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
傳統觀念認為植物發芽等于有毒,不宜食用。其實不盡然。那到底哪些發芽食物可以吃呢?
發芽的土豆要扔掉
土豆為茄科植物,生長過程中會產生龍葵堿。龍葵堿是種天然毒素,可幫助植物對抗病蟲害,但卻可能導致人體急性中毒。尤其當土豆發芽時,龍葵堿會增加5~6倍,且龍葵堿有熱穩定性,即使烹煮也難以破壞其毒性,若吃進體內可能導致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中毒癥狀。因此,家中的土豆發芽了,還是建議整個丟掉,不要只將發芽部分挖除。
發芽的紅薯可以吃
紅薯發芽后并不會像土豆一樣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將紅薯上長的芽去掉后還是可以吃的,并不會出現傳說中的中毒現象。但有一點大家要注意,紅薯長芽后,由于營養和水分大量流失,吃起來不僅口感不好,而且還會失去食用價值。營養學家認為,紅薯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對很多種疾病有食療的作用。吃紅薯的好處很多,但必須要講究科學的方法。
雖然紅薯發芽后可以吃,但是如果表皮呈褐色或出現黑色斑點也不能食用,因為是受黑斑病菌污染所致。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使紅薯變硬發苦,對人體肝臟有害。這種毒素雖經水煮火烤,其生物活性也不會被破壞。
大蒜發芽會產生更多抗氧化物
蒜瓣久置后發芽,并不代表壞掉,千萬不要丟棄。韓國科學家發現在蒜苗冒出來的第五天時,抗氧化物含量達到最高值,比新鮮大蒜所含的抗癌、抗老化物質的含量還高。不論大蒜或蒜苗,都是健康的好食物,都含有硫化物,可抵御動脈粥樣硬化、降血壓與抗癌。稱它們是最健康的食物,一點不為過。
黃豆發芽后營養有變化
本身就含有豐富蛋白質、異黃酮素的黃豆,經過發芽過程,會產生一些變化。發芽黃豆含有維生素A與維生素C,利于人體免疫功能。研究發現,黃豆發芽在1~7厘米內,嘌呤含量會下降到40~50毫克,主要因為水分增加,細胞分裂活動旺盛,對于尿酸高、痛風患者較為安全。不過,研究顯示黃豆的蛋白質含量會隨著發芽下降,素食者在攝取上仍應注意另外補充蛋白質。
花生發了芽但沒發霉可食用
很多人都認為,發了芽的花生吃不得,因為里面會產生大量的黃曲霉素(一種致癌物質)。其實花生發芽并不是不能吃,只是因為花生發芽和發霉所需要的環境條件是一樣的。
很多發了芽的花生也會出現發霉現象,這是因為長芽的花生外皮被破壞后,很容易滋生黃曲霉毒素,而發霉的花生黃曲霉毒素含量會很高,所以,很多人不吃發了芽的花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鑒別發芽的花生究竟有沒有發霉,可以剝開花生,看看花生表皮有沒有變黃變褐,或者有沒有一層黑色或黃褐色的細菌孢子菌絲;其次可以淺嘗,入口有沒有苦味或霉爛的異味,如果有霉變就不可以吃了。
下面這些植物發芽后也可以食用:
芝麻
韓國學者曾發表研究指出,芝麻在浸泡催芽4天后,脂肪含量明顯減少,亞麻酸、磷、鈣含量增加,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芝麻酚的來源。
蕎麥
近年來韓國研究發現,發芽后的蕎麥能有效降低血壓,對于脂肪肝也有抑制作用。目前發芽蕎麥相關產品以日本較多,包括面條、營養品等。
大麥
研究顯示,大麥在催芽后,營養價值獲得改善。在發芽第2~5天,發芽大麥仁里的纖維、二脂酸甘油酯增加,也變得容易消化。
事實上,歐洲啤酒發酵的制造過程,就是利用大麥種子發芽時產生大量的淀粉酶,將淀粉分解成醣類,以利啤酒酵母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