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創業中一根針捅破天的針是什么?第一,是精準的用戶人群畫像;第二,是買單的意愿強弱;第三,是產品交易的簡單易操作。它不是教科書式的分類,它不是一個小眾需求或類目單一化,而是購買欲的精確濃縮。天是什么?第一,是那根針的線牽著的是一個海量的可擴展的人群,第二,是這個人群的可互聯網化。
@銷售很簡單:1.顧客要的不是便宜,要的是感覺占了便宜。2.不要與顧客爭論價格,要與顧客討論價值。3.沒有不對的客戶,只有不夠好的服務。4.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合適的產品。5.沒有賣不出的貨,只有賣不出貨的人。6.成功不是因為快,而是因為有方法。
@程世旭:沒必要去取悅不喜歡你的客戶,但我們又必須直白地跟客戶表白,如果他們沒有反應,放棄是對的。在愛情里也同理,悲劇的是很多人往往不能理智地看待,反而變本加厲地去追求。不管是愛情還是銷售,道理很簡單,是你自己愚蠢。
@曾祥文-如意情顧問:1.市場與營銷,一個單詞兩種翻譯;2.營銷=商機研究+資源配置的管理與創意;3.所以,市場部=市場研究+商機分析+產品開發+渠道戰略+品牌戰略,是科學+藝術,是管理+創意;4.營銷的最高境界是讓銷售成為多余。
@黃若_我看電商:這個時代做電商,就要以宣傳個人品牌為主……這種話有一定道理,但不要去打標簽,非堅持這個。要注重渠道,尤其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只要有人的平臺都值得去嘗試……可以出貨的渠道都可做,貨賣不出去談品牌有何用?
@莊帥:互聯網公司為什么要搶占學生市場?1.學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2.學生市場口碑傳播非常快。3.低價對學生市場最有效,容易沖動。4.學生市場集中,營銷成本低很多。5.學生消費力強,因為生活壓力較小。但是學生也很簡單,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公司,不應該坑害學生群體!例如互聯網外賣、分期貸款等。
@杜子建:1.不要耽誤消費者的時間(忙);2.不要消耗消費者的大腦(煩);3.不要推婉拒消費者的授權(信);4.不要影響消費者的情緒(惱);5.不要受制于消費者的審美(審美權歸第三方);6.不要掏空消費者的口袋(宰)。7.不要否定消費者的一級需求(次級需求可以否定)。
@方雨007:微商招代理照樣有戲!對于爆款品類、熱銷品類的品牌來說,總代的資格基本上還是一堆人擠破頭瘋搶,對于大量剛涉足這個市場,或者產品還沒熱起來的品牌來說,想省事只靠招代理進入這個市場的肯定沒戲,只能老老實實做好產品創新,招納零售代理去擴大用戶基礎和代理基礎。所以,微商只靠招代理發展這事只針對已經做起來的品牌才有戲,也只有他們能玩,不在此列的還是流流口水就好。
@龔文祥:在中國做互聯網生意,線下落地很重要,純靠線上的系統機器是不行的。比如上海一家公司只做“天貓店買賣”這個生意(重度垂直細分到不能再細分的生意),全國有幾十家分公司,上千業務員只做這一個生意,營業額上億元據說準備上市了。就是因為落地做得好。
@電商運營吳平:直通車最重要的是思維,而不是質量分至上,每個計劃都要有目的。比如測圖計劃就是短時間內選出優質寶貝抓取圖,選詞計劃就是為熱賣寶貝選出優質關鍵詞及建立店鋪關鍵詞庫,熱賣計劃就是降低PPC及引更多流量,思維遠比技術重要得多。
@電商叔叔:當一個新生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8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張有為:當下,信任成了網商的第一要務,在微博上同樣如此,沒有信任則沒有生意。普遍泛濫的假,想盡辦法作假,窮盡作假之能事,難道只有一個“餓某某”嗎?“車某某”造假作假能力,匪夷所思,連我這個與時俱進的網絡老鳥都自慚形穢,聰聰啊聰聰,登上如此聰聰的絕嶺雄風。信任,越來越像奢侈品了。
@張有為:不要幻想所有人都是你的客戶,你的客戶一定是你自己定位好的。因此,你只要去感動那些應該是你客戶的那些人,其他所有人對你的產品與服務評頭論足都無須去多在意,否則你就變成了“四不像”,最后你自己什么客戶也沒有了。想要什么人都成為你的客戶,其結果必然是什么客戶都不是你的。
@吳蚊米:【史玉柱:七招營銷新產品】①確保產品的名字是容易記住的;②用一句話概括出你的這個產品是什么;③確保產品具有很強的視覺個性;④要有一個有關該產品故事的絕妙創意;⑤利用多個渠道進行推介;⑥一層一層抽絲剝繭地向公眾發布你的信息;⑦強調團隊協作。
@錢皓-互聯網分析師:網紅本質是傳統商品尋找的新營銷路徑,其核心卡位一端掌握在社交平臺手中:1)通過大數據挖掘不同類型的網紅;2)網紅的運營管理能力;其核心卡位另一端是高品質快反應的供應鏈,制造性價比高符合潮流趨勢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