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璜
摘 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既有“教”的活動,也有“學”的活動,教師通過一定的途徑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再通過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和一定的訓練途徑來獲取信息,掌握知識,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體現“教”的有效性,更體現“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營造氣氛;情感觸發;誘發疑惑
隨著新課程改革腳步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了老師們的焦點話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研究表明,有效教學不僅僅取決于教師建立能夠實現預期教育成果的學習經驗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心理學家加涅就提出,學生的學習是學生參與教育經驗而產生的行為變化。
一、善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就教學與發展問題,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我們教學至少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即將達到或可能達到的水平,這兩種水平的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提出我們的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課堂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在課前要認真備課,精心進行“預設”,在教學中,因材施教,發揮潛能,尋找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幫助學生勇敢迎接挑戰;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創造力,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有的學生在舞蹈方面有特長,有的學生在聲樂方面有特長,甚至還有的學生會吹漂亮的口琴等,在音樂課的學習中應創造他們發揮創設創編的機會,發揮他們的特長,不斷提高他們的能力,提高他們各自的自信心。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欣賞樂曲時,應經常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展開比賽,先引導學生一起感受音樂的特點,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營造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想象力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氣氛、培養學生想象力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音樂的想象是通過聲音來完成,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設置情節、激發興趣、營造想象空間。
如以幻想為前提,以繪畫為手段,實施聯想,發現音樂美。或運用豐富的聯想編故事、創情節,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在欣賞管弦樂《閑聊波爾卡》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興趣,營造出使學生樂學的音樂氛圍,筆者特地將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閑聊波兒卡》音樂讓學生進行對比欣賞,一種是管弦樂,一種是維也納童聲合唱,為的是豐富聽覺、引發思索、激活課堂,發展學生想象空間,提高課堂效果。當學生分別聽完兩首曲目時提問:兩首音樂表現同一內容,你更愛哪一首,為什么?這一問使課堂氣氛即刻活躍起來,大家議論紛紛,喜愛合唱的占多數,原因是聲音接近他們的年齡段。接著,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管弦樂由多種樂器演奏、氣勢恢弘,具有立體感;童聲合唱聲音具有穿透力、音色優美,極具感染力。兩種不同表現形式各具特點,我們要善于發現不同音樂表現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之后,再用簡短的語言將音樂形象進行描繪,然后讓學生復聽音樂,這次欣賞給學生的要求是聽音樂的同時要展開想象,隨音樂想畫面、想情節、編故事,并按組提前進行分工,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開始認真的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想象音樂。音樂結束時,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的形象,達到了自主學習音樂的目的。
三、創設情境,情感觸發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闭n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一定的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營造相應學習氛圍,觸發學生學習情感,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融入音樂內涵學習中。例如《黃河大合唱》,歌曲里的歌詞使學生們了解一段歷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會激起學生們強烈的愛國熱情;而旋律的壯麗雄渾,則讓學生們聯想到洶涌澎湃的黃河,同時聯想到民眾的強大力量;合唱齊唱輪唱時,培養了學生們的集體主義精神;用樂器演奏時,鍛煉腦和手的協調,身體和各部位的配合以及對作品的處理;還有調式調性節奏等樂理知識,以及配器,所有這些無一不在訓練學生們的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整首樂曲通過情境的設置,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的情感想象,使學生在創造和表現的同時得到思想上的教育以達到美的滲透。
四、巧設問題,誘發學生的疑惑
孔子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具體而言,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生疑、解疑的過程。教師要會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善于發問,運用新穎、靈活且富有藝術性的課堂設疑,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提問是一門學問,不但教師提問,學生也應主動發問。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精心設計提問,點燃思維的火花,激發求知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提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音樂知識的殿堂。在教學實踐中,每上一堂課,講完一段教學內容,要運用“師生換位”的方法,讓學生當“老師”提出問題,自己則當“學生”來回答問題。這樣經過長期實踐,學生就會慢慢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習熱情也大大高漲。例如教學歌曲《紅旗頌》時,出示歌名后,可讓學生先自己欣賞范唱預習歌曲,引導他們做老師嘗試提問,既可提問老師,也可向其他同學發問。學生們會一改平時回答問題時的冷場,提問的形式隨意創造,不拘一格,把被動接受知識信息轉變為主動思考問題。因此,凡是能吸取學生注意、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提問方式,都是可取的。
總之,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善于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積極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的想象,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靈活性,提供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實實在在地學到知識,感受到音樂,提高藝術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陶冶情操,涵養性情,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斌.聽課隨感想.中國音樂教育.2007
[2]李中平.課堂有效提問方法.中國人事出版社.2014
[3]黃有良.音樂創作教學的嘗試.中國音樂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