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錄
FR-Ⅲ型功能調節器對不同年齡段骨性Ⅲ類錯頜患者的矯治效果
黃志錄
目的 探討FR-Ⅲ型功能調節器對不同年齡段骨性Ⅲ類錯頜患者的矯治效果。方法 30例替牙期骨性Ⅲ類錯患者使用FR-Ⅲ型功能調節器進行矯治性治療,根據患者不同年齡段將其分為小年齡組(5~8歲)和大年齡組(9~12歲),每組15例。并通過矯治前后側的觀察及X線檢查結果進行統計。結果 2組患者經過矯治后,多數指標有明顯的改善,其中,小年齡組LI-MP、L 6-MP、U 6-PP指標與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大年齡組治療后比較,小年齡組MP-SN(34.7±3.8)、ANS-Me(56.5±3.5)、U 6-PP(21.6±2.1)、UI-NA(3.5±1.4)等項目改善效果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FR-Ⅲ型功能調節器對處于生長高峰期的患者效果明顯,在生長發育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FR-Ⅲ型功能調節器;骨性Ⅲ類錯頜;上頜骨發育不足
骨性Ⅲ類錯頜即前牙反頜是我國兒童中常見錯頜畸形,是由于上頜骨和下頜骨發育不均衡造成的一種咬合關系異常,其對口腔功能、顏面美觀和心理健康有較嚴重影響,并且隨個體發育癥狀逐漸加重,表現為上頜骨發育不足、下頜骨發育過度,磨牙關系呈近中關系,前牙呈反頜關系,Ⅲ類骨面形非常明顯著并有下頜不能后退至1類關系,骨性前牙大部分呈Ⅲ類磨牙關系,稱為真性Ⅲ類錯頜或稱為真性下頜前突。真性Ⅲ類錯頜其矯治難度大,有些需要外科配合正畸手術[1]。如果不及時進行矯治會隨年齡增長錯頜趨嚴重,而且矯正年齡有一定的局限性,矯治的年齡乳牙期和替牙期大約3~8歲,發育較晚的兒童可到12歲,療程一般為3~6個月[2]。可是乳兒期的兒童配合差或不能及時發現而錯過矯治治療期,替牙期是矯正真性骨性Ⅲ類錯頜關建期,此期充分利用患兒生長發育潛能有效阻斷反頜畸形發展,同時確診骨性反頜后,醫生要告訴家長及患兒對這類錯頜的矯治過程和預后使其在矯治前了解矯治方法始未,為第二期矯正建立一個良好的協作觀念,治療的方法不外呼用前方牽引器及FR-Ⅲ型功能調節器。本研究用FR-Ⅲ型功能調節器治療30例真性骨性Ⅲ類錯頜患者均取得較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30例替牙期骨性全牙反頜患者,其中女12例,男18例,年齡5~12歲。根據患者的年齡將其分為2組,每組15例。小年齡組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患者年齡5~8歲,平均年齡(6.6±1.5)歲,大年齡組包括男10例,女5例,年齡9~12歲,平均年齡(11.2±3.1)歲。患者發育情況大部份上頜骨不足下頜骨發育過度,下頜盡量后退咬合時前牙可呈對刃狀或且呈小覆蓋狀,XNP角線均小于0°呈負值。除年齡外,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常規取摸,實施咬合重建,幫助下頜盡可能后移,促使切牙達到對刃關系,定好臘型上頜架送加工廠,制作合理的FR-III型功能調節器,為了獲得最大的矯治力,FR-III型功能調節器的頜支托腭桿均用1.2 mm不銹鋼絲制造,通過試戴調整后按要求可每日戴用,初戴時切忌過多調磨矯治器,讓矯治器具備充足的定位時間。初戴2周,每天戴2 h,隨后慢慢增加戴用時間,直到第4周,每天戴10 h。療程3~6個月不等。
30例患者均取得較滿意的療效,前牙反頜解除,上唇比矯治前豐滿,面部取得明顯的改善,磨牙關系表現為中性或且稍為近中關系,并建立了新的咬頜關系,順利進入第二期矯正。采用X線頭顱側位片展開測量,大年齡組各項參數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小年齡組除去LI-MP、L 6-MP、U 6-PP 3項指標外其余治療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年齡組與小年齡組MP-SN、ANS-Me、U 6-PP、UI-NA、U 6-Ptm各項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早期介入治療效果更好。見表1。
表1 2組患者各項參數治療前后比較(s)

表1 2組患者各項參數治療前后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大年齡組比較,bP<0.05
?
口腔處在內外肌肉力量平衡的狀態,在上下FR-III型矯治器作用在空腔前庭區域,采用唇擋、頰屏擋住唇頰肌,確保發育狀態下牙列不會受到周圍肌功能的影響,促使牙弓、頜骨在長、寬、高不同方位得到最大限度的發育[3]。同時,唇擋、頰屏能有效牽拉前庭溝位置的骨膜并刺激該部位牙槽骨正常生長[4]。FR-III型功能調節器主要由塑料及鋼絲兩個部分組合而成,塑料部分又分為頰屏、唇擋等部分,設置的上唇擋及頰屏幫助牙弓免受異常口周肌肉力量的影響,設置鋼絲旨在連接調節器的各部分和傳導矯治力量,也達到一定的固定效果。患者剛開始戴調節器時,通常無法完全適應,一般每天戴約2~4 h,待患者逐漸適應之后,可以每日增加戴用時間,4周左右可以達到每天10小時戴用。矯正治療后,患者的SNA、SNB、ANB各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表明FR-III型功能調節器對骨性Ⅲ類錯頜是有治療效果的,借助FR-III型矯治器能有效調節骨形態極其位置,因此其對生長發育期兒童的III類錯頜矯正達到滿意的臨床效果[5]。臨床應用中必須注意,FR-III型矯治器不用在牙齒上設置任何附加固定裝置,不會對牙齒施力,因此不會對牙齒更替產生不良影響[6]。使用FR-Ⅲ型功能調節器能在一方面促進上頜骨向前甚至,并借助調節器的下頜唇弓,適當回收下前牙,促進上下頜協調生長;另一方面使用該調節器的上頜唇擋把上唇推開,促進上頜骨及前牙上前移動。相關研究表明,6~12歲患者矢狀方向上每年生長約為0.7 mm,FR-III型功能調節器治療12個月后向前平移3 mm,大約是正常生長量的4倍[7]。本次研究結果表明,2組患者矯治后,SNA、MP-SN、LI-NB、U 6-Ptm等項目與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小年齡組LI-MP、L 6-MP、U 6-PP三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小年齡組患者MP-SN、ANS-Me、U 6-PP、UI-NA、U 6-Ptm指標明顯低于大年齡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對5~12歲患者采用FR-Ⅲ型矯治器進行矯治,能有效改善患者上、下頜之間的關系,治療效果明顯。同時,小年齡段患者畸形程度相對較輕,骨組織有較強的可塑性,小年齡組矯治不利結果較少。
骨性Ⅲ類錯頜畸形早期治療龍為重要,前牙肥頜由于發病機制不同分為上頜發育不全、下頜發育過度及兩者并存,對上頜發育不足使用FR-Ⅲ型矯治器是有效方法之一,本組30例患者通過FR-Ⅲ型矯治器獲得較好的效果。上頜骨的生長主要是由額頜縫、顴顳縫、顴頜縫、翼腭縫4個骨縫間的骨沉積生長,在上頜骨的生長期對其施加矯治力,將上頜骨的骨縫得以擴大發生必建,縫間纖維結締組織生長新骨沿伸長的纖維沉積,以維持骨縫的寬度從而使上頜向前移動,另一方面矯治器持續給上頜骨前部骨膜的作用力,也將促進上頜骨的向前生長,還可以促進上頜骨生長潛力的發揮[8]。
FR-Ⅲ型矯治器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后牙恒牙萌出情況,并及時更換調節器以維持調節器的療效,如果患者合并有其它牙列的錯頜,反頜解除后要及時進行第二期的固定矯治,以獲取更有效的療效。
綜上所述,FR-Ⅲ型功能調節器治療骨性Ⅲ類錯頜患者時,能有效促進上頜的發育,在一定程度上協調上、下頜骨的正常發育,并且有效改善軟組織面型,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傅民.口腔正畸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38,244.
[2] 徐寶華,林久祥.前方牽引治療骨性前牙反頜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0,7(1):118.
[3] 張賀佳,孫曉菊,張輝,等.上頜前方牽引器矯治骨性Ⅲ類錯()畸形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5,26(2):109-111.
[4] 陳斯軍,浦路明,高紅燕,等.前方牽引矯治替牙期骨性Ⅲ類錯()畸形[J].山東醫藥,2012,52(8):67-68.
[5] 徐冰,秦科.骨性Ⅲ類錯()上頜拔牙與不拔牙去代償對雙頜手術矯治效果的影響[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2,30(2):143-147.
[6] 王雷,韓培輝,李永明,等.骨性Ⅲ類錯()患者雙頜手術后鼻咽及口咽部氣道及其周圍軟硬組織的變化[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2,28(3):333-337.
[7] 王學俠,楊燕,姬廣國,等.成人骨性Ⅲ類錯()患者顳下頜關節髁狀突—關節窩的位置和形態研究[J].山東醫藥,2013,53(34):69-71.
[8] 劉曉莉.前方牽引和FR-Ⅲ型功能調節器在恒牙初期非骨性安氏Ⅲ類錯畸形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5,11(3):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14
廣西 530100 武鳴縣人民醫院 (黃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