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近期東莞信托被罰,這已經是今年的第二例。有統計顯示去年以來至少有三家信托公司被罰。對于信托的管理,監管層有加強的趨勢
繼年初平安信托被處罰千萬之后,近日,東莞信托因“信托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東莞銀監分局公示罰款20萬元。
對于被處罰情況,東莞信托在網站發布了一則致投資者的信,表明處罰原因為“某個信托項目的管理與監管要求存在差距”。對業務具體情況和相關信息,東莞信托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一切以網站公告和年報披露為準。
處罰與項目管理有關
5月底,廣東銀監局東莞銀監分局公開行政處罰信息,東莞信托因“信托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處罰款人民幣20萬元。
監管方面對東莞信托的處罰依據為《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第四十七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辦法》第四十六條,不過記者查詢上述政策法規相關條文,由于指向寬泛,很難判斷違規的具體原因。
而隨后,在針對處罰發布的公告中,東莞信托表示處罰因“項目管理與監管要求存在差距”。
2015年年初,中國銀監會在全國范圍開展現場檢查,東莞銀監分局對轄區銀行、信托等多家金融機構進行了抽查。“由于抽查中發現我公司某個信托項目的管理與監管要求存在差距,東莞銀監分局于2015年11月2日對我公司做出罰款人民幣20萬元的行政處罰。”
受罰項目已兌付完畢
針對處罰是否會影響投資人的利益,東莞信托表示目前該信托項目已正常兌付完畢。
作為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信托公司,東莞信托最主要的兩名股東為東莞市財信發展有限公司和東莞市財政局,分占43.5%和30%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數信托公司縮減信托業務而加大自營的當下,東莞信托的信托業務收入占比一直較高。
從營收分布來看,自2011年以來,東莞信托的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而即便是2015年,該占比也高達75.62%,并保持了一定增長。
持續穩定的信托業務開拓給東莞信托帶來了業績的增長。2015年東莞信托凈利潤4.92億元,根據Wind統計,這樣的業績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45位,作為注冊資本偏低僅12億元的信托公司,這樣的業績也超越了諸多實力遠高的公司。
但既是倚重信托業務,又為何在管理上出現疏忽?東莞信托未正面回復本報記者提問,但從年報來看,2015年隨著監管層一系列配套監管政策相繼出臺或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東莞信托已意識到了“強監管”和“促轉型”的兩大監管路徑。
東莞信托在年報中表示:一是銀監會監管架構改革,專設信托監管部,將對信托的監管從非銀行金融機構中獨立出來,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對信托業的監管力度。二是在具體監管執行措施上,信托業保障基金正式進入實施階段,《信托公司條例》、監管評級等多次征求意見,信托業協會行業評級正式實施,使得監管治理體系更加具體透明;對《信托產品》(傘形信托)的監管,證監會也曾多次強調券商“兩融”業務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活動。三是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互聯網信托”概念,為信托轉型指出了一條新道路。
“處罰目前來看還是個案,從銀監會近期的監管文件和領導講話可以看出,對信托公司監管已越來越嚴,各地銀監局之間也有差別,有的地方原來比較松的可能現在會更嚴。”一位信托部門總經理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信托業務監管趨嚴
很顯然,伴隨著信托業轉型發展向縱深邁進,監管層對信托業務的管理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近兩年信托業不斷出臺新文件,例如99號文、58號文等,都涉及對信托風險的防范控制,這對信托公司而言是硬性規定,因而能起到較好的效果。而法律文件的出臺,也從側面提示了近兩年信托風險的不斷積聚,信托兌付壓力以及信托風險項目的增加,需要監管層出臺文件持續檢測,并督促化解實質風險,為信托業健康有序保駕護航。”格上理財研究員歐陽嵐表示。
盡管相對監管機構對銀行開出的“罰單”,信托受到的處罰數量較少。但從銀監會及各分支機構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2015年至少有3家信托公司因資金池業務違規、用非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財產設立信托等原因受到地方監管機構的處罰。
其中兩家位于廣東,一家位于山西,受處罰原因包括“信托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用非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財產設立信托”、“將信托財產的部分收益確認為子公司收入”、“資金池業務投向不合規”等。另有部分信托公司高管因違規而受罰。
“管太松,不利于業務規范和預防風險;管太嚴,對信托功能靈活性也有影響,不利于新業務的拓展。其實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一個度,太嚴太松都不好。”采訪的最后,上述信托領導還是透露出了一絲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