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卒中單元護理模式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研究
王莉
目的 探討卒中單元護理模式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療效。方法 選擇70例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加卒中單元護理模式,分析2組患者的效果。結果 研究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總有效率(94.29%)與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71.4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37,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NIHSS評分為(7.13±4.0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2.73±7.8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698,P<0.05)。結論 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給予卒中單元的護理模式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存在臨床價值。
卒中單元;護理模式;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康復
腦卒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為患者腦血管梗阻或破裂進而引起的腦部血流循環障礙,出現腦組織功能異常及腦部的結構損傷。腦卒之患者多伴有較高的致殘率,出現機體多功能障礙,如偏癱、吞咽功能障礙等。吞咽功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可導致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狀況,因此恰當的護理十分關鍵[1-2]。為更好地提高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護理效果,本文針對卒中單元護理模式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收治的70例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0.6±5.9)歲,其中,腦梗死25例,腦出血10例;重度吞咽功能障礙5例,中度吞咽功能障礙10例,輕度吞咽功能障礙20例。研究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0.8±6.1)歲,其中,腦梗死24例,腦出血11例;重度吞咽功能障礙5例,中度吞咽功能障礙9例,輕度吞咽功能障礙21例。研究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2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均實施常規治療,并對對照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有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凈、舒適、告訴患者需注意的事項等;對研究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卒中單元護理模式。
1.2.1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對患者給予安慰、鼓勵和支持,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滿足患者的需求,與患者之間建立較為良好的護患關系。
1.2.2 健康教育護理 對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腦卒中疾病有關的知識手冊,告知患者家屬腦卒中的發病原因、影響因素和防治的方法,增加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了解。
1.2.3 吞咽功能的訓練護理 訓練之前先對患者給予康復訓練的相關知識教育,對存在言語障礙的患者可使用文字或者交流的圖板等方式溝通,對患者實施運動相關訓練、頰肌相關訓練、舌肌相關訓練等,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分析2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其中,患者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的評定使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相關評分標準,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定方法為,顯效:拔除胃管之后患者不存在進食困難,飲水無嗆咳,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血氣分析指標均恢復正常;有效:拔除胃管之后患者可進食半流質食物,飲水偶爾嗆咳;無效:患者的吞咽障礙沒有得到明顯的緩解或進一步加重。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研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37,P<0.05)。見表1。

表1 2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n)
2.2 2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分析 治療前,2組患者的NIHSS評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60,P=0.9952);治療后,對照組和研究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NIHSS評分均獲得一定的改善,研究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698,P<0.05)。見表2。

表2 2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分析(x±s,分)
腦卒中患者常存在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出現和吞咽相關的肌肉運動的協調功能下降與隨意舌運動的開始時間出現延遲等癥狀,對患者的進食和營養的吸收產生不利影響,還可能會導致患者進食的食物誤吸到氣管中發生吸入性的肺炎,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
卒中單元是指將臨床藥物治療、心理方面的護理、健康宣教護理和康復訓練護理等所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多單元的護理模式,對于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有效,還可明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效果較好[5-8]。
本研究中,治療加護理后,研究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4.29%,比對照組患者的71.43%明顯更高,且研究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為(7.13±4.01)分,比對照組患者的(12.73±7.82)分明顯更低,提示在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卒中單元護理模式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和意義。
[1] 馬月利.護理干預對改善老年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13-14.
[2] 劉云華.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9):147-148.
[3] 洪顯釵,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護理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4(8): 950-953.
[4] 周俊英,王麗華,王艷艷,等.卒中單元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護理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6(11): 3137-3139.
[5] 柳小卉,李金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營養風險篩查與評估[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219-220.
[6] 殷永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0):1724-1725.
[7] 陳巧玲,盧愛金,楊偉英,等.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早期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0):35-36.
[8] 劉麗,曹紅梅.康復護理對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4):10-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73
湖南 410008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外科(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