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小四

他們都說,音樂家里很少有他那么幸運的:具備罕見的音樂天賦,祖父是著名哲學家,巨富父親品位頗高且全力支持他的音樂事業,鋼琴家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且有多方面才華,同樣具有音樂天分的姐姐與他一起相知相惜共同成長,少年成名的他在17歲就已創作出流傳至今的經典曲目,包括歌德在內的文學巨匠是他的“忘年交”,他有美麗相知的妻子及5個孩子……他是費利克斯·門德爾松(1809-1847),其名字“費利克斯”,就是“幸福”的意思。
38歲的人生太短,他仍創造了許多奇跡。父親在其年幼時請來音樂、文學、美術等領域的一流人才來教育他與大他四歲的姐姐,兩人在藝術的各領域均達到相當高的造詣;9歲門德爾松開始登臺演奏鋼琴,10歲開始音樂創作,11歲始不斷有佳作問世,12歲時與72歲的歌德成為忘年交,后者在精神上對他影響很深。16歲那年,他開創了弦樂八重奏這種室內樂形式,這種浪漫的創新方式獲得了一致好評。在孟德爾松17歲即1826年的夏天,他與姐姐迷上了出版不久的德譯本莎士比亞戲劇,而《仲夏夜之夢》讓他尤難忘懷,于是他據此寫作了著名的音樂會序曲《仲夏夜之夢序曲》,此曲一鳴驚人,而他成年后又繼續創作了《仲夏夜之夢》,兩者風格嚴絲合縫、技巧高超又頗具感染力,成為了其著名代表作之一。
門德爾松還創造了一種新的鋼琴體裁“無言歌”。他一生寫作了49首“無言歌”,影響了后世的浪漫主義音樂和鋼琴藝術的發展。他創作的管弦樂序曲《寂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可謂他高尚豐富的精神生活與優裕從容的物質生活的某種寫照。在他20歲至26歲間,他經常赴歐洲各國游歷,訪問了包括海涅、肖邦在內的一批文化名人,此外他也以鋼琴家與指揮家的身份赴多地演出,《寂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是他以音樂的方式記述此段繽紛人生的感懷,此外他也以瑰麗的畫筆與細膩的文字對此種游歷進行了多維描述。
具有磊落襟懷的門德爾松一直致力于對德國古典音樂的挖掘與推廣。因對音樂具有敏銳洞察力,門德爾松重新“挖掘”了巴赫的音樂作品,1829年他在萊比錫指揮演出了巴赫的著名樂曲《馬太受難樂》,讓這部沉睡了百余年的杰出作品重新煥發出燦爛光芒;門德爾松還不遺余力宣傳巴赫的作品,推動人們開始真正了解和重視巴赫的價值。1833年他任杜塞爾多市樂長職務,1835年遷居萊比錫并擔任格萬豪斯音樂會指揮后,門德爾松定時舉辦音樂會,按年代順序演奏了許多大師的作品,其中舒伯特的《C大調交響曲》也由其指揮在萊比錫首演。
門德爾松與舒曼一起于1843年創辦了萊比錫音樂學院,這也是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擔任第一任院長的他打造了較為完善的音樂藝術教育體系,為德國音樂人才的培養與民族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門德爾松追求完美的風格,在其經典作品之一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過程中展現無遺。他在1838年7月寫信給音樂上的知己費迪南·戴維說:“我想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讓你在這個冬天演奏。有一首e小調的旋律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回響……”但事實上,這首作品門德爾松從1838年一直寫到1844年,一直到出版前他還在不斷修改。而戴維在看到片段時就驚呼,“這會是一部傳世的偉大作品!”果然,知己就是知己,比門德爾松只小一歲的小提琴演奏大師戴維沒有說錯,這首作品一經面世就引起震撼,至今仍然是幾部最經典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門德爾松的早逝,與其親姐姐于1847年猝然辭世相關。此后幾月他帶病創作了《f小調第六弦樂四重奏》,其中的矛盾痛苦是他以前的作品里幾乎見不到的,而他也于當年11月因腦溢血辭世。壓垮他的,其實應該還有多年的沉重繁忙的工作,和充滿奉獻精神的他對于自己各方面近乎完美的要求,以及靈魂在高處的深深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