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的治療方案及其效果
劉 莉
目的 分析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的治療方法和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患者41例,依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A組20例和B組21例,A組患者采取TAC化療方案治療,B組患者采取AC→T化療方案,分析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31例患者術后恢復順利,傷口愈合良好,患者不良反應情況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口腔黏膜炎等,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中性粒細胞減少(65.0%)明顯小于A組(38.1%)(P<0.05)。結論 在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中采用AC→T化療方案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有效減少中性粒細胞,有利于切口愈合。
化療方案;乳腺癌;胸壁轉移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婦女身心健康[1],乳腺癌術后常出現胸壁轉移情況,可能與治療病變的分析與治療合理性有關,對于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的再治療一直是探討的問題[2],本研究在治療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患者中采用AC→T化療方案治療,取得很好效果,現整理41例患者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鄧州市人民醫院在2010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患者41例,年齡(53.4±9.6)歲,36例患者采取乳腺癌根治術,5例患者采取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檢查,10例患者為乳腺癌IIa期,7例患者IIb期,14例患者為IIIa期,10例患者為IIIb期,患者臨床表現為手術側胸壁不停大小的局部性腫物,術前經過腫物穿刺涂片確診為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3],12例患者距離乳腺癌上次手術時間不到1年,16例患者距離乳腺癌上次手術時間2~3年,13例患者距離乳腺癌上次手術時間3~6年。所有患者均采取局部廣泛切除聯合胸壁重建術治療治療,根據術后化療方案的不同分為A組20例和B組21例。A組男13例,女7例,年齡(55.2±11.2)歲,4例IIa期,4例患者IIb期,8例患者為IIIa期,4例患者為IIIb期。B組男15例,女6例,年齡(52.6±9.8)歲,6例IIa期,3例患者IIb期,6例患者為IIIa期,6例患者為IIIb期。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經過6療程系統化療,均采用鎖骨下靜脈注射給藥治療。A組患者采用75mg/m2多西他賽(深圳萬樂藥業有限公司,20130206)+50mg/m2多柔比星(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120506)+500mg/m2環磷酰胺(天津金世制藥有限公司,20130203)治療,每3周為1個治療周期。B組患者采取AC→T方案治療,采用60mg/m2多柔比星+600mg/m2環磷酰胺,治療4周期后,采用100mg/m2多西他賽治療。觀察2組患者化療效果,記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惡心、嘔吐、乏力等。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一般指標 B組患者術后腋窩淋巴引流量明顯小于A組(P<0.05)。6療程系統化療,31例患者術后恢復順利,傷口愈合良好。3例患者皮瓣部分壞死,經過清創術皮瓣在植皮修補術后恢復。術后4例患者出現遠處骨轉移,3例患者(A組2例,B組1例)出現肺轉移,經過治療得到緩解。見表1。

表1 手術一般指標比較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B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小于A組(P<0.05)。見表2。

表2 患者化療方案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婦女身心健康,乳腺癌術后常出現胸壁轉移情況[4],可能與治療病變的分析與治療合理性有關。乳腺癌患者行根子術后出現遠處轉移是一種常見現象[5],相關文獻報告顯示,乳腺癌術后出現胸壁轉移可能性不高,統計發生率僅次于肺轉移率[6],約在20%,IIIa期患者胸壁轉移率達到45%,尸檢發現胸壁轉移率達到60%,另外胸壁轉移灶切除后還具有再次發生的可能性。乳腺癌術后化療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如何選擇不良反應少的化療方案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在患者術后化療中,我國關于這個方面的研究有不少,主要化療方案包括T方案、ET、ECT方案等[7],在化療中最先采用CMT方案,這種化療方案很早使用在淋巴結陰性患者中,研究表明采用聯合化療的療效要高于單藥化療。含蒽環類藥物化療方案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并不存在化療禁忌,可以作為淋巴結陽性的乳癌輔助化療標準。當前TAC已經成為乳腺癌術后化療的標準,但是不少的研究表明采用這種化療方案存在很多的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受到限制[8],而采用AC→T的化療方案能夠取得相當的療效,同時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結果與之類似,B組患者未出現淋巴痿,B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小于A組(P<0.05)。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術后胸壁轉移的治療中采用AC→T化療治療,能夠取得很好化療效果。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胸壁局灶轉移復發只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在治療中仍然需要堅持化學治療、外界手術等綜合治療,延長患者生命時間。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觀察時間短,未分析兩種化療方案的長期效果,這方面還需要完善。
[1] 鄭瑩,吳春曉,張敏璐,等.乳腺癌在中國的流行狀況和疾病特征[J].中國癌癥雜志,2013,(8):561-569.
[2] 郭麗,張毅,呂金燕,等.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乳腺癌血清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3,33(6):1553-1556.
[3]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3版)[J].中國癌癥雜志,2013(8):637-684.
[4] 趙于飛,錢立庭,張洪波,等.放射治療乳腺癌術后胸壁復發64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藥,2011,15(12):1530-1531.
[5] 張小萍,姚永歡,梁少萍.乳腺癌術后CT檢查造影劑外滲的預防和護理[J].當代醫學,2011,17(26):13-14.
[6] 孫小揚,龐皓文,羅惠群,等.9MeV電子線照射技術治療乳腺癌術后胸壁靶區的方案比較[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4(1):117-119.
[7] 馬曉強,鄧曉,潘燕云.改良乳腺癌根治術治療乳腺癌34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6):2-3.
[8] 張敏敏,莫軍揚,黃平,等.35歲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分析:附85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5):665-669.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after resection ofthe wall,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Breast surgery are treated 41 patients with chest wall metasta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A group and B group. A group taking TAC chemotherapy regimen, B group,take AC andT chemotherapy. Results 3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ll, the wound healed well, patients with adverse conditions mainly including neutropenia, oral mucositis,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Neutropenia (65.0%) was less than the TAC group obviously (38.1%) (P<0.05). Conclusion Using AC and T chemo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ith chest wall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eutrophil, conducive to healing of incision.
Chemotherapy; Breast; Chest wall metastasis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59
河南 474150 鄧州市人民醫院腫瘤一科 (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