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芳 羅章梅
臨床護理路徑在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任紅芳 羅章梅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將69例胃腸道息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5例,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照組34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術后并發癥及患者和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等指標。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住院天數分別為(6.25±1.25)d和(14.15±1.15)d,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住院費用分別為(0.48±0.11)萬元和(0.72±0.19)萬元,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無并發癥,對照組有5例并發癥,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有利于減少住院天數、降低住院費用、減少術后并發癥及提高患者滿意度。
臨床路徑;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護理
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具有創傷小、療效顯著的特點[1]。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治療的健康教育和圍手術期護理影響著手術的成功率。近年來,湖北省荊門市中醫醫院對于胃腸道息肉患者,在采用電切處理措施應用了臨床護理路徑(CNP),成效非常顯著。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湖北省荊門市中醫醫院入院治療的69例胃腸道息肉患者納入本研究,年齡13~76歲,平均(49.3±2.4)歲,在疾病類型上,胃息肉32例,腸息肉為37例。其中30例直徑<1cm,32例直徑在1~2cm之間,7例直徑>2cm,其中廣基息肉19例,無蒂息肉17例,亞蒂型息肉18例,有蒂型息肉15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69例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5例,年齡14~76歲,平均(49.1±2.3)歲;腸息肉17例,胃息肉18例;息肉直徑<1cm者14例,1~2cm者17例,>2cm者4例。本組患者中:廣基息肉者8例,無蒂息肉者9例,亞蒂型息肉者10例,有蒂型息肉者6例。對照組34例,年齡為13~75歲,平均(49.2±2.5)歲;腸息肉20例,胃息肉14例;息肉直徑<1cm者16例,1~2cm者15例,>2cm者3例。本組患者中:廣基息肉者11例,無蒂息肉者8例,亞蒂型息肉者8例,有蒂型息肉者9例。2組患者在年齡、疾病類型、直徑大小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1.2.1 治療組 在患者入院之后,及時監測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評估病情、內科風險、心理狀態,為患者與家屬講解高頻電切的流程及目的,使患者了解手術經過,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取得患者得配合;指導患者晚餐進少渣、易消化的食物,20:00禁食、禁水。通過上述護理使患者了解臨床的護理路徑,主動的配合治療;(2)備好胃腸道,通過評估無手術,入院后第2天實施鏡下胃腸道高頻電切術;(3)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查看是否存在出血問題,要求患者在手術結束后的6h必須要臥床休息,24h內少說話,避免劇烈運動,向患者及家屬做較為詳細的飲食宣教和休息的指導,3d后可以食用流質以及半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普食,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粗纖維含量高的飲食,避免出現并發癥;(4)術后第1天及第2天評估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耐心與患者溝通,看是否存在出血問題與穿孔并發癥,給予流質飲食以及指導床邊活動;(5)術后的第3天,進稀飯、面條飲食,指導可適當室內活動,觀察有無腹痛、便血并發癥的發生。讓患者與家屬掌握關于胃腸息肉的相關知識,消除誘因,讓患者知曉科學飲食的重要作用。2周內注意休息,避免體力勞動。
1.2.2 對照組 常規護理方法的術前和術后對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模式進行治療護理。
1.3 對比指標 對比2組患者的住院費用、住院天數、并發癥發生情況與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資料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比較 在住院天數上,治療組平均住院時間為(6.25±1.25)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4.15±1.15)d,在住院費用上,治療組為(0.48±0.11)萬元,對照組為(0.72±0.19)萬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比較(x±s)
2.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護理滿意度比較 在并發癥發生情況上,治療組0例出血,0例穿孔;對照組5例出血,0例穿孔,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14%(34/35)與82.35%(28/34)。治療組各項情況普遍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在對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患者采用了臨床護理路徑之后,有效降低了醫療成本,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而言,臨床護理路徑有著針對性、時限性以及計劃性的優勢,護理人員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態、治療情況與心理需求,及時幫助患者安排檢查與治療順序,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讓患者可以順利完成相關的檢查和治療,這可以顯著減少治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2-4]。此外,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強調在術前為患者提供系統的健康教育措施,讓他們可以了解高頻電切的相關內容,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治療過程中,這對于減少患者住院費用、縮短康復歷程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5-7]。本組研究結果也顯示,在住院天數上,治療組平均住院時間為(6.25±1.25)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4.15±1.15)d,在住院費用上,治療組未(0.48±0.11)萬元,對照組為(0.72±0.19)萬元。在并發癥發生情況上,治療組0例出血、0例穿孔,對照組5例出血,0例穿孔,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14%與82.35%。
此外,在對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以針對患者與家屬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讓患者與家屬了解與胃腸道息肉的相關知識,最大限度的滿足和患者與家屬的知情權,同時,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參與度和配合度,優化了治療效果[8]。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要注重與患者的溝通,還要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鼓勵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必備的心理依托,同時,鼓勵患者說出自己心理的想法,了解他們的訴求,及時為患者解決問題,緩解他們的心理負擔。
綜上所述,對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患者,臨床護理路徑是有效的,既能夠滿足患者的需求,也可以降低他們的治療費用,減少住院時間,該種護理措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
[1] 盧如相.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后并發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及預防[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3):291-293.
[2] 孫永波.醫療實踐中健康教育的再認識[J].醫學與哲學,2015,36(20):88-91.
[3] 王芳.對行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的胃腸道息肉患者進行中醫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1):102-103.
[4] 劉美荊,黃媛彥,李海英,等.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689-1691.
[5] 楊俊,辛云輝.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2):28-30.
[6] 林意,嚴秋雁,周銓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頭頸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2):3764-3765.
[7] 孫莉,劉瑤,賈立紅,等.在胃腸外科開展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58-61.
[8] 崔靜.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盆腔炎住院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價[J].河北醫學,2014,11(3):521-5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64
湖北 448000 湖北省荊門市中醫醫院(任紅芳 羅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