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eithian
?
漁殤
撰文|Leithian

2015年,英國著名演員海倫娜· 柏翰·卡特為支持“FishLove”運動,喚起外界對海洋環保運動的重視, 克服了自己對魚類的恐懼, 與一條重達2 7 千克的金槍魚拍攝了一組照片。2016年3月2 3 日, 為了繼續支持這項環保運動,包括奧斯卡影后艾瑪·湯普森在內的更多明星褪去衣衫,與魚兒們合影拍攝“大尺度”照片。

由于過度捕撈,近年來英國海域的魚類處境堪憂。“FIshLove”活動在英國發起,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希望喚起人們對海洋生物的關注,以及對過度捕撈的抗議。
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用智商和科技“碾壓”其他生物。海中的魚兒似乎取之不盡,食之不竭,捕魚船只也越來越多,越捕越狠。然而目前隨著各個沿海國家近海水域魚類資源的短缺,近海魚荒已經成為了一個足夠引起各個國家關注的世界性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家都認識到:無節制的捕魚,不是個事兒啊!
造成近海魚類資源枯竭的惡果,漁具的“無理”使用顯然是罪魁禍首。其中爭議最大的,非拖網捕撈莫屬。
拖網捕撈利用漁船拖曳囊袋形的網具,迫使捕撈對象進入網內,按照船的行進方向,可以主動靈活地拖捕魚群。操作相對簡單、漁獲量大是拖網捕撈的優勢。然而,拖網捕魚也可能給海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
個體過小的魚,經濟價值極低,而且多是魚類幼苗。為了保護海洋環境,讓幼魚安全生長,絕大多數國家對出海捕魚的漁網網眼都有大小限制。例如在我國,專門規定了多種魚類準許捕撈的尺寸,還規定了漁民應用網眼直徑超過39毫米的漁網捕魚。然而,很多國家都有一些違規的漁船,使用網孔低于10毫米的“斷子絕孫”網進行捕撈,不管什么魚進入網口,就別想出去。這樣拖捕的漁獲,品種雜亂,大小不一,不但影響了經濟價值,還嚴重破壞了魚兒的生殖循環。
拖網捕撈對海洋環境的最大破壞,就在于它對海底世界的毀滅性“掃蕩”。你能夠想象在海底“犁地”是什么景象嗎?在近海海域,海底通常比較淺,很多漁船的拖網作業,能夠讓漁網直接拖到海底。大網從海底拖曳而過,在帶走大量魚蝦的同時,也給海底平滑的泥沙“犁”出了一道道溝壑。不僅大量的近岸魚類被一掃而光,大量的海底沉積物還會被拖過的大網激起。珊瑚、海綿和其他動物都會遭受滅頂之災。而且,經過這樣破壞的海底環境,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得到恢復。美好的魚類棲息地也就蕩然無存。
隨著科技的發展,拖網捕撈的船只功率越來越大,網也越來越大,能夠作業的水域也越來越深,甚至600米以內的海底,都能讓大大的拖網“拖底”。拖網的毀滅性掃蕩,正在攻擊著深海海底。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深海海底捕到的漁獲量占全球總漁獲量的比重低得可憐,只有0.5%,深海拖網捕魚往往會捕獲更多不受歡迎的物種而非有商業價值的魚類。在歐洲的一些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的研究中發現,不想要的物種或副漁獲物的體積相對于目標商業物種的體積在600米至800米區域顯著增加。其中鯊魚和鰩魚的增加尤為明顯,還包括一些瀕危物種。即使這樣,卻還有一些漁船伴隨著轟鳴的馬達聲,掃蕩著越來越深的海底。
拖網捕撈的另一個負面作用,就是它欠缺選擇性。一次拖網作業,常常捕到數量巨大且多種多樣的非目標物種(副漁獲物)。其中不乏一些瀕危物種,比如海龜。并且漁網長時間的拖曳,會造成大量非目標物種和有價值物種的幼體在被放生前就已經死亡。非目標物種在海洋食物網中可能起著鞏固生態系統進程和運行的關鍵作用,非目標物種的死亡最終也會影響到有經濟價值魚類的生存。
鑒于拖網捕魚對海洋環境的破壞,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逐漸限制或禁止了用拖網作業方式捕魚。為保護近海生態環境和魚類資源,我國香港地區就在2012年12月31日頒布法令,禁止在香港水域內進行拖網捕魚。香港漁護署不時會派員巡查,并與水警聯合行動,打擊非法拖網捕魚。在2013年,成功查處了20例非法拖網捕魚,而在2015年,多達39起拖網捕魚的案例被成功查處。
歐洲議會于2013年12月批準歐盟出臺水域限制深海拖網捕魚的限令——重點針對用加重漁網在深海海底拖曳以捕撈有價值的魚類的做法。由于這個限令需要得到歐盟各成員國部長的批準。此限令并沒有完全生效,然而,大多數漁民接受了科學的調查結果,自覺避免去更深(超過600米水深)的深海捕魚。但仍然有一些漁船破壞著600米以內水深的海地環境。




Tips
其他一些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捕魚方式電捕魚:電捕魚是一種用高壓電捕捉魚類的非法的捕魚方式,毀滅性強,無論對魚、對人,還是對海洋生態環境都有著巨大的危害,漁船所過之處魚類死絕,漁汛資源3年內不能恢復。根據中國《漁業法》,電魚是明令禁止的。
密目網:用錨固定在海里,利用潮流把魚帶到網里;大魚、小魚一起捕,最后連魚卵都不放過。
每年4到6月,是蝦的產卵期,有些漁船通過在網中加設密眼襯網濾捕蝦子。捕完大魚捕小魚,最后連魚卵都不放過。可謂真正的“斷子絕孫網”。
燈光圍捕:利用魚的趨光性進行圍捕。
一些海域一到晚上,大小的漁船全開足燈光,望過去海面亮如白晝,很多魚類都有趨光性,一見到光就都游攏過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被捕撈上來,對魚類資源的毀滅性極大。

捕蝦船:沒魚捕就捕蝦,用裝著上百伏直流電的拖蝦網掃蕩大海
捕蝦船和電捕魚有些類似,都是用電橫掃大海,不過——魚已經被電捕魚給弄沒了,就只能捕蝦了!如今蝦,大概也快被電完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技術、工業與經濟部門前主管莫妮克·巴爾比也曾表示,捕蝦船捕撈物中有60%以上被丟棄,這是全球最嚴重的環境破壞行為之一。
解近海無魚之困,自東海浙江始“建議政府休漁期再長一點。”“處罰越嚴厲越好!”“漁民和老百姓應該補貼一點。”“魚苗放一點兒下海。”
“為了我們漁民的下一代有魚吃,為了我們中國人每個人的下一代有魚吃!”


我國過度捕撈的問題也非常嚴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現在漁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以浙江省為例,“春天黃魚咕咕叫,夏天烏賊曬滿礁,秋天蝦兒到處跳,冬天帶魚整網吊。”曾經是我國東海引以為傲的漁業順口溜。浙江是魚米之鄉,22萬平方千米的浙江漁場曾是我國的海上糧倉。然而由于海洋生態惡化和捕撈過度擴張,現在漁民的日子難過了許多。“以前出船不到一小時就能捕到魚,現在出船六七個小時才有收獲,魚越捕越小,越捕越少。”浙江的老漁民這樣感嘆。東海魚倉面臨著“魚倉鬧魚荒”的尷尬局面。
非法漁具泛濫,“三無”漁船猖獗,是“東海無魚”困境的重要原因。
一些輕型漁船會趁著夜幕降臨,打著微弱的燈光陸續出港非法偷捕魚蝦。這些船每天晚上出海,次日清晨返回,沒有船名號、沒有船籍港、沒有漁業船舶證書,被稱為“三無漁船”。
Tips
海洋捕撈怎么分?
按照作業范圍的不同,現代漁業捕撈主要分為沿岸漁業、近海漁業與遠洋漁業。捕撈方式也各有不同。
沿岸漁業,主要是指在離岸12海里以內的領海以內從事的海洋漁業。沿岸漁業的捕撈方法一般比較簡單,使用地曳網、刺網、定置網等方式進行捕撈。
近海漁業,通常指在離岸12海里至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之內從事的海洋漁業,通常以中型漁船為主,使用拖網、巾著網、圍網等方式進行捕撈。
遠洋漁業指遠離本國漁港或漁業基地,在別國沿岸海域或深海從事的海洋漁業,通常以大型漁船為主,捕撈作業方式主要有拖網、圍網、延繩釣、魷魚釣等方式。
目前,由于200海里漁業專屬經濟區劃分以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枯竭的問題,大力發展遠洋捕撈已經成為了各沿海國家特別重視的問題。國外漁業發達國家的大型拖網漁船,總長度可以達到140米,船寬18米,魚艙容積達到1萬立方米以上。而且,國外的大型漁船圍網、拖網捕撈裝備也十分先進,一般都是采用了先進的液壓傳動與電氣自動控制技術,設備操作安全、靈活、自動化程度高。


據調查,在2013年,浙江省"三無”漁船的數量達到最高峰,約有1.3萬條三無"漁船,數量為合法漁船的50%以上。加上肆無忌憚的違規造船,氣焰囂張的跨界作業明目張膽的偷捕濫捕,漁場秩序亂象叢生。蚯蚓大的小帶魚,硬幣大的小雜魚,紅泥狀的幼蝦最終都以極低的價格被收購做成飼料。每年浙江漁場300萬噸的捕撈產量中,就有100萬噸被加工成魚粉。捕撈幼魚的經濟價值極低,而且嚴重破壞了經濟魚類的生長環境與繁殖。魚蝦休養生息的時間不夠,“小"得讓人不忍心看但照樣有攤販在賣,有飯店、市民、飼料加工廠在買;而價低利薄刺激漁民濫捕更多幼魚,魚變少了就增加捕撈量,或把網織得更密更細,一天天形成了惡性循環。
為打擊違法違規,近年來各地漁政執法人員都開展了大規模行動。然而,違法違規者并不會束手就擒。直接割掉起了一半的漁網毀滅證據逃逸,在船舷上插尖頭鋼管拒絕執法船只靠近,抱煤氣瓶揚言與執法人員同歸于盡,甚至直接駕駛船只撞擊執法船艇。面對極端暴力抗法手段,執法人員只能不顧危險,飛身跳幫,強行登船,很容易出現傷亡。
為扭轉“東海無魚”困局,整治海上生產亂象,保障漁民長久生計,在2014年,浙江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作出“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建設重要決定。將浙江漁場修復振興作為近期要取得突破的重點工作。要求著力建設海上糧倉,確保魚米之鄉“岸上有糧,海上有魚”。

Tips
啥是休漁期?
休漁是為了讓海洋中的魚類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長時間,每年在規定的時間內,禁止任何人在規定的海域內捕魚。
自1995年以來,我國在黃海、東海2大海區開始實行2~3個月的伏季休漁期,南海也于1999年開始實行。夏季是海洋經濟魚類繁殖和生長的重要時期。科學實踐證明,在伏季休漁保護了主要經濟魚類的親體和幼魚資源,使海洋漁業資源得到休養生息,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漁船在休漁期間也節約了生產成本,休漁結束后漁獲物產量增加、質量提高。
對于依法嚴管,很多違法違規漁民并沒有在一開始就主動服法,理解配合。沿海多地都曾經發生過群體性上訪事件。“鬧訪、纏訪、無理訪”的現象也不在少數。按照“走群眾路線”、“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浙江漁場修復振興工作始終堅持“堵疏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工作方法。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三無”漁船船主以棄捕換養老、換補助、換再就業。推動傳統捕撈漁民向休閑旅游、水產養殖、遠洋漁業、專業管護來料加工等行業轉移。促成全省主動上交“三無”漁船共計9479艘,占總數的75%。
通過一年多努力,這次被稱為“史上最嚴執法”的專項行動成效顯著,浙江漁業生產“無序無度”和“酷漁濫捕”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沿海30個有取締任務的縣(市、區)基本完成取締任務,實現“三年任務一年完成”。全省“三無漁船”船主思想發生重大轉變,依法治漁、守法捕魚的觀念逐步成為共識。休漁期間,發現違法捕魚行動,他們還積極舉報,協助執法。
上交的“三無”漁船數量多,如何處置也成了大問題。如果將“三無”船舶全部解拆,不僅費財費力,也是對資源的浪費。最終,“三無”漁船除了被拆解以外,還有一部分船只轉作人工魚礁、護漁保潔、景觀展覽以及養殖、休閑等非捕撈用途。
據了解,按照計劃,浙江省在2017年,將全面取締涉漁“三無”漁船,全面完成“船證不符”漁船整治,基本杜絕非法捕撈,初步建立國內海洋捕撈漁船轉產退出機制,全省壓減捕撈漁船功率50萬千瓦以上。
在打擊整治的同時,浙江清楚地認識到海洋生態修復的必要性。要想徹底恢復“東海魚倉”的美譽,不僅要打擊整治非法捕魚,還要治理海洋污染、推進海洋生態修復。在“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開始的同時,浙江省也開始了“護海、養海”的步伐。除了每年執行嚴格的伏季休漁以外,每年還向東海增殖放流魚苗、實施海洋牧場計劃、投放人工魚礁、種植海藻海草,讓魚兒在海底的家園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