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強 王威靜
中西醫結合辨證分型治療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楊運強 王威靜
目的 分析中西醫結合辨證分型治療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將冠心病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辨證分型聯合西醫治療,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西醫治療。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結果 在經過不同的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48/51);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6.47%(39/51),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冠心病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選擇采用中醫辨證分型聯合西醫治療效果確切,其效果優于單純采用西醫治療,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中醫辨證分型;西醫治療;治療效果;分析比較
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臟病便是冠心病,患者是由冠狀動脈出現狹窄、同時由于供血不足以及心肌功能發生障礙產生的器質性病變。我國傳統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屬“胸痛”“胸痹”以及“厥心痛”范疇[1]。相關資料報道稱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變化使得冠心病患者人數每年都呈現出上升趨勢,單純采用西醫治療效果不明顯[2]。本次研究將分析中西醫結合辨證分型治療冠心病的效果,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間收治于河北省博野縣醫院的冠心病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辨證分型聯合西醫治療,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西醫治療。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25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3.3±3.6)歲;觀察組男29例,女22例,年齡54~80歲,平均年齡(65.3±3.9)歲。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心臟病診斷標準》中相關內容,排除研究前接受過冠心病治療的患者以及精神疾病史患者。2組患者基線資料相同,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常規采用西醫治療,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78)、抗凝藥物以及硝酸脂類藥物,同時調節患者血脂,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和常規吸氧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辨證分型治療,將其分為五型:氣滯血瘀型、痰濁閉阻型、陰寒凝滯型、心腎陽虛型以及氣陰兩虛型。患者在采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醫對癥治療。給予氣滯血瘀型患者血府逐瘀湯(桃仁12g,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殼、甘草各6g,柴胡3g)加減;痰濁閉阻型患者采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栝蔞實12g,薤白、半夏各9g,白酒70mL)治療;對于陰寒凝滯型患者采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枳實4枚(12g),厚樸4兩(12g),薤白半升(9g),桂枝1兩(3g),瓜蔞1枚,搗(12g)]聯合烏頭赤石脂丸[蜀椒14g,烏頭7.5g(炮),附子7g(炮),干姜14g,赤石脂14g]治療;真武湯加味治療心腎陽虛型患者[制附片9g,桂枝9g,茯苓30g,白術12g,白芍15g,生姜皮6g,大腹皮30g,桑白皮15g,陳皮9g,牛膝9g,車前子30g(包),防已30g];針對于氣陰兩虛型患者灸甘草湯[甘草(炙)12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參6g,生地黃50g,阿膠6g,麥門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棗(擘)10枚]配合補心丸[麥冬75g,遠志(甘草湯煮),石菖蒲,香附子(童便浸)60g,天冬、栝樓根、白術、貝母、熟地、茯神、地骨皮各45g,人參、川歸、牛膝黃耆各30g,木通24g]加減治療。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治療1療程。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的治療結果分為顯效:心電圖檢查ST段恢復正常,患者癥狀明顯減輕并得到改善。有效:患者所有體征得到緩解,ST段心電圖回升,但未完全恢復至正常視為有效。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均未得到改善或變化,ST段心電圖未改變。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經過不同的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48/51);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6.47%(39/51),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針對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方面,無論是中醫治療還是西醫治療均有優劣[3]。其中西醫治療在于適用面較廣,起效速度較快,治療效果好等,但長期使用西醫治療冠心病依然存在弊端,如西藥的不良反應較強,患者的耐受性將受到影響同時在采用介入手術時術后易使得患者再狹窄[4]。
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的中醫辨證治療以整體觀念為特點的理論體系,在對冠心病患者治療中除了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之外,同時能夠對患者的機體平衡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從而有效改善患者心悸多汗、胸悶氣短等不適癥[5]。同時與西藥相比,中藥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同時可長期服用。但中藥的弊端則是成分較為復雜,同時藥理機制不明確導致了中藥起效較慢,在對冠心病患者急救時并不建議采用中藥治療。若是將中西醫結合治療,兩種治療方式相輔相成,充分發揮了兩種治療方式的優勢,冰消弱了不同方式治療的弊端,因此加強了對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對患者的各項癥狀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6]。
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同時按照《中藥新藥治療胸痹的指導原則》,通常分為五型,即:氣滯血瘀型;痰濁閉阻型;陰寒凝滯型;心腎陽虛型以及氣陰兩虛型[7-8]。在經過不同的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48/51);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6.47%(39/51),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了在對冠心病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選擇采用中醫辨證分型聯合西醫治療效果確切,其效果優于單純采用西醫治療,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1] 呂健,傅曉霞,吳樂文,等.分型治療冠心病心絞痛260例臨床觀察[J].醫藥前沿,2014(11):134-135.
[2] 楊友軍,張虹瑋.中西醫結合辨證分型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2):962.
[3] 韓玉梅.探討中西醫結合辨證分型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及療效[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3):27-28.
[4] 郭東亮,陳君燕,李桃麗,等.中西醫結合辨證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8例[J].中醫研究,2014(9):40-42.
[5] 韓文寶,高憲璽.中西醫結合預防冠心病支架術后再狹窄[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9):283-284.
[6] 于慧卿,晏青.邢月朋分型辨治冠心病的臨床經驗舉隅[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3,28(1):30-31.
[7] 呂金穗.中醫辨證分型治療54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7):10.
[8] 曲亞楠,趙金洋.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冠心病心絞痛6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8):39-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109
河北 071300 河北省博野縣醫院(楊運強 王威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