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敏 王貴良
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低劑量技術的應用價值
田 敏 王貴良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低劑量技術對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價值。方法 抽取100例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n=50)患者給予標準采集方法行冠狀動脈檢查,實驗組(n=50)患者給予低劑量技術行冠狀動脈檢查。對比兩種檢測方法的應用價值。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射線劑量(6.38±0.85)mSv較對照組(9.21±1.54)mSv明顯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圖像質量評分(3.57±0.55)與實驗組圖像質量評分(3.63±0.5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64排螺旋CT低劑量技術能夠在降低管電壓實現較低射線劑量之下獲得符合診斷需求的圖像,對臨床行冠狀動脈成像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低劑量技術;應用價值
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螺旋CT的診斷技術也越加進步[1],CT冠狀動脈造影在臨床中的優勢主要表現為無創、準確及便捷等,近年來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是在使用CT冠狀動脈造影的過程中,劑量管理問題成為醫學上的一大話題,廣受眾大放射診斷醫師的關注。隨著臨床中對薄層大容積掃描的應用,大大增加了患者輻射損傷的危險性,本院為了分析64排螺旋CT低劑量技術對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價值,針對收治的100例行冠狀動脈檢查的患者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湖南省馬王堆醫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00例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37~81歲,平均年齡(56.72±10.79)歲;身高160~177 cm,平均身高(170.52±3.21)cm;體質量
55~75 kg,平均體質量(60.42±4.87)kg,平均體重指數(BMI)(20.91±3.40)kg/m2。實驗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
36~82歲,平均年齡(56.36±10.98)歲;身高160~178 cm,平均身高(171.66±3.05)cm;體質量55~75 kg,平均體質量(60.75±4.91)kg,平均體重指數(20.54±3.28)kg/m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1)患者入院時的心率為43~81次/ min;(2)患者沒有急性的心功能衰竭情況;(3)沒有嚴重的肝功能障礙與腎功能障礙;(4)患者沒有精神疾病史與語言溝通障礙;(5)患者沒有血液系統疾病與免疫系統疾病;(6)所有患者均符合自愿原則。2組患者在性別比例方面以及年齡、身高、體質量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首先,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進行常規的心臟掃描。其次,選仰臥位,采取正側定位的方法將患者的心臟區域覆蓋,大約12 cm。再次,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的鈣化積分掃描檢查,對肘靜脈與主動脈之間的循環時間進行探查,其中,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的對比劑,對比劑為15毫升370 mgI/mL的碘普羅胺,注射的流率為4.5 mL/s;再在主動脈根部水平選取一個層面,使用自動軟件進行時間-密度曲線的測量,并對掃描延遲時間進行確認,其掃描的范圍從氣管隆突的下部一直到心臟的膈面,完成之后,對患者注入70 mL的對比劑,其流率為4.5 mL/s;最后,再對患者注入30 mL的生理鹽水,其流率為4.5 mL/s。最后使用低劑量技術掃描,其管電壓為100 kV,管電流為180 mA。其他的參數:卷積核為B 26 f,視野為200 mm×200 mm重建增量為0.5 mm,重建厚度為0.75 mm,螺距為0.20 mm,轉速為0.35 s/r。
1.2.2 對照組 使用常規的方法,其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180 mA,其他的參數與方式不變。
1.3 觀察指標 觀察圖像的質量、圖像的噪聲以及射線劑量。
其中,圖像的質量評分選擇本院經驗豐富的影像醫師對圖像從顯示數目、邊緣銳利度、顯示率以及對比劑的清晰度等方面進行評分,每個方面為1~4分,將各組的分值記錄清楚,然后再進行計算[2]。
圖像的噪聲評分則是在圖像中選取相同面積的感興趣區,從其得出的圖像噪聲值進行分析計算。
射線劑量則是對檢查時自動生成容積CT劑量指數進行計算,其中有效劑量為劑量長度與換算因子的乘積[3],最后根據結果計算有效劑量與掃描長度的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在圖像質量與圖像噪聲上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圖像質量與圖像質量的評分情況(s,分)

表1 2組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圖像質量與圖像質量的評分情況(s,分)
?
2.2 2組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在有效劑量上的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有效劑量的情況比較(s,mSv)

表2 2組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有效劑量的情況比較(s,mSv)
?
螺旋CT行冠狀動脈造影具有準確性高、便捷、無創的優點,因此螺旋CT在臨床診斷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其診斷時產生的X射線問題也被醫生、患者重視起來。臨床在進行螺旋CT診斷時,如何降低X射線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是隨之而來需要被解決的問題[4]。有研究認為螺旋CT、導管法、電子束CT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時,螺旋CT射線劑量較導管法、電子束CT要高出三倍多[5]。
降低CT診斷的輻射劑量主要有通過降低管電流、管電壓、增大螺距、利用前瞻性的心電門控序列掃描方式、根據患者的體型調制適應新的電流以及使用心電圖的電流調控技術等方式[6-7]。有臨床研究認為,管電壓與輻射劑量有明顯的正相關性,通過降低管電壓,可以使患者受檢時,接受的有效輻射劑量明顯減少[8];但是于此同時會增加圖像的噪聲,這對軟組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對血管沒有顯著影響[9]。
而本次研究中,使用螺旋CT低劑量技術其主要是通過降低管電壓從而實現在較低射線劑量之下獲得符合診斷需求的圖像[10]。研究中,實驗組使用64排螺旋CT行冠狀動脈成像低劑量技術,通過降低實驗組的管電壓,實現了實驗組患者的射線劑量較對照組明顯減少的診斷效果,并且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2組行冠狀動脈檢查患者在圖像質量與圖像噪聲上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64排螺旋CT低劑量技術能夠在降低管電壓實現較低射線劑量之下獲得符合診斷需求的圖像,對臨床行冠狀動脈成像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 劉泉源,杜海嶺,李澤洪,等.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受檢者輻射劑量與影像質量分析[J].醫藥前沿,2012,2(2):161-162.
[2] 魏君培.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23(24):108-109.
[3] 王耀彬,劉燁,韓向東,等.64排螺旋CT對冠狀動脈支架術后再狹窄的評價[J].當代醫學,2010,16(18):5-7.
[4] 楊武.64排螺旋CT在冠狀動脈成像方面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5,21(4):155-156.
[5] 趙建華,劉婧.低劑量掃描在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5(6):669-672.
[6] 方玉榮,婁明武.雙低劑量CT冠狀動脈成像的研究進展[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8):1377-1381.
[7] 唐皓,鄧克學,趙英明,等.采用低電壓及低對比劑劑量行冠狀動脈CT成像可行性研究[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19(5):406-409.
[8] 李學文,顧欣,馮凱琳,等.64排VCT-XT冠脈低劑量掃描技術的應用價值[J].醫療衛生裝備,2013,34(5):71-72,103.
[9] 劉力,黃小波,巫慧敏,等.CT回顧性心電門控調節技術在冠脈成像的臨床應用58例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32(9):49-51.
[10] 劉樹榮.64排螺旋CT前門控低劑量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掃描的研究[D].河北醫科大學,20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34
湖南 410000 湖南省馬王堆醫院 (田敏 王貴良)
王貴良 E-mail:wgl 118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