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
個體化分階段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腸功能的影響
黃碧
目的 分析探討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對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的影響。方法 選取脊髓損傷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患者采用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進行護理干預,后比較2組脊髓損傷患者的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情況。結果 相比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中脊髓損傷患者的便秘、藥物依賴、腹脹發生率均較低,且排便時間更短,大便失禁wexner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照組中21例患者出現便秘,占46.67%,23例患者出現腹脹,占51.11%,24例患者出現藥物依賴,占53.33%,其排便時間為(22.1±5.3)min,大便失禁wexner評分為(14.5±0.7)分;觀察組中有9例患者出現便秘,占20.00%,7例患者出現腹脹,占15.56%,10例患者出現藥物依賴,占22.22%,其排便時間為(12.3±3.6)min,大便失禁wexner評分為(9.3±1.2)分。結論 對于脊髓損傷患者采用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便秘、腹脹及藥物依賴發生率,縮短患者的排便時間,降低患者大便失禁wexner評分,改善患者的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情況,有積極的臨床推廣意義。
脊髓損傷;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
脊髓損傷作為臨床較為嚴重的疾病,易出現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情況,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甚至加重患者的疾病情況,而給予患者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進行日常護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情況[1],本研究分析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對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九江市中醫醫院進行疾病治療的脊髓損傷患者90例,隨機分為2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占55.56%,女20例,占44.44%;觀察組中男27例,占60.00%,女18例,占40.00%。2組脊髓損傷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疾病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脊髓損傷患者采取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常規的便秘、飲食、大便失禁清潔以及腹脹對癥護理等干預。
而觀察組患者采用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進行護理干預,即根據患者的病理及自身特點對患者進行分階段的護理干預管理,主要分為疾病發病急性期、住院康復期以及出院隨訪期3個階段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進行護理。(1)患者的疾病急性期:應根據患者的腸道特點,為患者重建大便常規,后對患者進行腸道管理時應該遵從有經歷的護士人員的指導,大便時應保持人體脊柱的立線,同時應該盡可能地避免搬動患者[3],為患者處置大便同時應該要檢查患者的皮膚情況。若患者出現大便失禁情況,需在患者肛周進行氧化鋅的涂抹以進行保護隔離[4]。(2)患者的康復期:根據患者的損傷嚴重程度以及疾病恢復情況,讓患者盡可能獨立進行排便管理,或相關的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協助完成排便管理,同時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以及排便管理情況,為患者建立一定的出院后腸道管理方案[5]。(3)患者的隨訪期:應在對患者進行相應的疾病評估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宣傳,告知患者出院后如何正確的進行腸道管理[6]。而患者出院后易出現腸道功能紊亂及相關并發癥(如腹脹、便血、腹痛等),因此患者出院后應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的調整[7],建議多使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加速腸道蠕動,對患者的排便情況進行記錄,定期去醫院進行復查,從而隨時調整腸道管理[8]。
護理結束后比較2組脊髓損傷患者的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情況,主要觀察內容為患者的腹脹、便秘、藥物依賴、排便時間以及大便失禁wexner評分等方面。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結果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脊髓損傷患者護理后均有一定程度上的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而相對比對照組,觀察組中的脊髓損傷患者的神經源性功能障礙情況比較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脊髓神經患者護理干預后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情況比較
脊髓損傷患者易出現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間接的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對脊髓神經患者進行疾病護理時,應該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而相較于常規的護理干預,對脊髓損傷患者采取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2]。在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時,主要從疾病急性期,、康復期、隨訪期三方面開展個體化針對性護理。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脊髓損傷患者便秘發生率、腹脹發生率、藥物依賴率均低于對照組,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大便失禁wexner評分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個體化分階段護理管理能夠有效地改善脊髓神經患者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情況。
綜上可知,在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時,選擇個體化分階段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情況,有比較積極的臨床價值。
[1] 朱春燕,劉化俠.整體康復護理對急性期脊髓損傷病人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33):3136-3138.
[2] 呂豐梅,杜娟.早期集束化護理預防膿毒癥腸功能障礙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5):1770-1772.
[3] 周在霞,趙娜,趙琳琳,等.護理干預聯合腸內營養對神經內科腸功能障礙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3):2786-2789. [4] 肖曉芬,史晶,滑蓉蓉,等.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腸道功能障礙的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122-124.
[5] 王園園,陳月英,錢湘云,等.1例嚴重腹部開放、腹腔間室綜合征合并腸瘺患者的腸內營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8):3555-3557.
[6] 桑海燕,龐靈,張春苗,等.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直腸的康復護理新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5):3288-3290.
[7] 孫鳳梅.有效的腸道管理在SCI慢性期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中的護理體會[A].//第25屆全國脊柱脊髓學術會議暨2013年貴州省骨科年會論文集[C].2013:291-291.
[8] 覃燕平,唐娟,李飄環,等.專責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便秘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10):192-1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81
江西 332000 九江市中醫醫院 (黃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