著、學習著,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無論處理什么事情,都要認真、有始有終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2.從嚴要求
壞的習慣,非嚴格要求不能矯正;好的行為,非嚴格要求難以形成、鞏固。有的家長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能督促孩子去做,日后,當孩子不肯做時又輕率遷就,這些做法不可取。
3.堅持鼓勵為主
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縮,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嘮叨個沒完,或張口就罵,動手就打,更不要諷刺、挖苦,而應細心觀察,對于孩子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使他們產生愉悅感和自信心,樹立堅持完成任務的決心。
4.重視對孩子自制能力的培養
孩子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做事往往有頭無尾,家長可從孩子生活習慣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讓其通過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學會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5.讓孩子負一點責任
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不愛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廢。針對這些情況,家長應故意把一些事情鄭重地作為一個任務交給他,如家里喂養了小動物,要求孩子給它們喂食、讓孩子幫父母養花等,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了一定責任,覺得自己完成的事很重要,會積極通過努力把事情做好,逐漸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做事情有計劃可以帶給孩子自信和成就感,當孩子看到面前成堆的學習任務一個一個的完成后被狠狠地劃去,象征著這些敵人被征服和消滅,那就像是軍人看到自己肩膀上的金星在一顆顆增加一樣,是何等地酣暢淋漓,所以家長讓孩子能成為一個做事有計劃的人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