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我們的高考

《留學》雜志社社長 孫獻濤
上周末《留學》社在濟南搞了一場“國際高考論壇”,六十余家機構參會,省城里吃留學、移民、語培這碗飯的老總大半蒞臨。一位年輕的“總”似乎終于找到了組織—“前年省教育廳召集我們開過會。”
吃著教育的剩飯,操著部長的苦心。這是我作為論壇主持人的感慨。“兩會”上袁貴仁部長還就“全國高考一張卷”顧左右而言他,“兩會”后留學界就開談國際高考這樁大生意了。
大留學行業的從業者,一直都在公立教育的邊角處找食吃,經常拾遺補漏,偶爾挖挖墻角。看著論壇上一水兒的八零后機構老總,片刻之間我有些走神:這些對國際教育越來越熟悉和擅長的青年才俊,一旦環境變化、條件允許,他們將成為新一代國民教育的領頭羊,有能力舉辦“人民滿意的私立教育”,本屆人民等不到,下屆人民有可能。
本期《留學》封面人物、北京昌平新東方外國語學校校長王鵬已經走得很遠了,正在私立教育領域實施普惠式教育。對于公立學校無法滿足的優等生和差生,他設計了兩套教學進度,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吃得飽、吃得好,在學校里解決全部學習問題,不必再牽著家長的衣襟,到處去拔分和補課。
針對國際高考,王鵬和他的團隊研發了一套融合美英兩大體系的獨門絕技,取英系A-Level課程之長,補美系AP課程之短,使之更適應中國高中學生的留學需求—在四年高中階段,打下堅實的外語基礎,同時補上中國學生普遍缺乏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術寫作的能力,以及歐美高校本科期間必備的基礎學科知識的累積。讓學生既有歐美高校所要求的學識和學力,又有應對國際高考的考試能力,左手金剛鉆右手敲門磚,王鵬說這是個慢功夫,考驗的是老師的韌性和學生的堅?持。
但是時間不等人,家長們都希望更快一點見效,早一點擺脫小升初、中考、高考的磨難。這種既現實又虛妄的緊迫感,把懷抱教育理想的語培機構都改造成了應考速成班。還是說回濟南論壇,CSYBI教育集團創始人肖善文拎起竹竿將一船人打翻落水——
“現在國內絕大多數A-Level培訓機構,嚴格意義上講,都還是Pre-A-Level。”
如何平衡供需?如何調節快慢?多幾個王鵬,多一些新西方、新南方、新北方,或許有戲。
聯系郵箱
sunxiantao@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