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紅
宮頸癌術后復發的臨床因素相關性分析
金志紅
目的 探究宮頸癌術后復發的臨床影響因素并進行相關性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例宮頸癌患者相關資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宮頸癌根治術治療。統計并分析引發宮頸癌術后復發的臨床因素,并利用Logistic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腫瘤分期、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術后有無輔助治療是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P<0.05);其中腫瘤分期、腫瘤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等4個影響因素OR值均大于1,為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術后輔助治療是宮頸癌術后復發的保護因素(OR=0.491,P<0.05,95%CI:0.412~0.517)。結論 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的獨立因素是腫瘤分期、腫瘤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術后是否輔助治療則是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的保護因素。
宮頸癌;根治術;復發;相關性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各種婦科惡性腫瘤占第1位[1]。目前,臨床上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術前放化療聯合宮頸癌根治術,該方法已經成為治療早期宮頸癌較為標準的治療方案。然而,有研究表明[2],宮頸癌患者行術前放化療與宮頸癌根治術后仍然有30%~38%的復發可能,而宮頸癌術后復發的臨床治療較為困難,所以宮頸癌術后復發已經成為宮頸癌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如何降低宮頸癌患者術后復發,提高手術治療成功率,延長患者術后生存時間,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湖南省腫瘤醫院200例進行宮頸癌根治術治療患者的相關資料,分析導致宮頸癌復發的相關因素,旨在為臨床預防與治療宮頸癌復發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湖南省腫瘤醫院進行宮頸癌根治術治療的200例患者的相關資料,所有患者的術前診斷、術后治療等資料均完整。患者年齡25~73歲,平均(49.0±8.6)歲。患者的宮頸癌分期:ⅠB期56例(28.0%)、ⅡA期87例(43.5%)、ⅡB期57例(28.5%)。原發腫瘤直徑大于4 cm者109例(54.5%),小于4 cm者91例(45.5%)。腫瘤病理分類:宮頸鱗癌162例(81.0%)、宮頸腺癌20例(10.0%)、小細胞癌8例(4.0%)、透明細胞癌6例(3.0%)、腺鱗癌4例(2.0%)。腫瘤組織分化:高中分化127例(63.5%),低分化73例(36.5%)。所有患者均采用宮頸癌根治術,復發53例(26.5%),未復發147例(73.5%)。
1.2 治療方法 對腫瘤直徑大于4 cm或腫瘤分期較高的患者給予術前放療或化療輔助治療。在接受放化療2周后立即接受手術治療。對腫瘤直徑小于4 cm或腫瘤分期較低的患者直接手術治療。手術采用廣泛性子宮切除術聯合雙側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治療,術后對有復發可能的患者進行輔助治療。
1.3 研究方法 通過分析200例宮頸癌根治術患者的相關病例資料,統計引發宮頸癌術后復發的可能因素,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可能影響宮頸癌復發的因素采用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對多因素進行Logistic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腫瘤分期、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術后有無輔助治療是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P<0.05);術前是否輔助治療與宮頸癌術后復發無關。見表1。

表1 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單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相關性分析 對腫瘤分期、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以及術后是否輔助治療五個單因素進行Logistic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腫瘤分期、腫瘤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等4個影響因素OR值均大于1,為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術后輔助治療的OR值小于1,說明術后輔助治療是宮頸癌術后復發的保護因素。見表2。治術后復發的獨立因素,而術后是否輔助治療則是降低宮頸癌術后復發的保護因素[8]。分析認為,腫瘤的分期對宮頸癌術后復發影響顯著,由于腫瘤分期等級越高,表明患者治療較晚,而越晚治療,術后預后越差,因而增加復發危險。腫瘤組織分化程度越低,腫瘤的惡性程度則越高,術后容易引起復發或轉移。宮頸癌類型中以鱗癌為多,非鱗癌中主要為腺癌,腺癌術后的預后效果差,因而易導致復發。腫瘤直徑越大,腫瘤易侵入其他組織或器官,增加了淋巴結轉移與復發的危險。宮頸癌根治術后進行一定程度的放化療輔助治療,可將手術未完全切除的腫瘤組織或淋巴組織徹底殺死,有助于降低術后復發。

表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綜上所述,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的獨立因素是腫瘤分期、腫瘤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術后是否輔助治療則是影響宮頸癌術后復發的保護因素。然而,由于本研究分析的影響因素有限,對宮頸癌術后復發因素的分析仍需深入研究。
[1] 程靜新,姚立麗,李賀月,等.5766例宮頸癌臨床特征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10):768-772.
[2] 葉元,尹茳平,李力,等.宮頸癌手術治療后復發的臨床病理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7):535-538.
[3] 張乃懌,高雨農,燕鑫,等.具復發危險因素的ⅠB~ⅡA期宮頸癌術后輔助化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 30(1):21-25.
[4] 汪靜文,徐明娟.宮頸癌復發的臨床因素及預后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0):4955-4958.
[5] 馬珂,劉桐宇,黃偉萍,等.手術及術后化療治療有復發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宮頸癌68例療效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 28(11):923-927.
[6] 盧艷,姚德生.復發性宮頸癌的手術治療進展[J].腫瘤防治研究,2012, 39(7):872-875.
[7] 俞華.143例子宮頸癌術后復發原因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3, 30(1):34-36.
[8] 王忠民,姜繼勇,喬新民.復發宮頸癌發病因素及其不同治療方式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3):224-226.
宮頸癌術后復發是指患者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聯合雙側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治療且痊愈后,在患者術后1年內其盆腔局部組織或器官重新出現惡性腫瘤,且出現的腫瘤的病理類型與患者術前腫瘤類型相同[3]。有研究表明,大多數宮頸癌根治術后復發多出現在首次手術治療后的1~2年內,若患者癌癥復發后未及時治療,則患者在半年至1年內便會死亡[4-5]。關于宮頸癌術后復發的臨床治療尚無統一有效的方法,目前多根據患者的復發情況、腫瘤分型、腫瘤大小等進行個性化治療[6]。探究導致宮頸癌術后復發的相關影響因素,為臨床預防與治療宮頸癌術后復發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表明,宮頸癌患者的腫瘤分期、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以及術后是否輔助治療是影響患者術后復發的因素[7],通過Logistic相關性分析可知,腫瘤分期、腫瘤組織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分型、腫瘤直徑四個因素為影響宮頸癌根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5.015
湖南 410100 湖南省腫瘤醫院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 (金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