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華
混合痔術后患者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后疼痛控制滿意度分析
李三華
目的 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混合痔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的作用。方法 選取56例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外剝內扎手術治療,按照不同護理方法分為2組,各2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對比分析2組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96.5%;對照組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75.0%,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混合痔患者術后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癥狀,消除其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術后疼痛控制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中醫護理干預;混合痔;術后疼痛控制
混合痔屬于臨床上常見的難治性肛腸科疾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外剝內扎手術治療,但術后常伴有劇烈疼痛,導致患者出現尿潴留、排便困難等并發癥,嚴重降低手術療效[1]。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術后護理措施顯得極為重要。為進一步探究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疼痛癥狀,鷹潭市中醫院對56例混合痔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措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鷹潭市中醫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外剝內扎手術治療,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分為2組,其中28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設為對照組,男11例,女17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2.7±3.5)歲,炎性混合痔4例,血栓性混合痔3例,結締組織性混合痔11例,靜脈曲張性混合痔10例;28例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設為觀察組,男12例,女16例,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42.5±3.4)歲,炎性混合痔4例,血栓性混合痔3例,結締組織性混合痔12例,靜脈曲張性混合痔9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參照《中醫肛腸科疾病診斷療效標準》中重度混合痔診斷標準;年齡>18歲;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術后進行自控鎮痛者;有傳染病、心力衰竭、嚴重腎功能不良等疾病;妊娠期與哺乳期婦女;有嚴重的周圍血管病變及痛風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即消毒清創、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普及疾病相關知識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定期按摩患者腹部與頸椎,并點按患者腎俞穴,每個穴位點按時間為1min,3~5次/d;定時進行刮痧,刮痧部位為督脈及督脈兩側,1次/2~3d;進行耳后埋籽,選取神門、溪風、枕、肛門、交感、皮質下、直腸等穴位放置王不留行籽,給予局部按壓,3次/d,3~5min/次;保持患者肛周皮膚的潔凈,每天采用中藥藥劑熏洗,取中藥地骨皮、槐花、地榆各60g,野菊花、敗醬草、五倍子各30g克,升麻9g,桃仁12g,采用水煎后去除藥渣,趁熱熏蒸肛門局部10min,待水溫降至45℃,清洗患處,2次/d,連續治療1周。
1.3 評價指標 采用調查問卷統計2組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并進行對比。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2組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 經過護理,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96.5%;對照組總滿意度75.0%,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5,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對比[n(%)]
混合痔又稱里外痔,指直腸上下靜脈叢共同曲張的靜脈團塊,發病原因包括腹內壓力上升、肛門靜脈壓力增加、局部刺激或飲食不當、功能性便秘等,根據外痔性質可分為血栓性混合痔、炎性混合痔、靜脈曲張性混合痔、結締組織性混合痔等,臨床癥狀表現為便秘、便血、瘙癢、痔塊脫垂、肛門墜脹等。臨床治療方法有自我療法和手術治療,自我療法包括藥物調理法、飲食起居調養法、運動調養法;手術治療方法有傳統手術和微創手術。臨床實踐研究顯示,混合痔患者術后常伴有劇烈疼痛癥狀,導致其出現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手術療效[2]。為探討有效的護理方法,減輕患者痛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非常滿意19例(67.9%),基本滿意8例(28.6%),總滿意度96.5%;對照組非常滿意9例(32.1%),基本滿意12例(42.9%),總滿意度75.0%,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常規護理聯合中醫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提高護理工作水平。中醫護理干預中,點穴與按摩手法具有解痙止痛、疏通經絡、調和機體氣血的作用,同時減輕疼痛產生的精神刺激[3-4]。耳后埋籽能夠通過刺激耳廓穴位,刺激經脈傳導、調和氣血,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刮痧可有效調節患者周身氣血,以改善疼痛癥狀[5-6]。中藥熏蒸、坐浴可有效改善患者淋巴管及毛細血管循環,使藥物迅速到達疼痛部位,發揮藥效[7]。幾種方法結合,有利于松解肌肉與局部組織的張力,增強鎮痛效果,改善生活質量。此外,中醫護理干預有操作簡便、無創傷、花費小、療效高等優點,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舒適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其早日康復[8]。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混合痔術后患者采取中醫護理干預,操作簡便、經濟實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朱愫裙.中醫護理干預對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后疼痛控制30例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2,8(4):217-218.
[2] 陳梅.護理干預對混合痔術后肛門疼痛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5(22):169-170.
[3] 毛曉華.混合痔切除術應用護理干預對術后疼痛的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4,22(17):500.
[4] 薛彩云,程綺艷.中西結合護理干預在混合痔術后疼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3,13(10):53-55.
[5] 周勤,陳瑞海.環狀混合痔術后多模式鎮痛的中醫護理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9(5):143,147.
[6] 王琦,房秀梅,張紅.中醫護理干預對混合痔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0):737-738.
[7] 肖慧子.中醫辨證施護干預在混合痔術后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9(6):105-106.
[8] 張寧,黃穎嫻,劉革蘭,等.經皮白環俞電腦中頻治療混合痔術后疼痛的護理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17):108-1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82
江西 335000 鷹潭市中醫院 (李三華)