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思
護理干預對腦卒中致殘患者社會回歸的效果觀察
陳 思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患者社會回歸的效果觀察。方法 將50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n=25)給與常規的護理,實驗組(n=25)在此基礎上提高患者社會回歸的護理干預,6個月后比較2組患者的社會回歸效果。結果 通過護理干預,試驗組15例(60%)患者能生活自理,可正常生活;3例(12%)患者能全職或半職工作,對疾病生活基本不存在影響。而對照組則僅有8例(32%)患者能生活自理;1例(4%)患者能全職或半職工作。2組患者社會回歸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腦卒中患者社會回歸狀況。
護理干預;腦卒中;社會回歸
腦卒中居高不下的發病率已嚴重地危害著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多種臟器的損傷致機體功能的下降,自理能力逐漸下降,多會留下身體殘疾,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其社會回歸率極大地下降,急需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干預[1]。為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社會回歸率,本研究選取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一科腦卒中患者25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可提高患者社會回歸的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診療,并經臨床醫師確診為腦卒中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排除有其他系統嚴重障礙及精神病史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25例。實驗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59.4±8.9)歲;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0.3±9.4)歲。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狀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與傳統護理,解釋病情及進行基本的護理咨詢,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與可提高患者社會回歸的護理干預,主要分為以下階段:(1)計劃期。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設定符合患者自身條件的護理策略。(2)實施期。給予患者心理干預,向患者講授腦卒中的基本常識,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使患者對疾病有更深層的了解;講解正確的自我護理措施,避免錯誤的護理;促進患者之間的交流,加大溝通,定期舉辦患者交流會,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3)加強期。對患者進行加強葫蘆,及時監督催促,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2.2 評價標準 根據文獻[2]對患者社會回歸現象進行分級,見表1。比較2組在干預后6個月,2組患者的社會回歸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收集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社會回歸標準
通過護理干預,2組患者社會回歸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P<0.05)。見表2。

表2 患者社會回歸比較情況[n(%)]
腦卒中是我國的常見慢性疾病,長期可導致多種臟器的損傷,可造成嚴重的并發癥,極大的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已有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較低,其社會回歸率也較低,亟需醫護人員采取相關措施改善[3-4]。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護工作者的職責不僅僅是簡單的救死扶傷,更應該是極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疾病后回歸生活的能力[5]。因此針對腦卒中患者采取及時、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是極其重要的。
本研究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60%患者能生活自理,可適應正常社會生活;12%患者能全職或半職工作,疾病對生活基本不存在影響。而對照組則僅有32%患者能生活自理,4%患者可參與社會工作,2組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了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社會回歸率,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然而,在對患者進行實地詢問過程中,我們發現相對于普通人,患者的社會回歸率仍然很低,即便實驗組仍有28%的患者無法正常的適應社會環境,提示護理人員應采取綜合的更有針對的措施干預這些人。如針對患者建立醫療健康檔案,認真記錄每個患者的疾病情況、生活史、過敏史、家族史,為患者以后就醫及疾病的康復提供更多醫療依據[6];定期開展健康大課堂,督促患者進行互相的溝通,加強患者之間的交流,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7];加大患者的社會支持力度,督促患者身邊的人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與支持,在體力與精力下對患者進行更多的支持,給予患者在精神及物質的支持,減輕患者的壓力[8]。
綜上所述,適當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他們回歸社會的能力。
[1] 肖振東,楊申,寧方波,等.早期平衡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6):1-2.
[2] 冉夢曉,楊倩,龔琳潔.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會回歸的效果觀察[J].華西醫學,2015,30(1):135-137.
[3] 劉國韜,曾廣民,嚴利南,等.腦卒中后患者康復質量的影響因素[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14):9-11.
[4] 秦思,金榮疆,文超,等.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調控氨基丁酸轉氨酶的研究進展[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7):12-14.
[5] 李美萍,唐良春,邱映明,等.集束化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5):23-25.
[6] 劉芳.營養健康教育對腹透患者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16):37-38.
[7] 李瑩.早期健康教育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10):106-107.
[8] 汪君.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28):95-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80
遼寧 110032 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一科 (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