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9歲,患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病多年。上個月做動態心電圖檢查,提示:1.竇性心律。2.偶發房早。3.頻發室早。4.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請問我該如何治療?
江蘇 傅先生
傅先生:
對待頻發室性早搏絕不能掉以輕心,它有可能發展成室速或室顫,危險性極大。您的室早與多年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癥有直接關系,可認為是非生理性早搏,是老年人心臟器質性病理變化所引發的室性早搏。典型的臨床表現有:心悸、心跳停頓、咽喉牽拉不適等。正常人是感覺不到自己心臟跳動的,如果您突然感覺到心臟在突突跳動,那就叫“心悸”,或者突然感到心里發空,不落底兒,這都是比較典型的早搏癥狀,應該趕快去做檢查。如果進一步出現胸悶、氣短、夜間憋醒、不能平臥等癥狀,那已經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已經不算早期了。
早搏也分良性和惡性。一般來說,良性早搏,即功能性早搏發作較少,而病理性早搏發作較為頻繁。但也有病理性早搏偶發(發作較少)的情況。因此,如果僅僅以發作次數來判斷早搏的危險程度是不夠的。應抓住以下幾點:
首先是根據患者本身是否伴有心臟病,常見的有冠心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如果確定沒有以上疾病,那么發生功能性早搏的可能性較大。否則,可能為病理性早搏。
第二,要看早搏發生的部位,即為房性早搏還是室性早搏。通常,室性早搏的嚴重程度相對較高。
第三,根據早搏發生的頻繁程度來做判斷。例如1分鐘內發生次數超過6次(不過也有發作較少的),可能是病理性早搏。
第四,還可以通過家族史來判斷。如果家族內有相似癥狀存在,尤其是引起猝死的情況,那么危險程度也較高。
無論良性惡性早搏,都應該堅持養成定時起居的好習慣、戒煙戒酒、定時定量用餐,不可暴飲暴食、過飽或是過饑,清淡飲食,全面攝入各種營養元素。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以不感到不適為主。
心臟早搏并不可怕,只要注意早發現,早防治,會收到滿意效果。您發現的比較早,只要堅持正確治療,效果一定不錯。
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王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