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 呂黛
[摘要]在美國電影史上,很多優秀的電影藝術家創作出一部又一部經典作品。這些影片不但能夠超越時代,具有恒久的審美價值,也清晰地標注了電影藝術的發展脈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作品便是如此。在半個多世紀的從影生涯中,他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英雄形象。伴隨著這些形象的變遷與審美內涵的多樣化,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也從浪漫主義逐步走向現實主義。本文從西部與城市牛仔形象、“反英雄”人物、女性英雄三方面,分析了伊斯特伍德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關鍵詞]伊斯特伍德;電影藝術;英雄形象
在美國電影史上,很多優秀的電影藝術家創作出一部又一部的經典電影作品。這些影片不但能夠超越時代,具有恒久的審美價值,也清晰地標注了電影藝術的發展脈絡與趨向??肆痔亍ひ了固匚榈碌碾娪氨闶侨绱恕Kc大銀幕結緣半個世紀之久,作為演員兼導演的他,曾塑造出很多生動可感、性格分明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尤以英雄人物給人印象最為深刻,也集中體現了伊斯特伍德的電影成就。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伊斯特伍德憑借三部鏢客電影,在大銀幕上建構起美國影史上最經典的西部牛仔形象。隨著西部電影的由盛轉衰,伊斯特伍德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發展,隨著一系列以都市為背景的優秀犯罪片的出現,伊斯特伍德的電影不但成為動作電影的典范與風向標,也塑造出許多充滿正義感與傳奇色彩的硬漢英雄。同時,由于影片融入了更多社會現實內容,影片的審美維度也進一步豐富和拓展。20世紀90年代開始,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仍以“英雄路線”為核心,但其影片更具現實主義風格。其英雄人物形象也更加多元化、復雜化。這一變化既體現了伊斯特伍德本人電影藝術的成熟,也表明當代電影審美文化的變遷。本文從西部與城市牛仔形象、“反英雄”人物以及女性英雄三方面,分析伊斯特伍德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一、西部與城市牛仔形象
伊斯特伍德既是一個成功的演員,也是一名優秀的導演。他參演和執導的多部影片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為觀眾塑造了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特別是“牛仔”這一極具符號特征的英雄類型。從西部片到城市犯罪片,雖然“牛仔”的視覺符號在變化,但屬于牛仔的精神內核卻始終存在。
伊斯特伍德的銀幕生涯從西部片開始。他的幾部經典影片,即“鏢客三部曲”,都是出現在美國西部片呈現衰落的時期。與伊斯特伍德合作的意大利導演塞爾喬·萊昂內打破了模式化已久的西部電影。雖然牛仔、馬、手槍、荒漠等視覺符號以及個人英雄主義敘事仍在影片中占據著核心位置,但影片突破了西部片一貫的浪漫情調、炫技表現和鮮明的道德立場,而是在渲染氛圍,表現人物精神世界以及豐富人物形象上進行了更多的審美拓展。伊斯特伍德為西部牛仔影片帶來新的審美質素。牛仔從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走向世俗化;人物從扁平化、單向度,向立體式、多樣化發展。這也表明了觀眾審美走向的變化。
在西部牛仔時期,伊斯特伍德的電影尤以《黃金三鏢客》最為成功。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的混亂時局為敘事背景,塑造了三個性格迥異、輪廓鮮明的男性形象。從敘事上看,影片層次分明,內容飽滿,有著豐富的審美空間。片中實際上并沒有嚴格的所謂好壞、美丑之分,也沒有鮮明的道德立場,而是多了幾分冷峻色彩。主人公在影片中語言寥寥,其正義感的體現,更多的是建立在“人之常情”之上,并不比普通人的精神境界來得崇高。并且,影片借賞金獵人的視角,展現了美國南北戰爭的荒誕。一名醉酒的上尉,踉蹌地拿著酒瓶告訴主人公“誰的酒比較多,可以灌醉士兵,然后送上戰場當炮灰,他就是贏家”。為了占領一架毫無戰略意義的橋,上尉不得不聽令于上司,讓他的士兵發起一次次進攻,許多年輕人命喪于此。這些畫面很容易令人想起美國著名作家克萊恩《紅色英勇勛章》中荒誕的戰爭場景。這一真實的歷史鏡像與西部牛仔的結合,為影片增添了不少魅力。此外,影片中主觀鏡頭與長鏡頭的結合,又十分微妙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空間。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美國傳統西部片的舊有模式。這些新元素的添加,使得伊斯特伍德的西部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也為其奠定了美國電影史上不可取代的藝術地位。
當西部片逐漸走向衰落后,伊斯特伍德開始將視線轉向城市。雖然敘事背景和空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牛仔的神話卻依然繼續。在都市背景下,伊斯特伍德塑造了很多充滿正義感和責任心的英雄人物形象。例如,《骯臟的哈利》中警探與冷血殺手之間的精彩博弈;《獨行鐵金剛》中倔強的追逐逃犯的庫根;《太空牛仔》中臨危受命的老宇航員柯文;《老爺車》中為了朋友和尊嚴再次披掛上陣的老兵沃爾特??梢姡谝了固匚榈乱猿鞘袨楸尘暗挠⑿蹟⑹吕?,敘事與人物形象都漸趨多樣和真實豐滿。這些故事既保留了西部影片的精神內核,契合美國傳統文化中的英雄崇拜,又與現實生活相對接近,映射出一定的社會問題。這是伊斯特伍德影片成功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期間,伊斯特伍德又拍攝了一部西部牛仔片《不可饒恕》。這部影片為其贏得了包括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兩個重量級奧斯卡獎項。影片講述了三個賞金獵人共同追殺暴徒的故事。夢想成為牛仔的年輕人與棄惡從善的老槍手這兩個主人公,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牛仔,他們與伊斯特伍德此前所塑造的諸多西部牛仔形象大相徑庭。影片沒有了傳統西部片的浪漫主義色彩,而是充滿滄桑、深沉又略帶溫情的現實主義感。雖然西部片的衰落已經不可阻擋,但這部影片被肯定也表明了觀眾心中仍有牛仔情結,也表明了伊斯特伍德在電影藝術上的成熟和新的成就。
二、“反英雄”人物
在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中,也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英雄(anti-hero)人物形象。這些人物與傳統的英雄定義有著很大的區別。他們或身上有諸多與傳統英雄不符的人性弱點,經歷了從令人厭惡到被人接納和肯定的過程;他們或本是普通人,在困難和危險面前表現出惶恐與膽怯,最終走上磕磕絆絆的“英雄之旅”;他們或有著崇高的理想,卻缺乏實現英雄夢的能力,等等。傳統英雄的臉譜化,與“反英雄”人物的多樣性相比,顯然后者更具親和力與戲劇性。
《不可饒恕》中的“庫費小子”,《老爺車》里的沃爾特,《美國狙擊手》里的凱爾等,都是伊斯特伍德電影中典型的“反英雄”人物。他們反英雄的一面又不盡相同。這些形象與標準化的傳統英雄形象截然不同,賦予了影片獨特的審美氣質和敘事張力。例如,《不可饒恕》里夢想成為真正牛仔的“庫費小子”是個近視眼,最多能看到50碼遠,以至于差點誤傷了前來尋找他合作的威廉·莫尼和奈德。以往西部片中的“對決”就在電光火石之間,勝負立分,生死立判,而《不可饒恕》中卻沒有這種牛仔之間的公平對決。庫費小子趁第二個牛仔上廁所時,連開三槍將他射殺?!独蠣斳嚒分械脑侥侠媳譅柼厥冀K受困于戰爭的陰影當中,離群索居,性格孤僻?!睹绹褤羰帧芬矝]有大篇幅地去表現戰爭場面和凱爾的英勇,而是以戰爭為敘事背景,展現其對個體生活的影響。
在這些影片中,“反英雄”人物從某種程度上說都具有一定的悲劇性,這體現出電影創作者視角的變化和立場的重置。導演從這些“反英雄”人物的視點出發,引出諸多現實社會中普通人所面臨的生存困境。人性、宗教、道德信仰、種族問題等,在伊斯特伍德的這些影片中都有所涉及。例如,《老爺車》中,導演以一個孤獨的退伍老兵的生活經歷,引出暴力、宗教信仰以及種族偏見等社會問題。雖然,在這些影片中,導演對美國西部片的英雄主義和暴力元素皆有沿用,但與此前西部片中的牛仔和城市硬漢相比,其顛覆性敘事是極為明顯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對暴力的思考。以暴制暴在傳統西部片中是一種社會秩序重建、快意恩仇的手段,但在這些“反英雄”人物身上,顯然暴力并沒有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反而是暴力的傷害被更多地凸顯出來。正如伊斯特伍德對《不可饒恕》的看法:“人們可以從中看到一次復仇的成功, 不過, 在這個故事里實際上任何人都無所得, 甚至人人都有所失, 失去了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生命的一部分。這就是當人們為了復仇而熱衷于暴力的時候所發生的事情?!睂Ρ┝ΜF實主義式的審視與質疑,消解了英雄電影的傳奇色彩,增加了更多的人文性內容。
三、女性英雄形象
伊斯特伍德在其從影的半個多世紀當中,塑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銀幕硬漢形象。實際上,在他的英雄敘事中,并非清一色的男性世界,女性英雄雖然不多,但也令人印象深刻。伊斯特伍德影片中女性英雄的加入,與20世紀女性主義在文學與藝術領域的興盛不無關系。強調女性的獨立,享有與男性平等的社會權力是女性主義批評理論的核心命題。從20世紀后期開始,美國電影中女性英雄形象越來越多。例如,《殺死比爾》里的黑曼巴,《饑餓游戲》里的凱特尼斯,《永不妥協》中的布羅克維奇以及《末路狂花》中的兩位女主人公塞爾瑪和路易斯。這些人物形象不僅向觀眾展現了女性身上所具有的,并不比男人遜色的英雄氣質,也揭示了現代社會女性所面臨的種種生存困境。
伊斯特伍德的《百萬美元寶貝》和《換子疑云》也堪稱女性主義電影的優秀作品。兩部影片中的女性都具有超越常人的堅韌與勇敢。在伊斯特伍德導演的女性英雄影片中,可以看到對英雄傳奇敘事的進一步消解。
影片從日常敘事出發,從英雄大情懷轉向對小人物的情感書寫。她們的付出不是為了除暴安良,匡扶正義,而是出于自我認同的需要,出于對現實命運的反抗。例如,《百萬美元寶貝》里,拳臺一直以來是體現男性力量與氣質的典型象征。伊斯特伍德卻選擇女性成為拳臺上的主角。女主人公麥琪在成為一名職業拳手之前,從未有過穩定的生活。她13歲開始洗盤子、當女招待,年過30依然單身,收入微薄。在快餐店工作的她,甚至撿拾客人剩下的牛排充饑?!霸诔砷L的過程中,她只知道一件事,自己是個垃圾?!丙滅飨胍C明自己的決心和不懈的努力終于讓一直拒絕她的教練弗蘭克回心轉意。雖然弗蘭克帶著麥琪一路過關斬將,走上了事業巔峰,但麥琪最終卻因為拳臺上的一次意外,走向命運悲劇。《百萬美元寶貝》中的女性形象褪去了英雄的傳奇色彩,轉而透射出濃郁的悲情意識。影片以英雄敘事為表象,揭示了現代社會人的生存困境與精神上的孤獨本質。這部影片體現了導演深切的人文情懷,也是其對暴力省思的繼續。
伊斯特伍德另一部以女性為主人公的影片《換子疑云》也同樣表達了現代社會人的孤獨。影片中既有顯性的暴力,也有對社會隱性暴力的揭示。單親母親、連環殺手、失蹤的孩子、冷漠的政府與警局,這一切都指向現代社會的諸多問題。社會暴力引起的個體安全感喪失、政府與警局的官僚作風所導致的信任危機、單親家庭的諸多問題等??死蛩雇∫砸患褐εc國家機關進行對抗,堅持法庭的裁判有誤,甚至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失去的兒子。其中,男孩父親這一男性形象的缺失以及作為社會主導的男性話語所施加的暴力,體現出導演審視生活的獨特視角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
綜上所述,伊斯特伍德在其半個多世紀的從影生涯中,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英雄人物形象。伴隨著英雄形象的變遷與審美內涵的多樣化,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也從浪漫主義逐步走向現實主義。這些人物形象,折射出電影創作者對現實生活和生命本質的思考,賦予了影片深沉與獨特的審美境界。
[參考文獻]
[1] 呂遠.“英雄的歷程”——好萊塢主流故事模型分析[J].當代電影,2010(10).
[2] 楊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電影導演藝術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5.
[3] 史麗萍.伊斯特伍德與好萊塢電影中的英雄情結[J].電影文學,2015(24).
[4] 賈婷.一個倔老頭的“終極關懷”——電影《老爺車》所帶來的人類學思考[J].小說評論,2013(S1).
[5] 林冬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從“西部牛仔”到“全能大師”[J].電影,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